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網路時代書店還能生存嗎?——銀座漫步觀察隨想

周六銀座步行者天國
周六銀座步行者天國

周六上午銀座「步行者天國」,無論在地人或觀光客都會來恭逢其盛。10點不到,銀座4丁目教文館(Kyobunkwan)有排隊人潮,我跟隨入內,當第一批客戶樣(sama),走訪觀察日本網路時代的書店出版業。

教文館的童書雷尼亞王國

這棟書店大樓頗有來路,創於明治18(1885)年,頂樓賣童書和繪本,號稱「雷尼亞王國」,周六大人小孩在此愉快翻書,小小孩拿著繪本走跳,店員笑容可掬,既然是小孩王國,自由自在自得其樂。

有二層專賣聖書,在明治時期,基督教引進日本,傳教士和信徒都吃了不少苦。幕府出爾反爾,一方面需要傳教士帶來西方知識,又怕日本民眾宗教信仰被操控。教文館有多則報導說到這段東西宗教文化的衝突。

創店近140年教文館
創店近140年教文館

創店近140年教文館

美國衛理公會(Methodism)在近140年前境外成立聖書店,原名梅林堂,後改名教文館,1993年在原址蓋了大樓。當年的一份報紙寫著:在銀座松屋百貨前蓋起8樓教文館,屋頂可看到東京灣。似乎引喻了東洋接軌西方的橋樑。

銀座老中青

專欄作家、資深新聞人鄭良瑩在鋭傳媒發表「東京銀座繁華依舊」文章,介紹最新的Ginza 6與和光(Waco)百貨。前者是銀座最新的挑空建築、fashion 衣物,來往人群光鮮亮麗;後者賣單一商品手錶的百年老店,雖加上「Seiko House Ginza」品牌名,但整棟樓保留古典風格,紅木樓梯把手,保養得宜金碧輝煌老式電梯。購錶大戶還有VIP室供參,搭配櫃內的古董鐘錶展示,整座百貨店像極了博物館。

銀座就是這麼一個吸引老中青,充滿洋派與和風的繁華之地。

而這些事物如果沒有書籍記載留存,人們又哪知道銀座從1丁目到7丁目的種種故事呢。筆者在書店看到老日本地圖,江戶庶民浮世繪,東京23區的巷弄散策,透過指間翻頁的書本雜誌還是老派文青最愛。

日本稱已出道的作家為「先生」,地位尊崇版稅收入有保障。近年因網路媒體和閱讀習慣改變,出版社和書店有因應之道。

除了電子版刊物有利數位閱讀外,小說改編電影或電視劇,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動畫或線上遊戲。所謂「衍生」智慧財產權,模式更新,但人們看電視追劇外,也會進書店補充知識或進度。

而且出版社有敏銳嗅覺,日本人對新知識有系統了解,還是要透過閱讀,新書體材面向甚廣。

以筆者關心的航太業而言,看到ㄧ本航空業的文庫本「世界的航空公司——最新勢力地圖」今(2023)年7月最新出版,分析疫後各國航空業的發展趨勢,附照片和圖表,其中台灣星宇航空的張國煒也列入名單。售價僅千日圓,換算230台幣,真的是人人想當知識無冕王啊。

誠品生活館在日本橋

銀座線地鐵再搭2、3站是「日本橋站」和「三越前」,又是另一老區,號稱「室町」,江戶時代東京歷史的起源在此,人文薈萃,誠品書店開在一棟新大樓稱Terrace,1樓直接叫「日本百貨行」,有來自各地的土產的特產,2樓是誠品書店,叫「生活館」,大概是台灣吃喝讀玩的生活,誠品招商有多個攤位是台灣小吃料理和手搖飲,假日到處見排隊人潮。

已故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照片在日本橋店一角
已故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照片在日本橋店一角

已故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照片在日本橋店一角

陳列書籍的空間占一半,不過仍維持誠意,到處有座椅提供給讀者。逛到一個角落,吳清友先生的影片說著誠品的理念,故人照片眼睛炯炯有神,陳列幾本講誠品信念的書。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在台北曾經是愛書者流連忘返之所,隨著旗艦店息燈,如今還有代表台灣書店的一景嗎。

我在榻榻米的座席想著書店的經營備受網路影響,真的現代人不讀書了嗎。已經代表文創產業上市的「誠品生活」轉型上市公司,現今經營階層體會吳創辦人當年的理念嗎。

日本書店出版業的變革

日本人喜讀書,電車內仍有2至3成的人看紙本書,車廂一般安靜無聲,外界的紛吵聲似乎動搖不了埋頭閱讀者。為了閱讀文字者年齡層偏高,有些雜誌一樣的內容,出大字體版本,以避免閱讀群被拉走。

例如為吸引年輕閱讀群,今年NHK大河劇找來王牌大律師(Legal High)的編劇古沢良太,翻拍「怎麼辦家康」,書店立即有男主角松本潤當封面的秘笈,用簡單歷史圖表,把織田信長、德川和豐臣秀吉等幕府大將軍搭配漫畫,一次說給讀者知道, 書籍銷路跟著戲劇大賣。

作者在東京誠品生活日本橋
作者在東京誠品生活日本橋

作者在東京誠品生活日本橋

有一本老作家新話題「跟著松本清張讀地圖」,他的作品那個時代從地圖中一一找出,讀者更加關注松本推理小說的故事。這本書封面印「大好評,三刷」!

反觀台灣出版業和實體書店一直喊不好經營,要求政府發「文化券」,比照消費券,用來鼓勵文化消費,效果曇花一現。「書是朋友,是一生的朋友」,愛書閱讀要全面紮根啊,這是筆者在銀座書店的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