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歐美在貿易政策上難以一致對中

德國之聲:G7峰會上各國領導人談論的一個重點話題是如何應對中國。美國總統拜登看來希望與西方盟國結成對抗中國的聯盟。您認為他能夠達到這一目的嗎?

普拉格曼:在這裡使用“聯盟”這個概念可能不太恰當。或許美國人有這樣的希望,但這裡不是要建立一個不同國家間的有約束力的聯盟,而是釋放一個信號,表明各國對中國能夠拿出共同的立場。我想,所涉及的國家也不會接受“聯盟”這一說法。

德國之聲:與會國家的目的不僅是釋放信號,也會拿出具體的措施,不是嗎?

普拉格曼:這些國家沒有簽署互助條約這樣的文件。當然某些國家,比如一些歐洲國家計劃進行海軍行動,向印太海域派出艦隊,宣示對自由航行的捍衛。在這種情況下,有更多國家加盟,當然是一種團結支持的姿態。但國家間真正共同的舉措並不多見,而且是在其它不那麼具有對抗性的領域,比如災害應對、共同海上救援演習,在四國集團(美、日、印、澳)峰會上,新冠也是一個話題。而現在涉及的仍更多是政治問題,從某種角度來說並不是首先針對中國,而是尋求在與會國家當中找到共同的立場。

德國之聲:那麼涉及到未來對中國的政策,G7內部的分歧有多大?

普拉格曼:有著相當大的分歧。特別是德國在前期被視為猶豫不決,不願站出來對中國表態。但在德國情況也不同了,過去幾年公眾對中國的觀感也發生了變化。德國工業界已不再一味為了維持與中國的友好關系而游說政界。盡管如此,在(G7)圈子裡,德國或許更是扮演一個拖後腿的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在言辭表述上對中國發出爭強好鬥的信號的時候。

另外或許英國的角色也很值得關注。英國在立場有了很大的轉變——在卡梅倫任期對中國要友好得多,而現在一下子出現了很多批評性的聲音。另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維系現實存在的聯盟對各國來說有多重要——英美聯盟對於英國,跨大西洋聯盟對於歐洲。

德國之聲:在世界貿易上,美國至少是要阻止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方面成為主導者,這一目標是否可以實現?

普拉格曼:我相信這是可能的。我們處在一個多極世界,標准和規則並非都是由美國人或中國人制定的,不少也是由歐洲人定的。能夠繼續制定標准和規則,是歐洲一大利益所在,這當然會帶來競爭,甚至矛盾。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世界上不止有大的國家和力量,不止有美國、歐盟、中國、日本。亞洲地區還有很多國家,都不希望中國同七國或四國集團之間的對抗繼續激化,他們一方面可以從大國競爭中獲益,但另一方面不願重回冷戰,甚至面臨真正的戰爭。這些國家,比如東南亞、南亞國家在國際貿易及一些其它領域中的角色過去數年間變得更重要了。像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也會致力主張這樣的對抗不應過於激化。我想,在德國和歐洲,人們現在也願意傾聽這些國家的訴求。

德國之聲:貿易爭端不僅存在於美中之間,美國和歐盟之間也有關稅糾紛。在力圖面對中國維護其共同利益的時候,美國和歐洲能在博弈中真正聯手一致嗎?

普拉格曼:尤其是在貿易領域,必須看到,美國和歐盟當然有共同的利益,但說到底它們還是競爭對手。在貿易政策領域結成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在我看來可能性不大。在貿易政策上,總會存在多極,即便發生改變也不會那麼快。

過去一些年我們看到,世貿組織的重要性在減弱,在這樣一個國際性、多邊的論壇裡實現利益平衡變得更加困難。我們所處的世界面臨的任務是,必須在大國、多極之間創造平衡,不管是在世界政治還是在貿易方面。或許這正在G20或其他的平台上發生。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