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磚峰會」的前生今世(上)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說明金磚峰會籌備工作/金磚峰會網站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說明金磚峰會籌備工作/金磚峰會網站

田牧(整理與編輯)
金磚峰會十幾年以來,每年只是平添了友誼之船的即時閃爍,猶如曇花一般,向來是徒有其表其名、華而不實,如今怎會忽然走紅,似乎也成為當今的一大熱點,引起了世界矚目。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時局的動蕩與變遷。近年來美中之間的對峙與博弈,暗流洶湧、如火如荼。去年初俄烏戰爭開啟,美歐共同反俄抗俄,情緒高漲,將中俄推到了同一陣營。
中俄長期不睦,不僅存有民族文化岐見,還有傳統宗教信仰差異,加上百年欺辱割地的新仇舊恨,及世界霸權峰巔之爭之鬥,互不信任、互相設防成為常態。在過去幾十年的國際外交舞臺上,中國在美、俄、歐盟的關係上,明裏暗裏可見的是:近美國,親歐盟,防俄羅斯的外交路線。
一場俄烏戰爭,成就了中俄「背靠背」格局,這是美歐「地緣政治」與「均勢平衡」的戰略失敗。美國展開陣營結集,北約、歐盟與七國集團等;中俄也匆匆拉起了隊伍,將原本的金磚峰會、上合組織等友誼小船,格式化、鬥爭化,提升了對抗能力與戰力。
二、全球各國媒體的高度關注與熱點報導,也起到了哄擡與熱炒的效果,可謂是:兩軍對壘,棋逢對手,均勢力敵才是一場好戲。正如俗語道:唱戲人不如看戲人。
不久前的北約峰會、七國集團峰會的粉墨登場,自然引起媒體關注下文:約翰內斯堡的金磚峰會。真可謂應了《好了歌》的「你方唱罷我登場」。
媒體熱議此次金磚峰會的主旨:一是「金磚集團」的擴容陣營;二是反美反霸,從「去美元化」開始;三是巴西、俄羅斯等均提出了「金磚國家共同貨幣」。
這些點與面,成為眼下媒體對金磚峰會的距焦與興趣,「閑話三人行」用最通俗的語言,向讀者提供一些觀點與見解,與讀者分享與交流。
「金磚五國」與「南南合作」
廖天琪:金磚峰會已歷經 14 次(每年一次),這第十五次峰會,突如其來成為世界熱點,不是偶然現象,至少有兩點需要引起世人關注:
一是中、俄、印歷史上都曾輝煌過,是「寧做雞頭,也不當鳳尾」的國家。「二戰」後俄羅斯曾是美蘇兩霸之一,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面積超過 2,240 萬平方公里,跨越 11 個時區,也曾是為對抗「北約」而建立的「華沙條約組織」領導者。印度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萬隆會議的倡導國,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是萬隆會議重要的領導與組織者,由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近三十國舉行的萬隆會議,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宣言等項內容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上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戰略思想,將窮國弱國統稱為「發展中國家」,也稱「第三世界」。
二是「金磚五國」與「南南合作」牽手。中國諺語道:「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更何況金磚五國中有中、俄、印的存在,不搞些事出來不會罷休。與「南南合作」牽手和擴容,就是今年會議的主旨之一。「南南合作」是指世界上大部分處於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的窮國弱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為了擺脫發達國家的控制,發展民族經濟,開展專門的經濟合作,自稱為「南南合作」。
問題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即便 2004 年由聯合國牽頭提出了「通過南南合作達到千年發展目標」,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至今依然停留在口號與宣傳中。「金磚五國」與「南南組織」牽手,是否會改變現狀,形成合作發展新趨勢?
長期以來,世人都忽略了「南南組織」,但眼下問題凸顯出來,「金磚國家」與「南南組織」,至少目標是一致的:與美歐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分庭抗禮,強調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精神與共同努力。有中、俄、印的參與,是否解決了群龍有首,有了挑頭的國家?
全球化終結與「分庭抗禮」格局
廖天琪:那麽「金磚峰會」具備這樣的實力嗎?是否可與七國集團力量與實力相抗衡?「金磚國家」如何推動與展開同「南南組織」的合作?有哪些具體步驟與政策可先行?
萬潤南:這次約翰內斯堡的峰會是第 15 次,從 8 月 22 號至 24號,南非是舉辦國。剛才天琪使用了四個字「分庭抗禮」。什麽是分庭抗禮?「金磚峰會」以前是沒人關心的,屬於自娛自樂的那類,如今確實不同了,它是國際政治中的一件大事情,這與兩個大概念是緊密相關的:
第一是全球化意識,全球化敲響了喪鐘,成為終結篇了。全球化從整個人類發展史上來講,有過這麽幾次:英國當時的日不落帝國,它本身推行的就是第一次全球化。「二戰」後,形成了美蘇兩霸,兩個陣營,一直到 90 年,東歐民主化後,前蘇聯分崩離析。世界又回到了單極,美國獨霸的世界,以美國為主的全球化,大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到現在也差不多三十餘年了。這次金磚峰會召開,明確了這一波的全球化已經死亡,世界將進入怎樣的新時代?就是天琪的定義「分庭抗禮」時代,或者說,又變成了兩個陣營的對壘與競爭。
第二是開啟了半球經濟格局,記得這個概念我們在一年半前就提出了。兩個半球對壘的形成:一邊是七國集團,代表發達國家群體,認同普世價值、民主憲政,主要是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國為主體。而另一邊,是以中俄為核心,加上印度、巴西、南非這五國。我為什麽要說成是「2+3」呢?這個 2 與 3 是不太一樣的。當然七國集團中也存在不同,比方法國與其它六國格格不入,甚至還提出申請要求參加金磚峰會。但是七國還是以美國為核心,美國還有以其為首的安格魯撒克遜四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抱得比較緊,像德國、義大利就邊緣一些。相對來講,法國是比較遊離,緊密程度還是不一樣的。在金磚五國中,俄羅斯與中國「背靠背」,是緊密型的。

2018年金磚峰會/維基
2018年金磚峰會/維基

2018年金磚峰會/維基

現在全球化變成了兩個半球,一個半球以七國集團為核心;另外一個半球,以金磚五國為首。七國集團有共同的價值文化理念為基礎,相同的憲政民主人權制度,合作的緊密度,或者說凝聚力,要比金磚五國強得多。
兩個半球經濟的制度差異
廖天琪:我同意,七國集團有共同的市場經濟,這是非常重要的,對金磚國家來說,缺乏同盟協作與規則基礎,這樣的合作組合是不牢靠的。
萬潤南:天琪剛才的補充,不光是意識形態,還說明了七國共有的經濟制度,這為七國集團長期合作奠定了持久與穩定的基礎。問題是:美國現在採取的補貼措施,歐洲是反對的,德國也好、法國也好,領導人都親自赴美討個說法。美國如此做法,當然符合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的,但是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縱觀眼下的兩個半球經濟現狀,其實也在互相學習,但也有互相學壞,抑或是互相滲透。
在金磚五國中,也不完全是集中的政府指導下的計劃經濟。最近中國又重新回頭,修復民營經濟,回到國營、民營齊頭並進,繼續尊重與重視市場經濟發展之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混合經濟體制,還是有一定的現實作用和意義。俄羅斯也曾收緊了民營企業的政策,印度也有印度的情況……,金磚五國無論在政治制度上、意識形態上,還是經濟政策上等,都沒有那麽的一致與統一。盡管金磚五國擺出與七國集團分庭抗禮的態勢,但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烏合之眾聚合。
七國集團的歷史淵源
田牧:評說七國集團,不要遺忘了歷史,還得從歷史沿革來觀察與判斷,有兩個時間段與事件很重要。
一是「二戰」後的 1947 年,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戰後的美國,確實表現為慷慨的同盟國與北大西洋陣營的大哥大,該計劃收益最多的國家排名(根據援助數)恰恰是:英國、法國、西德、義大利,以後成為七國經濟集團的中流砥柱,顯然與美國的慷慨解囊與精心援助是分不開的。
二是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美國登高一呼,召集了眾兄弟國家,商討應對措施與方法。美國財政部長喬治·舒爾茨(George Pratt Shultz)邀請了西德、法國、英國的財經首腦,在白宮圖書館舉行非正式會議商討對策。不久舒爾茨還提議讓日本加入,得到成員國的一致同意,從此美國、西德、法國、英國和日本被稱為五國集團(G5)。1975 年由法國總統和西德總理建議,義大利領導人也參加進入集團中,1976 年加拿大加入,在波多黎各聖胡安舉行的首腦峰會,成為七國集團(G7)的第一次會議。俄羅斯一度曾屬於八大工業國集團(G8),2014 年發生克里米亞危機,俄羅斯被逐出工業國集團,又回到了七國集團。
所以說,七國集團(G7)組合的基礎是:國家政治制度、民主人權價值觀、共同市場經濟、七十餘年的利益集團、及半個多世紀的集團歷史,用《韓非子·解老》語言表述:可謂是「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金磚國家組合的偶然性
田牧:最早提出「金磚國家」概念,是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ames O'Neil)。2001 年,他在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任上,首次提出這一概念,是因這四國英文國名開頭字母所組成的詞 BRIC,指巴西( Brazil )、俄羅斯( Russia )、印度( India )和中國(China),其發音與英文「磚塊(brick)」一詞相同。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6 年至 2008 年,四國經濟GDP 增長率為 10.7%,連續數年四國經濟快速增長,其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2006 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國外長在聯合國大會期間舉行首次會晤,開啟了金磚國家合作序幕。
2009 年 6 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再次會晤,推動金磚合作升級至峰會層次。2011 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金磚國家擴為五國,英文名稱定為 BRICS。2009 年至今,金磚國家領導人共舉行了 14 次峰會。印度表現離心離德,暫且按下不表。
自 2015 年起,金磚五國的 GDP 增長乏力,發展前景持續萎縮與黯淡,只有中國和印度還算是維持比較穩健的經濟水平,不過中國 GDP 增長已開始下行,每年的增長率下降到 7%以下。
我們可歸納為:
1、集團組合,並不是五國政府目的性訴求,起因是英國經濟學家一篇《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的研究論文,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2、金磚五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並無政治經濟合作的規範計劃,也未向世界展現任何合作治世的績效。近六七年來,金磚五國持續萎縮與頹勢的增長率,也表明夢想落空、底氣不足,所以也只能是每年的熱鬧走過場,聯誼勝過形式,或者說是聊勝於無。
3、近年的美中對峙升級,伴隨著俄烏戰爭持續,中俄將金磚峰會政治化,聚合擴容反美陣營,從「去美元化」的本幣結算入手,全面展開了半球經濟的分庭抗禮。
金磚五國與七國集團的比較,老萬對前者用了烏合之眾的聚合,筆者以為:從金磚集團組合的過程、形式、內容與目的等來看,用詞十分恰當與貼切。
以數據監測兩集團實力
廖天琪:從七國集團與金磚集團實力對比來說,2022 年,七國成員國占世界人口比例不到 10%,但七國集團的 GDP 之和,高達42.46 萬億美元,占全球 GDP 的 42%,幾乎是小一半。且七國集團產業大多處於中高端,在全球中高端產業的占比要遠超 43.1%,所以對世界經濟的導向與發揮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
金磚五國代表著新興市場國家,五國的國土面積占世界領土總面積的 26%,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 42%。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6 年至 2008 年,四國經濟 GDP 增產率為 10.7%,為此引起世界矚目。但 2022 年金磚五國 GDP 之和只是 23.52 萬億美元,占全球 GDP 的 23%,不足四分之一。

2022 年七國集團與金磚五國 GDP 比較
2022 年七國集團與金磚五國 GDP 比較

2022 年七國集團與金磚五國 GDP 比較

從對壘兩集團的人口數與 GDP 產量來看,顯然七國集團的實力不可忽視,依然強盛有餘,金磚五國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對號入座為發展中國家,與南南合作組織攜手站隊,也是無話可說。
「中國式」國家干預
廖天琪:金磚五國也有一些七國集團沒有的治理特點,所謂的「中國特色」,一直被渲染為很大的優勢。
萬潤南:對,說穿了就是「中國式」的國家干預,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它的效率絕對要比那些市場調節行為快捷、高效。
市場調節的重要因素,肯定是正確的,整個經濟發展到今天,能夠創造世界今天的繁榮,主要是依靠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創造性,所以它才會呈現出無窮的新發明、新突破、新創造,為世界帶來持續不斷的驚喜與忻悅。今天人們生活中的所有東西:洗衣機、冰箱、彩電、計算機,從網絡世界到人工智能等等,無一不是從西方市場經濟裏產生與脫穎而出的。
國家干預有個優勢,市場經濟從 0 到 1 的發明與突破,非常不容易與艱難,但在 1 變成多的過程中,國家干預就發揮了作用,走了中國式「短、平、快」的便捷道。
大國經濟的人口與土地資源
廖天琪:金磚五國,都是不得了的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大國,也是一種資源,還有自然資源,也算是資源大國了,巴西、南非、俄羅斯也都是資源大國。從地緣政治上來說,它們處在四大洲。剛才老萬說的很重要,中國、俄國「2+3」定義劃分很重要,巴西、印度和南非,它們多少也屬於民主國家。所以這個集團在政治方面是混合體制,在經濟制度上也不是執政黨為主導,也是市場經濟體制。

圖/ 2023金磚峰會網站
圖/ 2023金磚峰會網站

圖/ 2023金磚峰會網站

還有一點補充,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大的經濟政治實體,它的發展取決於非常重要的三個元素:一個是勞動力,一個是土地,一個是資源。金磚國家占全球人口總數 42%,土地占到將近 25%,還有第三個要素是資源,也許金磚五國目前還不是資本雄厚,但是中國近年來發展很厲害,印度也發展飛速,勢頭看好。
萬潤南:現在的分庭抗禮,就像天琪講的,在人口、土地、資源方面,七國集團與金磚國家可說是旗鼓相當,現在已經進入到深層次競爭階段。西方國家群體中,美國是霸主,是領頭羊,從製造業來講,主要是德國和日本,加拿大、義大利相對來說,略顯差距,而英國,現在經濟情況實際上比較成問題,退出了歐盟後,昔日的帝國淪落為離群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