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蕭美琴 時代雜誌稱「台美之間最佳橋梁」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訪談中提及她的台美混血背景,更稱很少人比她更適合擔任台美橋梁,還說蕭美琴身段柔軟,與中國的「戰狼外交」截然不同。

副總統蕭美琴(圖)日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訪談中稱很少人比她更適合擔任台美橋梁。圖為蕭美琴出席113年第三次六師聯誼會議。(中央社)
副總統蕭美琴(圖)日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訪談中稱很少人比她更適合擔任台美橋梁。圖為蕭美琴出席113年第三次六師聯誼會議。(中央社)

《時代雜誌》(TIME)比喻蕭美琴才3歲大便開始接受國際外交訓練。她說:「我一會說話,就在我的台灣阿嬤和美國奶奶之間充當翻譯。我從小就知道,在某種程度上,我會扮演台灣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橋梁。」

現年52歲的蕭美琴從2020年到去年11月擔任駐美代表,扮演的正是這樣的角色。儘管在這3年期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封鎖措施使得外交參與交涉變得極為棘手,蕭美琴仍取得不少成就,像是成為1979年以來第一位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台灣官員,出席拜登(Joe Biden)的就職典禮。

後來,蕭美琴又簽署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包含與貿易便捷化、法規實務及反貪腐有關的一般原則。她希望第二和第三批協定能包括關稅減少或豁免,以促進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蕭美琴表示,台灣「希望向全世界開放,並在國際貿易和商業上蓬勃發展」。

在北京施壓下,台灣過去幾年邦交國減少。這使得台美關係的重要性再獲凸顯,而蕭美琴正是確保雙邊關係維持緊密的最佳人選。

報導指出,很少人比蕭美琴更適合擔任台美橋梁。她在台南成長,十幾歲時隨家人搬到美國紐澤西州北部並在當地就讀高中,其後在歐柏林學院(Oberlin College)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取得學歷。

蕭美琴的母親擁有蘇格蘭、英格蘭和荷蘭血統,但蕭美琴積極展現她對自身台灣身分的驕傲,她選擇讓自己名字的外文寫法用台語拼音而非國語,也不用她的英文中間名露易絲(Louise)。

蕭美琴談話時帶著柔和的美國東岸語調和消除敵意的幽默感,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戰狼外交」形成強烈對比。她也努力強化這樣的對比,她以帶著養的四隻貓來到華府任職為例,形容自己「戰貓」。她這樣的魅力攻勢,在極度壁壘分明的美國政壇不同陣營都擄獲粉絲。

除了外交作風,蕭美琴的副總統新職,還凸顯台灣和中國執政團隊的明顯差異。習近平2022年公布的最新一屆中央政治局成員清一色是男性,創1997年以來首見。反觀台灣則是由混血的蕭美琴擔任副總統,凸顯台灣致力讓政府權力核心多元化,特別是相較於中共正日益受到再度興起的大漢族主義主導。

蕭美琴受訪時表示,「我們一直擔心中國的挑釁」,但台灣「將是負責任的一方來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她說:「台灣人民對於遭到孤立及被剝奪擔任世界好公民的機會感到憤慨。我們雖肩負許多壓力,但我們會帶著自信努力前行。」

蕭美琴又說,她擔任駐美代表期間,在華府「可與許多各界同儕交流、互動和收到回饋,以及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她指出經過疫情隔離經驗後,人們都能體認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必要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歡迎外賓訪問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