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軟硬兼施 台美國安才能比翼雙飛 --- It takes two wings to fly

陳禹成(美國華府)
I. 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 國安會第一島鏈 無人機和國際法
a. 形塑台灣穩定未來可信任環境,賴清德和平四大支柱主張,蕭美琴說:「也是跟美方往來合作的重要領域。」(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2423)。
笨鳥先飛? 媒體太早發問的問題,「國安困境 舊班底豈能開新局?」已經被、不疾不徐、以「釜底抽薪」政治手腕,全面換人的新國安諮詢委員團隊事實,否決舊班底說法,而成為賴清德政府「老幹新枝」障眼法的亮點。(https://udn.com/news/story/124029/7961785)。
(1) 國際法 --- 「論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行使之限制: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七條第三項但書強制棄權條款之探討」(作者為新任國安會諮詢委員) --- 國際法大師丘宏達1993年7月5日,在「講道理雜誌」與清華大學英美法理學教授辯論「加入聯合國問題」之程序探討。https://www.instagram.com/p/CrNA0JUOsM4/?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


林飛帆和他的挺台好友─川普政府期間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伊凡卡納帕蒂
(2)無人機 --- 「台灣對美國製造的無人機的興趣越來越多地表明,台北正在屈服於美國的推動 --- 這一推動可以追溯到川普政府 --- 專注於購買有助於阻止或抵禦中國入侵台灣的軍火。 「這都是美國推動不對稱的一部分,」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川普政府期間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伊凡卡納帕蒂說。 “我們告訴他們,’你們需要購買更多的彈藥。’”」--- Taiwan Wants Suicide Drones to Deter China:Taipei is seeking U.S.-made loitering munitions to help deter or ward off a potential Chinese invasion.(https://foreignpolicy.com/2024/05/08/taiwan-loitering-munitions-suicide-drones-china/)。
b. 美國商務部長直接背書,台灣必須被美國保護?
「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 中國沒有, 我們的創新領先了中國!」
「哇,【我們】你是說台灣嗎?」
「這麼說,是公平的!」(美國商務部長有點不好意思、勉強地說)
「We have the most sophisticated semiconductor in the world. China doesn't. We out innovated China!」
「 Woh, 「we」you mean Taiwan?」
「 Fair!」
(https://youtu.be/PwGjdU3TRlg?si=2fzWOCVfnaSf-8xB)
因而如今,美國國會再度假定,(如果) 中國對台動武,要美國政府給出表態,答案証明,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的帶領下,已經給了美國不得不協助的關鍵因子?
攘外必先安內,賴清德必須有效說服,没有投票給他的質疑「感謝美國友誼 為兩岸和平婉拒軍援」所公開發表政策的問題 --- 將台灣地區的中華民國作為牽制大陸的籌碼,其心不無可議之處?(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40512002587-262104?chdtv) 。
「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舒曼與西德總理阿德諾通電話,協議建立歐洲煤鋼共同市場,為歐盟奠基迄今。如果身為世仇的德、法都能化干戈為犁鋤,兩岸何嘗不能找到共存共榮之道,加速實現「良制一國」之目標(作者為革命抗戰功勳子女、海基會首任秘書長)」。
【如果身為世仇的德、法都能化干戈為犁鋤,兩岸何嘗不能找到共存共榮之道】? 當然可以!但前提,兩個主權國家平等談判,是否真適合以國內法(「法律衝突」)解決? 而更重要的是,中華民國「事實主權」下的台澎,是1895中日甲午戰敗後、被割讓的歷史。當全球政經架構改變、地緣政治重組,民主自由台灣如何與中國「一國良制」,大師雅量、不妨挪移角度參考,台灣在實証法系的緊箍咒下、台大徐州路舊法學院要成立的全球政治經濟(學院)分析?
c. Inevitable Fracture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台灣和中國不可避免的斷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美國支持台灣和華盛頓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建立平衡聯盟的努力,既是對其北京共產主義政權的直接威脅,也是對其合併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各個外國領土的願望的直接威脅。強人金正恩也有類似的不滿:他認為美國是他的國家的「最大的敵人」,也是實現朝鮮半島統一的唯一障礙。 伊朗的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和他所領導的神權政權仍然將美國視為“大撒旦”,它是一個透過與猶太國家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夥伴的合作,決心要阻止德黑蘭獲得核武並質疑伊朗實現地區霸權的主張。白俄羅斯總統 亞歷山大·盧卡申科 (Alexander Lukashenko) 近三十年來一直依靠莫斯科的補貼和政治支持來維持其威權主義,最初試圖擺脫俄羅斯。 但美國反對他在2020 年進行欺詐性連任,這對他的權力構成了嚴重威脅,從那時起,他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 結盟更加緊密,以至於允許俄羅斯利用白俄羅斯領土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因此,這四個國家都成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堅定支持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與美國之間的問題。」(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research/2024/05/inevitable-fractures-the-ukraine-war-and-the-global-system?lang=en)。
II. AUKUS 和Cybersecurity 是台灣與美國「國安合作」第二島鏈
(a)AUKUS
冒著「美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戰爭風險」,美國軍事行動介入台海的清晰戰略,竟然是AUKUS(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1316)。
美國印太沙皇2024年4月3日在他創建的智庫,陳述「拜登政府……試圖透過各種重要的創新方式加強我們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參與。……我們必須在技術和國內能力方面進行更多投資,以創造更多能力來有效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問題,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區域專業知識等方面。AUKUS 的創新夥伴關係,是更大框架。將四方安全對話(QUAD)提升為領導階層,並將多項安排制度化,以促進我們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我們在美國、日本和韓國之間的三邊關係上,試圖修復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歷史創傷,關注未來共同目標」(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transcript/aukus-securing-the-indo-pacific-a-conversation-with-kurt-campbell)。
美國對台海戰略清晰,已如副國務卿Kurt Campbell(4/3/2024)所公開說明。【專欄】介入台海衝突是美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戰爭風險? --- 威懾中國 台灣如何幫助美國(https://ynews.page.link/BQSnC)

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東京表示,日本擁有實力參與美英澳「奧庫斯」(AUKUS)聯盟中的技術合作。/X畫面

現任美國副國務卿、有印太沙皇美譽的Kurt Campbell 4月10日的前一個星期,在他創立的華府智庫「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https://www.cnas.org/)說明美國最新的印太戰略,就是AUKUS加入:「如果有一個教訓表明,一個大國入侵一個較小的國家是可以接受或可以實現的,那麼這個教訓可以很容易地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得到應用,並且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每個國家都非常希望明確表示,在烏克蘭採取的行動不可能成功,這樣平壤或北京的首都在考慮潛在的冒險主義時就不會想到這一點。」(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transcript/aukus-securing-the-indo-pacific-a-conversation-with-kurt-campbell)。【專欄】從決策的本質看台灣 AI 新內閣 --- 台美中關係如何作到理想的等邊三角型?(https://ynews.page.link/qoStm)
(b)Cybersecurity --- 中國如何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台灣? 美國企業研究所與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和網路安全策略師都分別示警
(1)「2027年是解放軍建軍一百周年,一般咸認這是中國最可能對台動武的年份。然而美國兩個智庫卻分別提出報告,指出中國更可能採取不費一兵一卒的方式奪取台灣。「美國企業研究所」(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稍早發表學者專家撰寫的報告《從脅迫到投降:中國如何在不戰爭的情況下佔領台灣》(From Coercion to Capitulation: How China Can Take Taiwan Without a War),警告中國有能力利用戰略脅迫活動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佔領台灣。」
報告指出:「美國及其盟國當然必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的可能性做好準備,但他們也必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替代混合戰爭和脅迫戰略做好準備。」
「航運檢查制度、對關鍵基礎設施的實際和網路攻擊以及對島嶼的經濟抵制,這三者相結合,將在民眾中播下混亂和不滿情緒,引導輿論要求『更能帶來和平』的領袖。」(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oq26Y0P?utm_source=lineshare)。
(2)情報承包商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的報告標題則為《如何在不真正戰鬥的情況下成功吞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網路戰略解釋》(How to Succeed at Annexation Without Really Fighting: The PRC’s Taiwan Cyber Strategy Explained)。這份長達 60 頁的博思艾倫報告提供了最詳細的開源情報評估,評估了中國透過間接手段控制台灣的計畫和能力,包括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慧顛覆台灣政府和公眾話語。 這份報告引述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將軍反映了五角大廈的情報評估,他指出,「我確實認為習近平實際上並不想用武力奪取台灣。 他會嘗試用其他方式來做到這一點。」
(3)網路安全策略師表示,“我確信習近平想要佔領台灣”( https://www.cnn.com/videos/tv/2024/05/10/dmitri-alperovitch-world-on-brink-amanpour-intw.cnn)
國家安全專家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日前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和中國之間正上演「第二次冷戰」(Cold War two)。他說:「美國和前蘇聯之間的衝突與現在的美中關係極為類似,正如第一次冷戰,那時的區域衝突火苗在德國東西柏林還有1962年的古巴危機,而現在則是在台灣。」

中俄元首5月16日會面,再次確認中俄友好關係「無上限」。圖/俄羅斯總統府網站

(c)美國國務院最新外交手段,為什麼?
Building Digital Solidarity: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Cyberspace & Digital Policy Strategy 建立數位團結:美國國際網路空間與數位政策策略
The United States released the International Cyberspace and Digital Policy Strategy: Towards an Innovative, Secure, and Rights-Respecting Digital Future on May 6, 2024. 美國於 2024 年 5 月 6 日發布了《國際網路空間與數位政策策略:邁向創新、安全與尊重權利的數位未來》。
該戰略的重點是建立廣泛的數位團結。 數位團結是指願意為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團結一致、幫助合作夥伴建立能力並提供相互支持。 數位團結認識到,當我們共同努力塑造國際環境並在技術前沿進行創新時,所有以尊重權利的方式使用數位技術的人都會更加安全、有彈性、自決和繁榮。 數位團結的概念依賴於建立數位和網路能力的努力,以便合作夥伴不僅能夠更好地建立長期防禦和有彈性的數位生態系統,而且能夠在事件發生時快速響應和恢復並追究犯罪分子和惡意行為者的責任。
結論:It takes two wings to fly 軟硬兼施 才能比翼雙飛
新任數位部長黃彥男、國安會諮詢委員李育杰,均出自中研院資安專業,也都頗受新總統期許 --- 資安即國安 賴清德承諾延續「資安即國安」政策(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965120)。但他們是否了解美國國防部DARPA 自2006年,在中國的王小雲教授破解MD-5 和SHA-1後,所尋求台灣民間智慧Chaotic Mathematical Algorithms 的後續發展?台積電如何被美國IC法案斷錬? 美國國務院發佈「國際網路空間與數位政策策略」的政治經濟意義?
It takes two wings to fly 軟硬需要兼施 才能比翼雙飛 --- 同校的馬里蘭大學(李天岩)和威斯康新大學(Clint Sprott)都有背景很強的Chaos專家 --- 不妨去了解一下,破解不了的密碼學核心,是物理、不是數學,而Chaos兩者都是 --- 傳統的對稱和不對稱的分類,需要一個新的Scientific Paradigm。
Appendix 附錄
I.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提出和平四大支柱的主張,就是
第一, 積極強化國防嚇阻能力。
第二, 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建構更強的經濟韌性。
第三, 深化與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
第四,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領導能力。
II. 美國國際網路空間與數位政策策略(https://www.state.gov/building-digital-solidarity-the-united-states-international-cyberspace-and-digital-policy-strategy/)
三個指導原則:
1. 以國際法(包括國際人權法)為基礎的安全和包容性網路空間的積極願景;
2. 網路安全、永續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整合;
3. 全面的政策方針,以在整個數位生態系統中運用適當的外交工具和國際治國手段。
四個行動領域:
1. 促進、建立和維護開放、包容、安全和有彈性的數位生態系統;
2. 與國際合作夥伴協調數位和資料治理的尊重權利的方法;
3. 推動網路空間中負責任的國家行為,並透過建立聯盟和合作夥伴參與來應對網路空間和關鍵基礎設施面臨的威脅;
4. 加強和建立國際合作夥伴的數位和網路能力,包括打擊網路犯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