【專欄】書法教育在台灣發展的主體性何在?

華視的「每日一字」播出,對台灣書法發《新每日一字》開場動畫截圖-維基共享
華視的「每日一字」播出,對台灣書法發《新每日一字》開場動畫截圖-維基共享

10月24日媒體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新推出「揮翰學書–書法跨域新媒體展」,以數位科技規劃「惟妙惟肖—臨摹體驗」、「黑老虎的誕生—拓碑體驗」及「千文宇宙—沉浸互動劇場」等單元並設計互動體驗,讓觀眾認識「學習書法」的方法,也拉近觀眾與故宮典藏「書法」文物的距離。
故宮南院「書法跨域新媒體展」,讓觀眾認識「學習書法」、親近「書法」文物的距離,引發筆者長期以來對台灣書法教育「主體性」的觀察與質疑。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維基共享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維基共享

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維基共享

「書法教育」在六、七O年代,是黨國洗腦教育的一環,從國小開始是屬於必修課的課程,甚至延續到國、高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其後在升學主義功利掛帥的教育氛圍下而逐漸式微。然1980年華視推動薪傳文化,三台聯播「中國書法」節目,每周四晚上黃金時段,在當時唯三的華、台、中電視台同時播出,對台灣書法之推展,起了振衰起敝的作用,加上隨後華視的「每日一字」播出,對台灣書法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蘭亭集序神龍本》-維基共享
《蘭亭集序神龍本》-維基共享

《蘭亭集序神龍本》-維基共享

各種全國美術比賽、地方美展「書法」自成一類,獎金、得獎名次吸引善男信女絡繹於途,爭相投入書法競技場;師範體系的名師輩出開班授課,民間書法教育蓬勃發展;各種書法學會、社團到處插旗各立山頭,台灣書法宛若「文藝復興」時代來臨。
若是說語言文字是一種力量,那麼中國漢文字的書寫所形成的意象,更是如刀劍般一體兩面,雙刃的力量與作用,既可以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也可以是征服異文明的工具。《論語季氏》云:「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依筆者的解讀是,遠人不服就以武力征伐它,然後以漢文字教育它、馴服它。換言之,武力征服蠻夷之邦,繼而以文化洗腦教育、同化他們。中國疆域版圖的擴張就是循這種模式東征西討,漢字書法也就跟隨政治勢力與漢文化的擴張,成為修文德以來之的對策,將「野蠻」「安」於中華文明的奴隸!?

歸去來辭-陳慶坤作品
歸去來辭-陳慶坤作品

歸去來辭-陳慶坤作品

誠如故宮南院推出「揮翰學書–書法跨域新媒體展」所稱,《千字文》內容含蓋日常的事理到宇宙人生觀,逐漸從「兒童啟蒙」教材演變為學習書法的素材,歷代書家舉凡智永、懷素、趙孟頫及文徵明等,皆有千字文的作品傳世。中國書法依附政治力量,累積成為具有強烈「中原意識」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就是建立起無遠弗屆的文化征服;使近者悅、遠者來,依附、攀援在上國莫名其妙「崇高」文化的認同?
這也是台灣學習書法者與善於書法的名家學者,普遍上認同、仰慕中國五千年文化,並以中國人為榮的本質;書家耆老穿著「立領、盤扣」的唐裝、旗袍漢服,展現與眾不同的文人雅士風範,在現代社會中自成一格。他們出口成章滿腹經綸,以捍衛中國文化為經國大業,例如反「反課綱」的教授學者書家,他們堅持加重文言文的比例,透顯出這種書法藝術文化弔詭的現象,見證文字的力量何其偉大!

反璞歸真-陳慶坤作品
反璞歸真-陳慶坤作品

反璞歸真-陳慶坤作品

因此,目前台灣術法教育的內涵缺乏主體性的存在,大略可從下列三種現象窺視其豹斑:
一、台灣書法比賽各書會的簡章「主旨」,大多數載明:為復興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華文化之發展、顯揚中國書法之美推展書法教育。
二、參賽資格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專、社會各組,可以說囊括生命中的各個學習階段,有志於此者從小到大浸淫、感染在中國將缸文化之中,內化為大中國主義者,缺少批判性的思考。
三、透過書法展覽、文化交流、主題演講、互動研討、参觀考察等交流方式,為兩岸書法發展注入新活力。筆墨抒懷情聚兩岸,以落地招待、頒獎攏絡台灣書家,在酒酣耳熱之際促進兩岸書家共同肩負起為民族文化代言的重任。
中國書法藝術透過台灣書法教育的綿密網絡,成為中國統戰台灣的一個破口;即使台灣在歷經民主自由的洗禮,書家依然無視於時代社會的變遷,甚至產生國家認同的危機?荒謬的是,政府文化單位例行性的補助這些書法學會、社團的展出,為其張揚學習書法的風氣,吟誦著「換鵝」的遊戲?失去台灣藝術創作主體性存在的書法創作,價值何在?
文化藝術本來是人類的共同財產,但因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書法藝術教育扭曲藝術創作的本質;發揚中國書法文化成為一種使命時,可說是另類的洗腦教育,被包裝在書法藝術「高山仰止」的大中國意識之中,而毫無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