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親子寫作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緣起
談到親子寫作,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自己都不會寫作,如何陪孩子寫作?甚至如何教孩子寫作?而坊間的安親班、才藝班、作文班到底好不好?花錢把孩子送給別人教就好,其實寫作真的不是文學家的專利,畫家有素人畫家,難道就沒有素人作家,記得20幾年前,筆者奉縣長之命,到地方訪查,結果發現林口國小,正推動親子寫作運動,在偏鄉小學的學生,竟然拿到縣府很多寫作獎項,很多家長也在報紙副刊或期刊,發表很多文章。
二、認識文學與寫作
何謂文學?就是作者假借文字,用審美的原理,來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優美藝術,甚至對人生或者社會未來的期待。文學之寫作與工程之設計,他們都有顯著的結構,文學基本結構,就是人事時地物,就是紅黃藍白黑,就是苦甜酸辛鹹,字鍊和句鍛就是修辭學,章裁和篇謀就是結構學,而從開始、過程、終結,一定要注意結構呼應與和諧,否則無病呻吟,絕不會成為優美的好作品,好的工程設計,它一定要有人性化與藝術化的融合,因此不管你的強項是什麼?你都可以成為作家,並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寫作成長。
三、如何培養寫作興趣
要找回寫作的興趣,首先一定要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多看他人的文章,閱讀量夠多了,寫作體裁就自然而然源源不斷;此外我們也可從學生家長間,或上班的工作同仁間,自組讀書會,除鞭策自己的閱讀,並從讀書會的心得分享中,增加家長彼此間相互切磋機會;最後不管是家長或孩子,投稿是最佳練習的機會,有了發揮舞台就會有不停止的寫作動力,以及無止境的親子成長,甚至收到稿費、版稅的喜樂。
四、寫作的技巧
提筆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從字句的順暢與優美開始,這屬於修辭學領域,也會養成說好話做好事;而在章篇的佈局,這就是結構學,通常大家都很熟悉的就是啟承轉合,文章要注意前後聯貫、對比,避免重復或無病呻吟;引用古聖賢名言或哲理,可加強論述力道,隨時注意新時代產生的新詞彙,這可增加文章之可讀性,更有接地氣的感覺;此外情感的融入可增強文章震撼力,而擬人化之應用,讓作品活躍於我們的日常。
五、實例說明
我們家大女兒從小就喜歡看書,她是我們家附近光復書局的常客,學校圖書館的書籍,也常借回家閱讀,在大量閱讀下,提筆寫作對她輕而易舉,有次帶她們到三芝的海邊玩,順便到加拿大人劉力學家參訪,在劉力學夫婦熱情招待下,女兒就寫了一篇「到外國朋友家作客」的文章,並且投稿到國語日報,有次媒體記者到筆者辦公室採訪,閒聊談起此事,那記者好奇的問,女兒有沒有參加國語日報作文班,沒有的話那表是該作品寫的極佳,因為國語日報刊登文章,大部分是他們作文班學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