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莫怪仁來瘋─ 大學文組招生危機的另類思考

「AI教父」黃仁勳來台掀起旋風(翻拍新聞畫面)
「AI教父」黃仁勳來台掀起旋風(翻拍新聞畫面)


根據媒體報導今年大學申請入學分發已放榜,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旋風訪台,在全國帶動AI熱潮影響,人工智慧、資通訊與半導體科系及理工科系見長的大學招生火熱,人文領域卻岌岌可危。一名公立頂大中文系教師怒批,「台積電很過分!」直接到高中開半導體課程,「根本在做企業宣導」?
這一位教師「好像」還活在黨國時期,深陷在「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偉大文明」的窠臼之中。否則,作為高等學府的知識份子,理應發揮理性分析這一現象,清楚認知答案之後再批判理工時尚,為中文系找到生命延續的價值,才是知識份子的風度。否則潑婦罵街只怪「台積電很過分!」不就是中國人特有的「現代文明恐懼症」在發作嗎?
尤其問題不在黃仁勳「仁來瘋」旋風的問題好嗎?在台灣經濟掛帥的政策之下,有錢可賺的科系不只是莘莘學子的首選,也是絕大多數家長鼓勵孩子放棄人文科系,支持選讀醫科或理工科,希望畢業之後能獲得高薪工作的價值選擇;換言之,家長更是始作俑者不是嗎?家長坦言,最大盼望是孩子以後能獲得高薪工作。社會瀰漫著金錢遊戲。
依照今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分發交叉比對發現,除了因成大歷史系分發人數為零獲媒體關注外,事實上包含中正大學中文系分發學生人數也只有2人、東華大學中文系9人,還有即將於114學年度停招的世新大學中文系為4人、文化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組與文藝創作組則分別為6人與9人。
這些所謂的中文系、國文系,作為學術的探討研究本無可厚非,但現實的現象是,只要是中文系、中國文學系,就容易滑入、偷渡到歌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偉大,對「台灣主體性」建構加以鄙視、忽略,結果教育出親中、舔共的知識份子。中文系招不到學生多少反映台灣主體性逐漸凝聚的現象有關,這也是公立頂大中文系教師怒批「台積電很過分」;還有日前北一女中教師批評108課綱是無恥課綱,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中文系的式微、顧炎武的「廉恥」,讓他們深深感到焦慮的本質問題。
然而,不論歷史系或中文系的教學方式不去找到病徵的所在,徹底拋棄「意底牢結」(ideology)的本位主義,絕對是淪為沒落的命運所在。絕對不是理工興起、AI熱潮影響所惹的禍,輕言歸過的簡單託辭。甚至還包括學生後端的未來出路、生活薪資的結構問題。例如,過去文化人搖搖筆桿賺個稿費,出書賣書維持基本的生活,但現在的現實是沒有稿費的社會,文章有媒體幫你刊登實屬萬幸;出版業衰微沒有人要看書,除了是網紅名人、政要的書,否則出版社連看一眼都不肯。這樣的社會結構人文科系還有存在的空間嗎?
事實上,文組招生缺額嚴重確實是台灣的另一種危機,使台灣人缺少知識理念的探討與研究的精神,淪為只知賺錢盲從生活的文化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