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國人對中國由「不信任」變「恐懼」

一、在友好的背後所浮現出來的「對立」
「下次再見了」,這是美國總統拜登在11月15日美中峰會後向中國主席習近平所說出的告別話。
在拜登政府被迫忙於處理烏克蘭戰爭和中東的衝突當中,他無論如何都想避免與中國的軍事衝突,因此,拜登就努力於製造融洽的氛圍。拜登總統展現了他認真的一面,準備了38年前習主席訪美時的照片,用智慧手機與其輕鬆交談。
但是,在這次峰會當中,「兩國對立的圖像再次浮現」。
二、不會衰退的「中國威脅論」
特別明顯的是在經濟安全的領域上。對於美國在去年10月實施的先進半導體之出口管制等措施,習主席表示「這損害了中國的利益」,而拜登總統則拒絕說:「為了防止可能損害國家安全的先進技術之使用,我們將繼續採取必要的措施」。
試圖改變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唯一競爭對手」中國,美國對它也有一條「不能讓步的底線」。
儘管中國近年來經濟急劇下降,但有不少美國的經濟專家預測:「中國經濟有一天將會超越美國」。特別引起擔憂的是中國在先進技術領域的優勢。
三、不會衰退的「AI技術」成為憤怒的矛頭

在峰會會談當中,雖然確定了將啟動政府之間對人工智慧(AI)的對話,但在美國IT企業中,普遍存在著如下的觀點:「中國將在未來主導AI的開發」。
根據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在9月中旬所公布的「國家先進技術研究競爭力排名」,在23個領域中,包括極超音速和水下無人機在內,中國於約8成的領域中,名列前茅(而美國在4個領域中名列前茅)。
中國在2015年所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中宣布:到2049年迎接建國100年之前,中國將成為全球製造強國的領頭羊。
中國目前正舉國投資,已經處於在技術上超越美歐日的局面,西方國家對於技術外流至中國的警戒也在加強當中。
但是,這種對經濟和技術競爭的警惕感之提高還算是相對好的。更嚴重的是,美國人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在這一段時間內開始轉變成為「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