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東京不淹水的秘密─暴風雨下水道

暴風雨下水道(Storm Sewer)示意圖
暴風雨下水道(Storm Sewer)示意圖

你聽過什麼叫做暴風雨下水道嗎?主政者必須將地下工程視為城市良心!

16世紀被葡萄牙人稱為Formosa Island的台灣,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267座,僅次於全世界擁有高山第一多的印尼。相對面積比台灣大7倍的紐西蘭,只有20餘座,土地面積比台灣大10倍的日本只有10餘座。台灣多山,有山有水 ,本身就是一個特色。可是,號稱寶島的台灣,3個星期不下雨就缺水,連續下3個小時的豪雨,就到處淹水。以現代科技之進步,發生這種問題無非是主政者治理失能,絕對是全世界最諷刺的笑話。

人體含有70%的水,水不乾淨,人一定生病。如果有了廢污水處理廠(Waste water plant),就不會缺水,不缺電,不缺瓦斯,同時解決環境衛生,對人類健康有莫大助益。疾病明顯減少,降低健保醫療支出,好處多多,政府為何不做,令人不解。

水利署長不知道風雨下水道

2008年,「中華民國」水利署主辦的「台灣水再生利用政策推動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會議上,來自加拿大的廢污水處理專家Dr. C.P Hwang,請問水利署署長陳伸賢:您知道什麼叫做Storm sewer(暴風雨下水道)?沒想到陳伸賢竟回答說:不知道,沒聽過。讓參加研討會的各國專家學者感到非常訝異。一個負責全國水資源的最高首長,竟然沒聽過暴風雨下水道這個名稱,卻所費不貲,邀請各國水資源專家,專程來參加水再生利用與產業發展論壇,令人感到不解,啼笑皆非!

筆者因協助小留學生前往各國求學,有機會接觸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人士,接收相關新的資訊,也有機會瞭解國外水再生方面相關科技。曾參觀過加拿大廢污水處理廠(Waste Water Plant),以及美國洛杉磯的暴風雨下水道(Storm Sewer),但基於尊重商業機密,遵守接待方規定,現場不准錄影拍照,只允許以筆記方式,記錄發問的問題。

據解說員說明,暴風雨下水道的設計,通常是從地面到地底下大約有34樓層高的深度,地底下的水流通道寬度,至少可供兩部大卡車會車的雙向道空間,而路面每隔一公里都設有一個電子控管的自動閘門,倘遇歷年來未曾有過的豪雨,暴風雨下水道安裝於路面上每一公里的自動閘門,就會自動打開,將突然間增加的大量雨水流進暴風雨下水道,淹水的問題就可以避免。

路面上的洪水被有效疏通,流放到暴風雨下水道,當下水道的水流放到靠近海邊前5公里,必須再經過廢污水處理廠處理乾淨後,水質達到環保標準,確認不會造成公害,處理過的廢污水才可以流放到公海。嚴謹的態度,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想像!

看看日本東京的暴風雨下水道(https://kknews.cc/news/nyexlg.html ),就能理解,這是東京不淹水的秘密!為了台灣的長治久安,朝野應該思考透過立法,制定一個百年暴風雨下水道工程計劃,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都必須按照法律規定,依計劃建造與執行暴風雨下水道的工程,作為國家百年工程的計劃。這項百年工程關係全民的健康,可以減少醫療支出,居住環境也能顯著提升,讓台灣早日邁向現代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