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百年乾旱,中部取水口石岡壩卻溢洪了?

在全台苦於百年乾旱之時,上星期台中自來水主要來源石岡壩居然「調節性放水」,即是讓白花花的水源,逕流向大海一去不復返,說句通俗的話,就是「洩洪」了!看在自來水仍在停五供二的台中和北彰化市民眼中,無限惋惜和憤怒。

但事出有因,如眾所知,大甲溪流域是台灣最重要的水力發電系統,最上游的德基水庫,容量有一億八千六百萬噸之多,設有水力發電廠,下游則依序有青山丶谷關丶天輪丶馬鞍等一連串電廠,最後流至石岡壩做台中區民生用水,一滴水做六次用途,可謂充分發揮效益,況水力發電是相較潔淨和彈性效率的,德基水庫重要性由此可知。

但德基發電模式也有缺點,相較於日月潭抽蓄發電,日月潭有下池,水可循環運用,高峰時放水發電,低峰時抽回備用,是台電發電系統的唯一的「如意棒」,德基因為缺少下池蓄水,無法回抽,假如可回抽,則下游四個發電廠也都無水可發電,台中地區也不夠充分自來水供應。

石岡壩一年「溢流」達二十九億噸

平常居於最下游的石岡壩,像個淺碟子,容量只有一百四十九萬公噸,等於台中一天的用水量,上游發電流下來的水超過容量,就只好「調節式放水」,數十年均同,看的令人心疼。據水利專家張炎銘稱,石岡壩這種「溢流」,最多一年達二十九億噸(十多個德基水庫容量),他建議在石岡壩下游挖人工湖,支援后里淨水場及供應海岸地區用水(或可加上包括中科和多個工業區),才不會暴殄不物,此內行寶貴建議,當權者應聽進去。

在此可穿插一段二十多年前石岡壩往事。當時省主席是宋楚瑜,而筆者擔任台灣省議會記者,某週六有事至石岡壩參觀,看見有一個閘門水道,滿滿白花花的水一洩而下,流向大海,其實中部水情已經進入「吃緊」狀況,水公司已在預告台中用水有問題,但石岡壩為何還是放一個閘門滿載放水呢?據查證,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及以下流域之各水庫,都是台電主管的,放水發電成本最低,一滴水發5次電,可謂「俗擱大碗」,而最下游的石岡壩雖是省自來水公司所管轄,但水公司管不了經濟部的台電,也管不了德基要放多少水?上游流下來超過一天自來水的水量,只好讓他溢流了!「缺水」?又不關台電的事,它只管發電,發便宜的電,自來水夠不夠及調度,並不在台電考慮範圍內。

筆者暸解了這種事關民生大事的「本位主義」,甚感憤怒,寫成報導,刊在報紙上,而且趁省政總質詢休息時,親交給宋楚瑜回去了解。宋楚瑜是個「劍及履及」的人,他馬上交待當時省建設廳長許文志,以台電「常務董事」身份,前往德基水庫召開會議了解協調,包括台電丶水利會丶水公司丶經濟部⋯⋯,他強調民生水資源的重要,要求台電不可為降低成本考量而濫放水發電,而水利會也要兼顧農業最低需求就好,一一切以保民生用水為優先。

許文志廰長完成任務後,報告了宋楚瑜,宋也交待了新聞處發布協調結果,由此可看出宋楚瑜主持省政所強調的「反應」和「效率」,確有幾把刷子。而此新聞的「發掘者」筆者,當然知道別人所不知的來龍去脈,內心也感佩宋楚瑜真有心。此事件發生後,幸好沒等到乾旱日真的來到,天公就下起甘霖來了,解除一場可能危機。此事無他人知曉,特誌於此存念。


位於德基水庫下游的石岡壩容量只有一百四十九萬公噸,等於台中一天的用水量,上游發電流下來的水超過容量,就只好「調節式放水」,數十年均同,看的令人心疼。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