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將領非越多越好!吳怡農建議國安團隊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日前從烏克蘭返台,與當地NGO以及軍事顧問交流後,了解到烏軍在戰爭期間面臨著一邊打仗一邊改善軍中文化的艱困。(圖/記者朱永強攝)
▲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日前從烏克蘭返台,與當地NGO以及軍事顧問交流後,了解到烏軍在戰爭期間面臨著一邊打仗一邊改善軍中文化的艱困。(圖/記者朱永強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於520正式上任,代表著全新的國安內閣團隊同時也須承接起台灣安全重任,日前遠赴烏克蘭與當地非政府組織交流後返台的吳怡農23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也向國安團隊給出建議,他表示,烏克蘭軍隊在進入戰爭被迫面臨在打仗的同時改善軍隊文化,因穿著制服的軍官和戰爭期從軍者完全無法融合溝通,直到戰爭開始後,才重新建立新的領導概念,他呼籲新國安團隊應思考,軍隊不應以自己有傳統還切割民間,因戰爭時是不分你我,且「將領不是越多越好」。

吳怡農提到這一次前往烏克蘭所看到的狀況,指出烏克蘭軍隊在做一件非常困難的任務,就是一邊打仗的同時,一邊推動軍事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試圖改善他們的軍中文化。

烏克蘭軍事顧問告訴他,烏克蘭軍隊的原先的文化像蘇聯文化,軍中待人很像監獄待人的方式,如同蘇聯的軍隊文化,將軍人當作囚犯在管理,他們是用羞辱的方式來領導,相信很多在台灣陸軍有過服役經驗的國人,可能聽起來感同身受,覺得好像在描述我們的軍中文化。

這名烏克蘭軍事顧問提到,很多民間人士,不論是2022年前後從軍者,進到軍中體系之後,他們發現完全無法與穿著制服的軍官溝通,就像油和水一樣,完全無法融合。這代表有兩個挑戰,第一是如何訓練一般民眾了解軍中制度、文化,讓他們能更快進入狀況,開始跟職業軍人互動合作;第二則是更核心的問題,因為軍中文化和民間差太多,就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靠著羞辱要人做事,沒有領導的觀念,不只影響士氣,也影響了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戰鬥能力,但他們必須去調整,而他們也發現,最願意調整的,就是在前線的部隊,因為不改,只有死路一條,根本沒有辦法存活,最不願意改的就是離前線最遠的。

吳怡農指出,可惜的是,過去這麼多年來,台灣在談國防改革、國防支出的時候,最少人在談卻又是最重要的,就是軍中文化影響了我們的領導能力、軍中決策、第一線的作為,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士氣,可是這卻是最難去改善的,因為必須從教育跟訓練開始,這不是提高國防預算就可以改變的。

吳怡農表示,這次在烏克蘭看到的是,他們被迫在打仗的時候試圖改善軍中文化,開始建立一些新的領導課程、開始讓他們較低階的軍官有更多發揮能力以及自己做判斷的空間。

吳怡農希望我們的國安團隊在520之後能有這樣的遠見,軍隊不應該保持「民間你做你的,不要來管我們軍中,我們有這自己的做法和傳統」,這種觀念在國防上完全沒有意義,也無助建立嚇阻能力。因此,他呼籲國安團隊可以重視「人才培育」,因為人才的培育可以讓我們的國防能力大大提升,讓社會大眾更加信任支持我們的軍隊。

最後,吳怡農指出,很多高階將領認為,軍中有軍中的歷史,有自己的文化和做事方式,要民間不要干涉,但戰爭爆發時,並沒有所謂你我之分,軍人若無法做好工作,會影響整個國家生存,看到烏克蘭自2014年克里米亞被併吞後,把許多不適任將領提早退休,特別是那些對烏克蘭國家有基本認同問題的將領,進而讓更多年輕且願意從事改革,想讓軍隊更進步的人上來,這應是執政的國安團隊在思考改善軍中文化時必須做的事,「將領不是越多越好」。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專訪/無人機起飛10秒被轟!吳怡農揭烏克蘭戰爭中「最大改變」
專訪/中國又祭環台軍演!吳怡農提烏民間對台喊話:正視戰爭威脅
吳怡農深入基輔訪NGO 近距離觀察俄烏戰爭下烏克蘭民間應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