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虛擬分身經濟時代來臨!元宇宙有可能成為超級經濟體嗎?

最近協助天下文化出版社審定《元宇宙》,這本書英文原名為《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Will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由馬修‧柏爾(Matthew Ball)所著,他是最早的元宇宙商業定義者,也是全球最早、最全面介紹元宇宙的趨勢家,使得這本元宇宙同名商業書籍甫一出版,便獲一票商業名人公開推薦,包括索尼(Sony)執行長吉田憲一郎、Netflix執行長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微軟(Microsoft)遊戲執行長菲爾‧史賓塞(Phil Spencer)、Unity Technologies執行長約翰‧里奇泰羅(John Riccitiello)、EpicGames創辦人暨執行長提姆‧斯維尼(Tim Sweeney),若是把這些人去除掉,元宇宙大概毀了一半!

元宇宙虛擬經濟,如何成為超級經濟體?

臉書(Facebook)改名Meta至今將近一年,元宇宙概念至今都還未退燒,今年9月 MTV 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元宇宙表演獎」(Best Metaverse Performance),首個得主是韓國女團Blackpink在遊戲絕地求生裡的表演。在台灣,延續17屆的李國鼎科技藝術獎在今年首創元宇宙創新獎、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主辦的數位奇點獎DSA,也首度新增最佳NFT(Non-fungible token)行銷創新獎,元宇宙議題方興未艾,只有一波接著一波!

然而有個地方我雖然持續推廣,卻不甚明瞭,那就是推動元宇宙最有力的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曾對媒體說,元宇宙風潮所建立的虛擬經濟體可望超越實體經濟,甚至有可能在數年過後出現可觀成長,元宇宙會成為相比現代實體經濟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超級經濟體。

知名投資家凱西‧伍德(Cathie Wood)也有類似的看法,她除了曾提出比特幣將在5年後達到50萬美元的瘋狂預言外,也指出虛擬世界的經濟量體將會遠高於現代的實體經濟,且元宇宙的虛擬經濟帶給人類社會意料之外的高增長回報, 在 6~12 年內GDP增長可能來到每年30~50%,相比今天美國GDP年增率在7%上下徘徊,未來經濟的瘋狂成長真的難以想像?

Meta 元宇宙 圖/Meta
Meta 元宇宙 圖/Meta

經濟究竟要面臨何種形式的創新才能讓吾人見證如此大幅的經濟起飛?回想近來在元宇宙裡動作頻頻的全球最具價值品牌NIKE(耐吉),除了併購RTFKT這個NFT原生創作團隊、買了大塊元宇宙土地、在Roblox 上蓋NIKELAND之外,也正式在NFT交易平台OpenSea,發行創世版的NIKE虛擬球鞋RTFKT X Nike Dunk Genesis CRYPTOKICKS 。

究其原因,估計耐吉可能在探索一條「終極數位轉型」與邁向「VESG」(Virtual ESG,透過商務虛擬化轉型增加企業永續指標)之路,透過將商品販售數位化,甚至透過販售純數位、數位原生商品——賣更多球鞋而不蓋更多工廠——達到對環境更永續的商業轉型策略。在以太坊(Ethereum)迎來ETH 2.0 PoS(權益憑證共識)的重大升級後,基於以太坊的虛擬商品市場將能使耗能大幅降低,對地球環境永續更佳友善,耐吉的想法也許不無其道理。

各大品牌將在幾年內推出數位商品,獲得更多營收而不對地球帶來更多傷害,但若消費市場僅是把實體世界的消費「轉移」到虛擬世界,也終難達成「虛擬世界經濟成百倍增長」的願景,要能有百倍增長,世界市場的總體消費不只要達百倍,工作收入不也應該達到百倍嗎?就算扣掉未來可以預測的高通膨脹,工作收入少說也該成長10至20倍吧?人類的工作時間有限,如何能在極短時間提升10至20倍的工作經濟效益呢?

直到第二次開設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課程「虛擬人與遙現」(Virtual Human and Telepresence),一邊上課解釋虛擬人原理,無意間同時解開自己長時間以來的疑惑。

虛擬分身帶來的「經濟收益」

虛擬人可以解釋為元宇宙裡的虛擬分身,也就是你的肉身也許在地球的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然而虛擬替身卻可以在元宇宙沙箱市寶博鎮裡,開演唱會收門票賺錢。

虛擬經濟可望成長百倍的祕密就在這裡,能有第1分身,當然也可以有第2分身在元宇宙去中心城裡做類似的表演,門票說不定還因為特別嘉賓是哪隻知名無聊猿而更加昂貴;第2分身為你賺取第2份收入,當然也就可以有第3分身、第4分身乃至第99分身!

當實體肉身正在睡覺時,你的N個分身則繼續在元宇宙裡透過AI(人工智慧)記錄演算「唱出」你的歌聲來收費賺錢,倘若未來真是如此,一個人的「經濟收益」不就能夠放大千倍、百倍而概無限制了嗎?

舉個例子作為這個瘋狂想法的開頭—— 現今的使用者共創影音網站YouTube上,不乏YouTuber創造一支支的影片賺取收益,YouTuber完成影片後,就算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所上傳的影片也就如同他/她的分身一般,分分秒秒都像扮演本人重複演出般地賺取收入,那不也是一種虛擬分身嗎? YouTuber有幾個平台、幾支影片,就有N個分身時時刻刻在扮演他/她賺錢!

元宇宙分身經濟不也可能正是如此嗎?也許你有更好的比喻,就能預先看見更多分身形式,在元宇宙分身經濟時代裡展開!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蘋果、聯發科都想搶AR眼鏡商機!搶攻元宇宙有哪些難題待解?
周杰倫的「幻想熊」也能玩!讓各路NFT都能加入遊戲,PetaRush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