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誤判情勢 習近平被西方國家甩耳光

義大利認真思考退出一帶一路,圖為義大利總理梅洛妮/義大利政府網站
義大利認真思考退出一帶一路,圖為義大利總理梅洛妮/義大利政府網站

中國GDP要超越美國,本來被認為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但隨着新冷戰時代的來臨,可以清楚看出,情况並未朝這個方向進展。

中國外患加劇

首先,是中國碰到的外患。在新冷戰時代下,西方民主国家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角度,正在建構的友案外包(friend shoring)供應鏈將中國加以排除,因此,直接來自西方的投資就受到限制。同時,中國勞動成本上漲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1992年每年工資平均為2635元,到2021年已上升至106,837元,增加了40倍。已經没有企業会為了尋求廉價勞工而投資中國了。
假如說是期待中国内需的擴大而要投資的話,那是會有人做這樣的投資的,但由於共同富裕政策,人們預期經濟會減速,所以這方面的投資也就不太能期待。

先端技術和產品出口被限制

第二個問題是對於中國的先端技術和產品的出口限制擴大的問題。在拜登總統標榜民主主義對抗專制主義的壓力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先端技術和產品出口正朝著限制的方向在發展。其中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在半導體製造設備方面,日本和荷蘭是與美國並列而領導世界的國家,而因為美國政府的強烈壓力,日本與荷蘭同意對中國的出口進行限制。這三個國家共占據全球90%以上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市場,如果中國被排除在外,那麼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將無法繼續運作,這對於中國製造業將造成致命的損害。

共同富裕的弊端

在內憂方面,共同富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在現任習近平領導下,他否定了鄧小平的《先富論》,年輕而且富有創業精神(animal spirit)的企業家們就失去了活躍發展的機會。

這些企業家們在解決社會差距等的名義之下,面臨高額的稅負,還被要求提高工資以改變勞動收入的分配比例,同時還被強制要將利潤回饋社會。

而且,習近平強調「國有企業必須變得更大、更強」,他重視由國家來引導產業政策的角色,並推動國進民退的想法,而這個國進民退就是要實施國有企業優先發展而由國家來引導產業政策的實踐方法。這樣一來,民間企業就沒有創新的動力,民間投資也就不得不放緩。最終,只能依賴官方主導的創新,而習近平提倡的科技「自立自強」理念,則讓《以創新為主導的經濟發展》之希望渺茫。

地方政府的功過

另外,巨額債務問題也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之一。首先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的成長得益於地方政府投資於道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地方政府鼓勵、催促省內國有企業擴大設備投資。

共產黨的省級領導人,如果其領導地區的GDP快速成長,那麼可以預期日後回到北京後晉升的機會會更大,所以不能在GDP的競爭當中輸給其他省份。他們於是就自然而然地傾向於在其任期內不顧後果地進行不切實際的投資,以提高GDP。這就是地方債務快速增加的背景。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因為受益於房地產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土地使用權收入的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是相對比較健全的,但是為了克服雷曼兄弟的經濟恐慌,中央政府就推出4兆元(約57萬億日元)的景氣刺激計劃,從這個時候開始,情況就變得很詭異。

為了完成中央下達的任務,不切實際的房地產開發和設備投資就被加以推動,這就導致被稱為「鬼城」的空城產生、沒有運轉的設備被閒置等的問題,這些就成了社會問題。

特別是地方政府設立了地方融資平台這樣的投資公司,並以《透過金融機構銷售高回報的「理財產品」所獲得資金》來推動開發,而這些資金並非來自銀行的貸款,所以被稱為「影子銀行」。

不符合自身實力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就造成了泡沫,地方政府在泡沫破裂之後,就陷入了背負巨額債務的困境,而這是相當嚴重的。

雖然稱為地方政府,但實際上與地方自治沒有關聯,僅是中央政府的派出代理機構,因此債務處理只能由中央政府來負責處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和設備投資,就必然面臨長期低迷。

房地產的債務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民間房地產開發企業所背負的債務問題。2021年11月,大型企業恆大集團由於無法償付美元債務的利息而陷入違約。由於陷入資金困境,恆大集團就在中途中止了建設工程,這就導致《即使已付了價款但無法入住的人們》和《個人投資者》在各地發起抗議行動,因而使混亂蔓延開來。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展現了急速的經濟發展,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就使房地產的價格急劇上升,而為了進一步追求利潤就更使房地產的投資越加活躍,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模式。

這個情況與日本的泡沫經濟有著相似的情況,在日本,由於經驗法則顯示房地產投資是有利可圖的,因此產生了房地產神話:房地產投資「絕對」會賺錢的,於是房地產業者就更進一步增加借貸,而導致泡沫的釀成。

但是,房地產價格上升卻會導致《擁有房地產的人》和《無法擁有房地產的人》之間的差距,這是習近平最不喜歡的情況。

因此,習近平就很快從「共同富裕」的觀點出發,反復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主張,並向銀行下達了對房地產進行貸款時的規制,這個規制是顯示房地產公司債務狀況的三個指標,而被稱為「三條紅線」。

這個規制與導致日本泡沫經濟崩潰的「總量規制」完全相同,當然,中國版的房地產泡沫就因此而破裂,並導致了恆大集團的崩潰。慌忙之間,習近平就放寬了「三條紅線」,但時機已經太晚,此後房地產市場就持續低迷。

結果,只要政府不著手處理債務,債務問題就難以解決。由於房地產在中國的經濟成長的模式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而現在這種模式已經被打破,所以經濟成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

受挫的一帶一路

更且,“一帶一路”的計劃也觸了礁,陷入困境。首先,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備貸款收不回來,漸漸就變成不良債權。其次,由於中國以金援方式讓貸款國家陷入附庸國的地位,這就導致開發中國家出現反中的情緒。

由此可見,習近平試圖在歐亞創建一個由中國主導的大經濟圈,以帶動由中國主導的經濟成長的構想是受到挫折。

習近平到目前為止一直在共產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多次強調“一帶一路”計劃,但最近他卻也不再提及,或許這証明其中存在著一些不利乃至不好的因素。

獨裁體制導致經濟失落

無論如何,隨著共產黨一黨獨裁和習近平個人走上皇帝化的發展,對人權的壓制和對言論的封鎖變得更加嚴重,人們對共產黨的不滿和對習近平的批評日益高漲。共產黨一黨獨裁的體制性疲乏正在加劇,因此在新冷戰時期下,中國經濟的前景被預期會將變得極為嚴峻。在獨裁統治之下,領導人及其好大喜功與錯誤的決策就導致中國經濟會走上失落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