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家永遠都缺一個洞」張作驥入獄2年:看到很多親密的人變得陌生

張作驥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圖/非凡娛樂)
張作驥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圖/非凡娛樂)

一踏進工作室,就看見張作驥導演坐在遠處的角落工作著,一邊叼著菸,看著螢幕沉思,彷彿正抽吐這段人生帶來的體悟。

2017年出獄後,張作驥導演便一心投入籌備拍攝《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沒想到不久後患有失智症的母親過世,成了一大打擊,看過張導作品的人皆知,他的每一部電影中,「母親」這角色總是佔了很重要的地位,而在這最新作品中,他也決定好好向母親道別。

「有人一直用愛去關心你的時候,那是一種累贅,一種包袱,不管你的反應是什麼,就像是一條風箏線,當人不在線就斷了,這時候你要不要拿起那個線軸,還是就放著,我選擇拿起來看這件事情,再把它放下來,這樣就好了,還有後面的人生要過。」張作驥導演決定把書桌移到母親過世的地方,每天面對、承受心裡的痛。

張作驥執導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入圍金馬獎4項大獎。(圖/非凡娛樂)
張作驥執導的《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入圍金馬獎4項大獎。(圖/非凡娛樂)

接著,導演不諱言主動提及在獄中的心情,雖然同事親友常去探望,卻感覺隔著一層屏障,彼此有種距離,「會覺得都是空白的,因為我不能參與他們的生活,而且在那2年多的時間,會看到很多親密的人變得很陌生。」如此感觸,更讓他想寫這類的劇本,「因為我的作品又喜歡談家,我們家只有三個人爸、媽、我,結了婚就是前妻和小孩,永遠都是缺一個洞,所以在這部片想談,如果一個家庭結構上有問題的時候,可不可以重整?怎麼重整?很難啦。」

片中出現許多家人在飯桌用餐的畫面,張作驥認為「飯廳是和好的地方」,有一家人相聚的感覺,就算吵架後,拿著碗筷坐在飯桌前,也算是和好。訪問至此,工作人員已在後方擺上熱騰騰的飯菜、碗筷,等著大夥兒一同坐下來吃晚餐,對張作驥來說,這就是一家人的氛圍。

張作驥電影常有一家人在飯桌用餐的畫面。(圖/海鵬提供)
張作驥電影常有一家人在飯桌用餐的畫面。(圖/海鵬提供)

從《當愛來的時候》的媽媽、《爸...你好嗎?》的爸爸、《暑假作業》的小朋友,張作驥一直以來都會給自己設定功課,下一部作品打算寫幾個女人的愛情故事,「人和人相處其實都不是事情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的本質的問題。」這類題材也算是彌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被刪掉一大篇幅的遺憾。

原來《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原本要從李夢的角度來描述,結果初剪竟長達3小時,最後張作驥決定改成李英銓的視角,透過孩子的角度看待這個家庭的紛擾,同時刪去阿銓父親大部分的故事線,只留下3場戲描述這角色和幫派兄弟有關的部分,「當然會有遺憾,但我必須保持做這故事的原動力,好好談一個家。」

最後,張作驥感慨說道,「人生的路,我在找自己定下來的方法,我回來其實才幾個月就籌備會有點倉促(指拍攝《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但很多人支持我,雪中送炭這種事是很難得的,錦上添花沒什麼,我其實要珍惜很多。」

張作驥、李英銓和呂雪鳳。(圖/非凡娛樂)
張作驥、李英銓和呂雪鳳。(圖/非凡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