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破繭而出 金蟬蛻殼 塑造台灣新典範
陳禹成 (美國華府)
從傲慢與偏見 看出台灣官場的茫然與無知
美國今年10月份新任参謀總長和現任國防部長,都是台大外科急診醫護出身的台灣政黨主席口中,「按照時間才上班」的「非裔美國人」。很不巧,這兩位不是美國醫學教授的專業人士,正好是全世界最危險地區的台灣所需、威嚇或嚇阻(Deter)中國大陸武力侵犯台灣、比白種人更重要的「非白種」美國人。
當然,這種Arrogant Ignorance (傲慢無知)的種族偏見,只會貽笑大方、丢台灣人的臉,還不至於因此而讓美國軍事領袖棄守台灣。但是,以這種針對華府最低外交水平都不及格的態度、要期待當事人能了解,美國國安會對華(連帶對台)政策基礎,恐怕緣木求魚、遑論作為美、中之間的「葉克膜」。
冷戰根本不是白宮的國安策略 台灣產業伏櫪老驥錯了
當台灣的政治說書人還在不著邊際之時,張忠謀回母校麻州劍橋MIT演講,談國家安全,呼籲要避免冷戰。張忠謀表示美中關係相對緊張,晶片是美中競爭的領域之一。他強調「沒有國家安全,我們將失去一切,失去珍惜的一切」。因此他呼籲「我們無論如何都要避免冷戰」(https://ynews.page.link/JiVaV)。也許幕僚還未充份簡報或他自己未及時了解、拜登已經以「去風險」(De-Risk)代替川普政府的「脱勾」(Decoupling),但這位伏櫪老驥接著、又跑到紐約Asia Society大談,美國欲拖慢中國半導體發展,「脫鉤」傷害所有人,合作才能創新,令他格外憂心(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310270011.aspx)。
如果這位科技大老代表台灣產業界,台灣官方、除了該隨意拿美國種族比喻「放話」(Bluffing)以外,台灣總統府資政公子在華府擔任執行長的台灣人智庫(自稱不是遊說團體;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7017)也許(只是也許)應該知道,「脱勾」已經變成「去風險」,並儘快告知這位即將代表台灣參加十一月APEC(https://www.apec2023sf.org/)的美國公民,U.S.-China De-Risking Will Inevitably Escalate --- The logic of reducing dependence always ends in a downward spiral 《中美去風險將不可避免地升級 --- 減少依賴的邏輯總是以螺旋式下降告終》(https://foreignpolicy.com/2023/08/20/derisking-decoupling-us-china-biden-economy-trade-technology-semiconductors-chips-supply-chains-ai-geopolitics-escalation/)。
中國也半信半疑 習近平整頓人事與經濟為了下一回合?
《中國的名家觀點》則認為美國推動「新冷戰」已沒有現實基礎: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22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隨著國力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上升有目共睹。而美國為護持自身的霸權地位,對華推行所謂「全面競爭」戰略,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打壓、圍堵。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某些政客及右翼智庫高調炒作中美「冷戰II」或「新冷戰」論調。 王勇表示,要判斷中美是否會發生「新冷戰」,首先應清楚當年冷戰的基本特點——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長期處於尖銳的對抗中,不僅有大國的競爭,更有價值觀、意識形態與政治制度的競爭。 王勇強調,當前的中美關係與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存在本質區別,現在的時代背景也與1947年前後爆發冷戰時不同。中國不是蘇聯,中國與地區及世界的關係也與當時的情況完全不同。」(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922700656-430801)
美國國安會指示商務部「小院高牆」的玄機
而,美國國安會精英確實早在政權輪替(川普落選)以前的2019年,早就
揚棄美、中之間的對抗應該延續過去美、蘇「冷戰」看法,並在拜登上台之後,以此信念執行拜登的國家安全政策,策略上對中國、以「去風險」取代「脱勾」:
「……目標應該是在軍事、經濟、政治和全球治理這四個關鍵競爭領域與北京建立有利的共存條件,從而確保美國的利益,同時又不會引發美蘇競爭所特有的那種威脅認知。 華盛頓應該吸取冷戰的教訓,同時拒絕冷戰邏輯仍然適用的想法。」
【專欄】戰争與和平 vs. 民主與專制 ---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https://ynews.page.link/9kP3G)
白宫國安會表面以「市場」建構(實際上是模糊化)美中競爭戰略
繼芝加哥大學1988年博士論文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對台灣的政治作深刻的內部分析之後,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於2023年10月21日所邀請演講主題 ---「台灣的地緣政治時刻」,冠蓋雲集、包括三個有心打造台灣未來的政黨主席,出席傾聽。主講者以過去學術研究心得「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和「銳實力製造機:中國在台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作為知識(論)基礎,分析中華帝國的「帝國性」,並且從地緣政治經濟的角度,來談「全球台灣」的興起,志業是,將台灣從「受格」變為「主格」(https://www.jrf.org.tw/articles/2572)。
「全球台灣」的興起 如何將台灣從「受格」變為「主格」 ?
--- 法律才能具體落實政治經濟學的分析
「按照時間才上班」的「非裔美國人」陳述者也說,台灣是「美中溝通的橋樑」,非「對抗的棋子」。因為「台灣比世界更了解中國」,而且「台灣比中國更 了解世界」。既然「修昔底德陷阱」暫時無解,台灣人民不如就選擇「維持現狀」,票投给他。但是因為,统一或獨立未來選擇之前,可能有類似俄烏戰爭的突發事件,所以威懾(Deterrence)還仍然是有必要的(似懂非懂 並不是真懂 而是無知)。
【專欄】摸著石頭過河 何時畢竟全功?--- 台灣與中國的未來(https://ynews.page.link/EqQts)
要代表台灣參加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APEC企業領袖,在MIT和Asia Society發表關於美國的國安政策似乎有點不合時宜 --- 【專欄】從「脫勾」到「去風險」--- 拜登政府似乎成功地癱瘓了對手?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談/X畫面
(https://ynews.page.link/ommw3),最好能事先在被總統府召見之前,請幕僚Brief(簡報)Whitehous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Jake Sullivan April 27 2023 在布鲁金斯學會演講speech at Brookings 關於美國將如何運用策略在市場經濟的競争之下、去國安風險化 on「De-risk out of Market Economy」。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3/04/27/remarks-by-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on-renewing-american-economic-leadership-at-the-brookings-institution/)
法律
而法律框架,是美國外交(國安為底層)關係,最重要的支柱。 我們只要看看美國的決策層次官員,如何以法律、界定美、中關係的制式反應(一法 台灣關係法 三公報 上海公報 中美建交公報 八一七公報) 便知,再多的政治經濟分析、還是要在法律框架及基礎執行。台灣的民間司法改革,是否具備英美法理學
(Common Law Jurisprudence)訓練?當(2016)年的兆豐案,似乎没有人懂得以Shareholders Derivative Suits 尋求股東最大利益及事實真相,而法學教授八十大壽論文集「兆 豐 案 的 省 思 — 美 國 金 融 監 理 及 裁 罰 的新典範?The Case of 「Fiduciary Duty」—A New Paradigm of Financial Crime Investigation and Penalizing?」一文,竟然還從月旦和法源兩家法律出版社網路版消失,原因不明。
China Long Arm Statute中國的長臂管轄
中國大陸近期通過並已經生效的《反間諜法》和《對外關係法》是其對台戰略,從「明修棧道」 (在南海和台海以軍事干擾虛與委蛇)到「暗渡陳倉」(認知戰、網路攻擊)的第三部曲(法律攻防)。台灣的四個總統候選人們,都還停留在「憲法九二共識」、「備戰不求戰」、「和平宣言」、「網攻大陸」的宣傳,没有意識並警覺,對岸如何步步為營、得寸進尺,理想變成了幻覺。
【專欄】「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 第三階段意味著混亂開始
https://ynews.page.link/ZsQwb
台灣公權力軌跡來自政治經濟學的法理基礎
國家機關/民間社會的連結關係,作為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架構,經常忽略了分析對象的歷史與文化特質,而成為一種無關痛癢的循環論證。事實上,公權力發展的軌跡,才是了解國家/社會連結關係最好的方式;而且,建立於憲法政治上的基本人權以及人性尊嚴的考慮,才能防止統合主義變成軟性威權政體的官商勾結金權(https://www.lawbank.com.tw/treatise/pl_article.aspx?AID=P000015950)。
這樣的跨領域研究、結合法律與政治經濟學,分析人民對司法制度及機關或判決的感受,是否對於在台灣已經發展成熟的民主體制內、大官們上下其手、遂行一己之私,導致在野黨聯合起來要下架執政黨現象,是一個警鐘、甚或「合法性危機」?
李克強(1955- 2023):人在幹 天在看 台灣政治不也一樣?
李克強的死因(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67235873)和張首晟一樣(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20181207-%E5%8D%83%E4%BA%BA%E8%A8%88%E7%95%AB%E4%BD%BC%E8%80%85%E7%BE%8E%E7%89%A9%E7%90%86%E7%A7%91%E5%AD%B8%E5%AE%B6%E5%BC%B5%E9%A6%96%E6%99%9F%E6%84%9B%E5%9C%8B%E6%8A%91%E9%AC%B1%E6%AD%BB%E5%BC%95%E9%97%9C%E6%B3%A8)可疑。而,為台灣民主化過程犧牲的人,大多還只是個人事業、前途。剩下的問題,是美國總統拜登星期五(10/27)接見、可能為安排習近平出席11月APEC訪問華府、中國的外交部長王毅(https://www.voanews.com/a/china-top-diplomat-arrives-in-washington-for-talks-ahead-of-potential-biden-xi-meeting/7327245.html),他離開時、台灣記者問他對2024總統大選的看法,他的回答(https://youtu.be/GKA-FXm28sI?si那有什麼總統)可能要讓3+1個候選人在回答台灣選民問題,他們要選的是否中華民國總統,斟酌一番。
真正解決方式,在掌握「可預測的隨機」
(https://ynews.page.link/EvVt9),在國際法層次了解、美國國安會政策模糊背後的暗盤Hidden Agenda才能塑造台灣新典範,將台灣從「受格」變為「主格」。簡單說,台灣關係法源自(台灣法學界始終不甚了解的)英美法理學,衡平法、信託法及所有權(Title)的概念(https://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144326);(https://www.lawbank.com.tw/treatise/pl_article.aspx?AID=P000214560)。而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t The Hague)的判例,其實也已經有以Equity Jurisprudence (衡平法理)思考出發。在俄國的普丁被國際刑事法庭(https://www.icc-cpi.int/)通緝之時,台灣的政治經濟分析應該要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