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翻轉大同,何春盛的180天戰鬥

12月13日請辭大同總經理獲准,何春盛當天傍晚心情平靜,把在記者會說過的話複述了一遍,一句「我問心無愧」總括了接任以來的所有作為。從6月上旬下定決心接下大同總經理一職到宣布卸下重擔,剛好180天。這180天的奮鬥,就是一句「我問心無愧」。

台灣人結婚,到戶政事務所辦理登記,少不了這家公司的電腦系統。

這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是與公司同名的大學,隱身於校園內宛如羅馬萬神殿的建築,是每年上千對新人湧入的婚紗拍攝勝地。

家家戶戶必備的電表,卻從來沒有人會去注意刻在上面製造公司的logo。

集團負債千億陷入困境,但該公司的職工福委會堪稱全台最有錢,持有現金3億、資產50億,佛心的創辦人生前指定了若干棟商業大樓的租金收益歸於員工。

全球最暢銷的電鍋、唯一外銷日本的智慧電表品牌、出入境通關系統、台電發電廠的變壓器、北捷公司屋頂太陽能…,誰能想像,以上事蹟皆出自同一家公司?它就是大同。

就像電腦程式出現Bug,大同近年來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的經營權之爭,讓一家本應該成為台灣驕傲的企業當機故障,留下一地嗟嘆惋惜。

入局 扭轉百年企業的命運

在2021年6月21日,經營全爭奪戰的劇情再度反轉,長期負債269億元的大同公司,迎來了新的總經理、本已半退休的何春盛。

何春盛一頭優雅白髮,與早他五個月接任大同董事長盧明光的外型幾乎一樣,「雙白」加起來接近140歲,要一起扭轉百年企業的命運。

現任大同董事長盧明光、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現任大同董事長盧明光、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現任大同董事長盧明光、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喜歡下屬稱呼他「春盛」或「Chaney」,顯示了何春盛的平易近人,暗含打破職場階級的無形桎梏。

先前對外頭銜是研華執行董事的何春盛,是科技業的傳奇人物,參與了研華從股價40元到300餘元,市值從10億美元成長至70億美元的過程,功績彪炳。研華能贏得全球市占率第一的關鍵,便在於何春盛當年隻身西進大陸,與團隊合力從無到有打開大陸市場。

卸下研華大中華區總經理的職務,返台之後,何春盛是當年台灣第一個談物聯網是未來趨勢的科技人,隨即啟動研華在物聯網領域的變革。

這位研華元老擅長策略管理、激勵人心,確實是把公司從A變A+高手中的高手。

初心 由大同人來救大同

當何春盛職掌大同總經理的消息一公布,熟悉他的人一是感到意外,二是關心地問他是否頭殼壞去。大同工學院電機系畢業、還在大同總部大樓上過一年斑的何春盛,引用日語「牽掛情懷」回應這些懷疑。

「我覺得我有責任跳下來,其實大同真的是一個好公司,」何春盛說,數次婉拒鄭姓大股東的邀請,後來仍決定接盤:「如果我今天不是在大同念過書,在大同上過班,我的感覺就不會那麼深刻,尤其過去幾年經營權之爭的時候。」

經歷180天的厲兵秣馬,大同股價已上漲一波強力表態,11月集團營收超越上個月,500部公車車體廣告上宣傳著大同字樣。證券業大佬、福邦創投董事長黃顯華,一度前來拜訪拍胸脯保證力挺大同的新經營團隊,還規劃年底致贈福邦員工每人大同禮券。

究竟,何春盛在這180天做了什麼?讓大同出現正向的變化?

基本功 接掌半年瘦3公斤,先點燃自己

走進大同位於中山北路的總部,石砌大門別具幾分古典的氛圍,履新半年的何春盛含笑而來,自重回大同,減少了不少遊山玩水的安排,隨之而減的還有體重,少了兩、三公斤,西裝略為鬆垮地掛在身上。

逆轉不利局面,何春盛率先啟動的是大同的願景革命。

回想到任的第一天,他最深的感受是大同的員工對自己沒有信心,公司高層走馬燈式換將一次次加深了員工的焦慮不安,必須先提振軍心,幫員工找回榮耀與自信。

點燃團隊動力,最好的方法是召開願景大會,大同的品牌價值和土地資產本就價值連城,缺的是方向。何春盛特地為大同設計了「國家數位轉型推手」的新定位,重新創造大同的新價值,先點燃自己。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同的產品諸如變壓器、電表、馬達等皆為工業的必需品,加上系統整合的核心技術,協助重大基礎建設如花東鐵路電氣化、高雄輕軌等上路,大同低調地為國家發展貢獻了一份心力。

未來,大同仍舊能繼續支持國家新走向。底氣來自於大同的事業版圖,自2000年起,陸續跨入太陽能、儲能、微電網等事業,甚至是電動車的馬達與驅動器動力系統 ,一半以上業務涉及節能與電力。

這正是台灣往零碳國家轉型所需的重要技術。大同若能重整產品線,以企業的核心專長,結合國家產業的典範轉移,便能帶動公司營運增長的引擎。

「但公司變革絕對不是變魔術,是蹲馬步,」何春盛說,一個百年企業歷經過去十幾年的風風雨雨,要立刻變好變強,不可能。

補課 由下而上凝聚共識

所以,大同辦公大樓的每一部電梯裡,張貼了「國家數位轉型推手」的海報,也印在公司筆記本首頁,員工天天看得到。

「就是要每天不放過地提醒他們,這是我們的願景,」何春盛指出這雖是小動作,卻會對員工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你是身在其中的推手,你不會覺得很驕傲嗎?不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嗎?」

除了公司願景,大同各部門也被要求各自開會,腦力激盪,訂出自己部門的五年願景。

經過連日反覆討論提煉,新能源事業部訂下了「成為綠色能源領導企業,助力全球淨零願景,培育台灣能源管理人才」的五年願景。

智慧電表事業部的五年願景,則是成為國家能源物聯網的先鋒,年營業額突破25億元,外銷比例破50%,也是十分具體。

系統整合事業部則希望成為國家智慧化政策的實踐家,以及聚焦垂直解決方案的領航家,於2026年營業額突破60億元。

大同公司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大同公司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大同公司總經理何春盛。蘇義傑攝

啟動 與員工同寫大同自傳下半部

甚至連後勤單位也被拉下海訂定了五年願景,人力資源部門要成為亞洲企業最佳雇主之一,人力資源數位化領先者,人才嚮往產學典範,以及打造幸福利他企業。

各部門藉由找到未來五年的事業重心,後續均圍繞著願景展開工作。

獨特的是,各部門願景並非公司強行制定,而是由下而上凝聚了共識而產生,具備草根性的創新原動力。這就是何春盛讓員工「動起來」的妙招。

各部門願景並非公司強行制定,而是由下而上凝聚了共識而產生,具備草根性的創新原動力。

「大同開始有夢,而且這些夢是大家一起來創造,」一位大同事業部的總處長如此詮釋願景會議為大同帶來的改變。「而且我們太聽話了,老闆叫我們做什麼就做什麼。」

何春盛不諱言,大同五年願景塑造工程,脫胎自研華每五年舉辦一次的願景塑造大會,願景就像一個火車頭,帶動員工朝既定目標熱情投入。

若說大同前董事長林挺生,書寫了大同這本自傳的上半部,如今新的經營團隊正在為這本書的下半部起頭。

大同,或許真的只有大同人了解大同要怎麼救。「我相信員工在這期間已經感受到,外界對大同全是正面的看法,」何春盛頷首笑說:「這不是因為我來,而是因為我們大家一起來。」

離開 員工表達不捨,何春盛捐出半年薪水

當大同員工知道何春盛即將離職的消息,紛紛各自傳訊表達:「捨不得他離開。」偏偏沒有當面跟他說。

何春盛則當眾宣布要捐出這半年的稅後薪水所得,捐給大同大學,作為未來大同大學畢業生進入大同公司上班的獎勵金:「這是我唯一還能夠回饋給這些員工,還有我母校的事情。」

細數與盧明光搭檔以來的經營績效,第三季集團毛利率為24.36%、大同公司17.01%,均較去年(2020年)同期大幅提升,改善顯著。合併營業費用大幅減降,整體營業損益增加,歸屬大同公司的獲利年增12.68億元。

前三季大同公司及合併營業損益均逐季上揚,較去年度的大幅虧損,改善顯著。前三季稅後淨利,大同公司累計12.67億元。

在營運成果上,2021年前三季大同公司及集團營收均逐季上揚,大同公司第三季營收47.4億元,創兩年單季新高。合併第三季營收80.64億元,除略低於去年第一季尚志資產交屋基期影響外,也創下兩年內單季次高。

盧何團隊同時也積極改善財務結構,銀行借款餘額2021年10月底為267.52億元,已自行還款減債30.14億元,財務成本降6075萬元,預計2021年底再償還舊聯貸80億元,大同財報的負債比率,可由2021第三季的56.04%降至51.02%。

「階段性的工作達成,」何春盛說,他比喻大同就像一輛已經在「倒退嚕」的火車:「我們至少把它停下來,開始緩步前進的,只是比較遺憾我們沒有辦法繼續。」

當被問到:「是否還認為只有大同人了解怎麼救大同嗎?」何春盛回答,其實一個企業如果走到100年,幾乎可說是全社會的無形資產,無論是誰擁有經營權:「大家都有責任把大同經營好。」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