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武藏野物是人非——重回當年憶伊藤潔

伊藤潔日文著作「李登輝傳」文藝春秋出版
伊藤潔日文著作「李登輝傳」文藝春秋出版

日本繪本畫家朋友Miki樣住武藏小金井,我們在上野的居酒屋聊起武藏野和她住家溪畔的螢火蟲(hotaru);我則想起住在這附近的伊藤潔(本名劉明修,1937-2006)教授。

不世出的大戰略家

《鋭傳媒》曾刊登「不世出的大戰略家——伊藤潔」,由筆者夫婿前《新台灣周刊》總編輯高天生所撰(2023年2月14日,該文同步登載於張良澤教授創辦的《老人文學叢刊》)。

文中懷念伊藤先生的內容包括:他被台獨聯盟一些元老級人士尊稱為革命導師,確實不是灌水的;他對台灣民主化的關心,只有狂熱、痴迷或可形容十之一、二;2004年之後,他病情明顯惡化,有時一個禮拜須洗腎兩到三次,仍然經常回來台北,鞏固本土派牆角。

筆者曾住過伊藤先生家幾次,師母劉太太招待清粥小菜早餐,搭配日本獨有芝麻豆腐。那是我第一次吃日本芝麻豆腐,超爽口。劉太太常說起故鄉宜蘭三星鄉天送埤的事。

伊藤潔對香港前途的發展預測神準
伊藤潔對香港前途的發展預測神準

伊藤潔對香港前途的發展預測神準

2006年1月伊藤先生過世,《新台灣周刊》推出專輯,除了李登輝總統「台灣之聲」悼念文外,還有黃文雄先生以「別了!伊藤潔,建國之路永不休」為題,話說從頭他們長達40年的深厚情誼。

李總統悼念文中肯地說出那一代台灣知識份子的日本情結:伊藤潔一生不只愛台灣,也愛日本,為了這兩個祖國相互了解而努力;在他總統任內,伊藤潔頻繁往來於台、日之間,除了將台灣並非中國一部份的觀念廣泛介紹給日本民眾之外,對於台灣、中國的兩國關係處理上,也帶給他諸多建言。

黃文雄先生則回憶說:早稻田大學大隗重信銅像廣場的水池旁邊,很多台灣來的留學生,在那邊相遇相知;他從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一直過著浪人般的生活,阿修和一位巴西的朋友,每月資助5萬日圓生活費,讓他一生感念。

愛吃台灣清粥小菜的伊藤潔

天生任職《自由時報》、《新台灣周刊》期間,伊藤先生到台灣一定相聚,他最愛吃台灣清粥小菜。

筆者來過幾次東京,時間夠長的話,和伊藤先生打個電話,他總是很歡迎到武藏野境市他家喝啤酒。

有一次短暫拜訪,伊藤先生背著大書包在樸實的JR車站等我,一起走到住家。喝啤酒當下談興甚高。從台灣鄉情談到柏青哥(pachinko)店打工;從二松學舍大學到後來的杏林大學;從冒風險回台搜集博士論文資料到寫鄧小平傳、香港專書。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去婆羅州考查探險的故事。

冷靜細心嚴謹與低調的伊藤潔

伊藤先生雖然「冷靜、細心、嚴謹與低調」(黃文雄語),但酒逢知己千杯少,天生曾赴東京採訪FAPA新聞,和前國史館長吳密察拜訪伊藤先生,據說談了十幾個小時,「我們要回旅館,伊藤先生不讓我們走,還警告吳密察說,走了就要絕交!」真是性情中人。

伊藤潔贈書留言
伊藤潔贈書留言

伊藤潔贈書留言

女兒小學畢業的那年1999年冬季,因為對日文有興趣,我們來東京伊藤先生家住了一陣子,記得那時伊藤先生高齡的父親也在東京,劉太太裡裡外外照顧,壓力不小,但對朋友都是盛情款待。

我和女兒冬季徒步旅行到長野,一時沒算好直線距離和山上山下落差的距離,急的差點在山上哭出來。返回伊藤先生家後,劉太太煮麵暖胃我們才鬆了一口氣。

黃文雄先生提及,伊藤潔先生「在日本學界和社會上,非常有聲望」。有一次我住伊藤先生家,日本出版社朋友開車來接我到富士山五合目,我只給了伊藤先生大名,出版社朋友一下子就找到。他告訴我,伊藤先生的書每一本都受到關注。

冒著洗腎危險也要回台灣

前總統陳水扁在第二任期前後,不只選舉時有「三一九槍擊事件」,當選後還是朝小野大政局不穩。伊藤先生心繫故鄉,冒著洗腎風險也要回來台灣。

作者於早稻田大學大隗銅像前,1960年代台灣留日學生在此相遇相知
作者於早稻田大學大隗銅像前,1960年代台灣留日學生在此相遇相知

作者於早稻田大學大隗銅像前,1960年代台灣留日學生在此相遇相知

筆者和夫婿當時不忍,問說「伊藤先生身體欠安,這樣台日兩頭奔波好嗎」,伊藤先生說沒回台灣,在日本心裡掛念,日子也不好過。

民主前輩身體力行,苦了自己也心甘情願。李前總統逝世已三年,而伊藤先生未能看到小英總統接掌本土政權。我看著嶄新的JR武藏野站,想起當年受伊藤先生啟發照顧的點點滴滴。啊!那個時代那些人,台灣是心靈永遠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