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新序(下)


翻譯《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的心路歷程
我在大學時代是《文星雜誌》迷,那時即使有醫學院的考試,也是先讀剛出版的《文星雜誌》再去準備醫學考試。當時《文星》的封面人物全是廿世紀世界級的人文大師:例如羅素、史懷哲、卡薩爾斯、畢卡索、史特拉汶斯基等,為台灣打開西方人文思想的一扇門窗。因此無形中我己接受西方人文思想的洗禮,即使到現在為止,我仍然是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信徒;不同的是現在我想以西方的人文主義為基礎,來催生台灣人文主義與人文精神的再生運動。台灣社會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文精神與理想主義的失落,各級學校只著重升學教育,而忽略了一技之長的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
我在中學時代就是胡適迷,他的四大冊《胡適文存》我在高中時期就看完,雖然我對胡適晚年主張《容忍比自由重要》頗為失望,但是對年輕時代意氣風發鼓吹民主、科學的中國自由主義大師的胡適頗為欽慕;他的《杜威思想》、《易卜生主義》、《水經注》、《紅樓夢與禪宗的研究》對我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當蕭孟能禮聘李敖擔任《文星雜誌》主編時,李敖在《文星雜誌》第五一期,以胡適為封面人物,在李敖撰寫的胡適文章中,胡適説過的一句話:「與其在課堂上誤人子弟,不如翻譯一本世界名著貢獻來的大。」對我影響很大。於是在大四那一年暑假,我真的辭去所有家教,專心翻譯這本名著《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其中有六位智慧人物,曾經是《文星》的封面人物。譯完十萬字後,大五暑假重抄一篇,才投稿給「文星出版社」。
那時我根本不認識《文星》創辦人蕭孟能,也不認識《文星》主編李敖,大約等了半年之後1966年6月才正式由文星書店出版我的處女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列入《文星叢刊》第142號,並得稿酬4200元,在當時這是很大的一筆稿費,足夠付台大醫學院三個學期的學費這也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賺錢經驗。那時我正好因十二指腸潰瘍住進台大醫院,但看到自己的新書出版,我的病已痊癒了一半。經此鼓勵,我當時正在迷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著作,於是我再接再厲又翻譯兩本有關羅素的書——《羅素回憶集》及《羅素傳》,這兩本書本來要交給「文星」出版,但那時國民黨保守派與胡秋遠正在圍剿所謂「文星集團」與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因為殷教授非常祟拜羅素,因此連羅素也遭池魚之殃。蕭孟能告訴我,他雖然很想出版這兩本書,但可能會使我成為黑名單人物而無法出國,若交給其它出版社出版,可能不會有問題,因為文星己經得罪了國民黨。正好愛書如命的張清吉先生,在1963年在臨沂街成立「長榮書店」,就在這時搬到中華路,剛好在文星書店隔壁,當時看到文星書店關門之前,店裡買書,人山人海,這番景象使得張清吉先生見賢思齊,開始想要出版一些真正的好書,正在這時,我鼓勵他說:「有第一流的文化才能建立第一流的國家,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不要再出版那些消遣性的暢銷書,多出一些有益社會人心的世界名著。」並把兩部本來要給蕭孟能文星書店出版的《羅素回憶集》、《羅素傳》交給張清吉,於是他剛創立的志文出版社在1967年6月出版了一時洛陽紙貴、新潮文庫創刊號《羅素回憶集》,他起先擔心這種書水準太高,也許會造成曲高和寡的結果,想不到銷售量出乎意料的好,對這種高水準的譯作產生極大的信心,於是趕快緊接著出版了《羅素傳》,果然又是洛陽紙貴,銷售情況一樣很不錯,便逐漸建立了新潮文庫的口碑,不久連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陳鼓應也來出版社向張清吉先生致意,並鼓勵他多出一些好書,這對張先生是很大的鼓舞。而他在業務上也跑得更加勤快了,當時我們二人都有期待,希望這套「新潮文庫」能夠彌補文星書店關門後,台灣文化界的空虛感。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一書對我個人的影響
《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一書,是我的處女譯作,除了讓我獲得一筆豐厚的稿費,不必再去做家教之外,也引起我對寫作的興趣,我繼續翻譯《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碰到文化知音張清吉先生,想不到竟然催生了,影響台灣文化界深遠的「新潮文庫」,我總共替「新潮文庫」編譯了八本書,也是運用稿費,在1968年到美國紐約行醫深造,並欣賞廿世紀名家的演出,而「文星書店」,出國之後,我祗親眼見過這十四位智慧人物中的二位:(1)樂壇巨擘伊果.史特拉汶斯基;(2)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都是在紐約林肯中心音樂廳,時間大概在1970年。史特拉汶斯基,可以説是廿世紀樂壇的畢卡索,我最欣賞他早期的三首巨著:《火鳥組曲》、《春之祭禮》、《彼得羅希卡》,那天指揮大師伯恩斯坦首演史氏一首新作,他才特別出席,我遠遠看到他站起來答謝伯恩斯坦的精彩首演,88歲的他,身體似乎還不錯,想不到1971年4月6日就病逝家中,享年89歲,才結束他多釆多姿的一生。

左:伊果.史特拉汶斯基、右: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圖/擷自維基百科,銳傳媒合成

至於「卡薩爾斯指揮全球百位大提琴家紀念音樂會」,是我在紐約十年(1968〜78)欣賞過數百場音樂會中,最難忘懷的一場音樂會,也是唯一留下樂評的音樂會:「93歲的卡薩爾斯,他一出場,全場聽眾不由自主地站起來,這是我來美國後,參加近百場音樂會,第一次看到此情此景,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卡薩爾斯,那時我的身心感動是非凡的,卡薩爾斯整個人格與精神,以雷霆萬鈞之勢在我面前顯現出來,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但感覺上卻彷佛看到一個神。這場音樂會有史以來最多大提琴家聚集在一堂,他們來自世界各地,而且都自掏腰包,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能夠在卡薩爾斯指揮下演奏一次,這輩子就不算白活了。因為卡薩爾斯是音樂史上第一個把大提琴的地位提高到小提琴等量齊觀的人,有人甚至稱他為「弦樂器之王」。這是史上第一次由大提琴家組成的交響樂團在演奏,作品是卡薩爾斯自己創作的Sardana,是一首充滿美與活力的懷鄉曲,熱愛自己的郷土是他所有作品的主題,他雖然不是用現代音樂手法譜成此曲,但無疑很多現代音樂被遺忘時,這首充滿鄉土氣息的曲子將會繼續流傳下去,他的每個音符無一不是從心靈深處流露出來的,因此自然會感動聽眾的心靈。此曲祗有12分鐘便結束了,此時全場再度起立鼓掌,歷時10分鐘,於是卡薩爾斯以更充沛的精力再演奏此曲一次,讓聽眾更深入地了解此曲的涵義,最後以他最熱愛的《白鳥之歌》結束這場歷史性音樂會,這時他的眼睛充滿了淚水,顯然他在想念他的故鄕:加泰隆尼亞。這時我也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淚,因為我也在想起我熱愛的故鄕台灣,最後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精神兒女們握手道別,淚光閃耀在台上與台下。」音樂會後,我在書店買到了一本《卡薩爾斯悲喜交集的一生》,我寄回台灣,請林宜勝教授譯成漢文,列入《新潮文庫92號:白鳥之歌》,頗引起國內樂壇重視,而我也深受到卡薩爾斯的影響,而產生「台灣文化獨立」的思想。2018年,以巴賽隆納為中心的加泰隆尼亞舉行「獨立公投」(脫離西班牙),雖然投票結果百分之九十贊成獨立,很可惜他們沒有善用卡薩爾斯《白鳥之歌》做文化獨立的宣揚,結果世界各大國沒有一個國家承認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地位,功敗垂成;相反的,1948年當以色列總理班固里安,宣布以色列獨立時,美國總統杜魯門12分鐘就打電話給班固理安,支持以色列的獨立地位,俄羅斯也在三天之內也承認以色列的獨立,因此以色列就馬上獲得獨立地位。因為攝影大師史坦肯做過紐約現代美術館主持人,因此我在1968出國到紐約不久。就去參觀「現代美術館」,除了看到畢卡索偉大的《古爾尼卡》外,也欣賞到很多現代繪的經典之作,讓我大開眼界。不久之後去參觀普林斯坦大學時,我也看到立陶宛雕刻家李普齊慈的代表作《普羅米修士》因為介绍過他而特別感動;最近到洛杉磯文化中心,欣賞義大利歌劇《Lucia Di Lamarmoor》時,無意中在文化中心噴泉旁看到李普齊慈代表作《人間的和平》(Peace On Earth),在籠罩在烏俄之戰之際,看到他的這個雕塑巨作,看到他對世界和平的期望,特別令人感動。
最後我必須感謝羅素,他不但培養我獨立的思考,讓我在年輕時代,就看清馬克斯主義和列寧的真面目,而從未迷信共產主義。期待看我這本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的讀者,也能如是。
雖然我的本行是小兒科醫師,但是一生中卻與台灣出版界形成了不解之緣,其中碰到三位出版界的貴人,我必須向他們從內心的深處感激他們。第一位是「文星書店」的創辦人蕭孟能,不但他出版的《文星雜誌》在我大學時代深深地影響我的思想,而且透過李敖的介紹,出版我的處女譯作《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不但得到一筆豐厚的稿費,同時激發我翻譯更多世界名著的理想。第二位「志文出版社》的創辦人張清吉先生,他雖然學歷不高,卻喜愛讀日本《岩波文庫》等名著,他的「長榮書店」剛好搬到中華路關門前的「文星書店」隔壁,看到「文星書店」被國府關閉前人山人海的購書潮,張先生也想見賢思齊出版好書,並立刻接受我的建議,出版一套高水準的世界名著譯作,定名「新潮文庫」,於是1967年6月,出版我的譯作《羅素回憶集》和《羅素傳》,開啓了鍾肇政所謂的「新潮文庫》的時代,我在1968年赴美深造前,總共為「新潮文庫」譯介八本書,半世紀以來「新潮文庫」共出版五百本世界名著,在戒嚴時代的台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彌補了文星關門後,台灣文化界的空虛感,《天下雜誌》在1998年,選出推動台灣進步的歷史人物,其中台灣出版界唯一被選中的就是張清吉先生,可謂實至名歸,讓我感到與有榮焉。
第三位是半世紀前創辦五南的楊榮川先生,他自教師轉職出版,在讀者與學者專家之間構築平台,而且懂得經營管理之道,與時俱進,現實與理想兼顧,才能《飛躍50迎向百年》, 他經營出版社,以「知識、創新、責任」為指引,目標是「打造一座,浩瀚的智識公園」,培養有文化素養的「世界公民」。我很幸運地在人生的晚年透過陳達弘兄,重新認識楊先生這位文化知己,而且他為人溫文儒雅、幽默風趣,每次邂逅,都留下愉快的回憶,他早期以大學教科書打下五南的深厚基礎,近年來非常重視經典名著以及博雅人文叢書的出版,我非常感謝五南一口氣,要出版我半世紀前的三本譯作:《羅素傳》、《羅素回憶集》和《當代智慧人物訪問錄》。
半世紀前,我和張淸吉先生合作,催生了五百部「新潮文庫」翻譯世界名著,我期待在我們有生之年,能再度與楊榮川先生合作,出版三百部台灣的經典文化名著,實現我的人生夢想。(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