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管會何時准台版加密貨幣ETF?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應先納入法規框架避免有「化外之地」

(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

受惠於市場對於美國聯準會將降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擬於明年初批准加密貨幣現貨 ETF 以及比特幣將於明年 4 月迎來減半的的樂觀預期,比特幣今年漲幅超過 150%,近 24 小時最高價來到 44,480 美元。而在國外風風火火地討論加密貨幣期貨商品,以及 SEC 何時放行時,台版加密貨幣 ETF 預計將於何時問世?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金管會指出,國外已有不少加密貨幣期貨商品出現,包括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洲際交易所都分別推出了多檔期貨與期貨選擇權;在 ETF 方面,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Cboe 澳洲交易所、那斯達克交易所及 Cboe、香港交易所等,也分別上市了多檔現貨 ETF 及期貨 ETF

而即便早在 2 年前,台灣就有多家投信想發行加密貨幣 ETF、區塊鏈 ETF,也有業者曾想透過私募連結海外加密貨幣 ETF,但目前都暫緩。第一是主管機關考量加密幣波動大、投機性高、怕投資人受傷引發糾紛,第二是業者考量加密貨幣 ETF 恐有價格落後、流動性不佳、「跟跌抗漲」等現象。

目前金管會對虛擬資產的管理態度,仍以先自律再逐步放行為主,未來在公募基金上,也許會先從「加密幣概念 ETF」開始規劃,如投資加密幣相關軟硬體商等,不是直接連結加密幣的價格。

「跟美國相比,在台灣要發行虛擬資產 ETF 面臨的法制環境很不同,台灣的整體資產管理法規現狀對適用的投資標的,以及適用的基金架構都有不同的監理設計,可能造成受管制的業者無法發行或上架虛擬資產ETF,但未受管制的地下虛擬資產 ETF 卻規範不足!」台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在接受《幣特財經》採訪時表示,台灣虛擬資產業需要法制的理由,跟美國需要法制的理由很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就法論法而言,台灣既有的資產管理法制可能不足以延伸到新興商品的ETF,這樣有可能產生一些特殊資產管理商品包括 ETF 的「化外之地」。

台版加密貨幣 ETF 何時問世?要先跨越哪些阻礙?

楊岳平分析,美國 SEC 拒絕虛擬資產現貨 ETF 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因為覺得虛擬資產目前並未受到充分監管,所以其作為 ETF 的投資的標的將有較高的投資人風險;而其之所以批准虛擬資產期貨 ETF,則是因為虛擬資產期貨受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監管,以其作為ETF的投資標的 SEC 相較之下比較安心。

台灣的狀況則不太一樣,國內現在監管的基金包括 ETF 在內的投資標的主要限於「證券」與「期貨」。如果目前合法的基金業者例如證券投資信託事業或期貨信託事業,循目前的 ETF 申請路徑來申請虛擬資產ETF、甚至上架證交所,當然需要金管會與證交所的許可,以目前來看通過的機會可能不高。

但是如果是非受監管的非金融業者,自行向投資人募集資金投資虛擬資產,然後在許多的場外交易而不是證交所交易,由於這類基金投資的標的不是證券、期貨或金融資產或不動產證券化商品,就不受目前包括《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與《期貨交易法》的規範,主要涉及的規範反而可能是《銀行法》的違法吸金罪,這樣的類虛擬資產 ETF 產品,就可能落在監管的灰色地帶,這對於虛擬資產 ETF 的投資人保護與市場健全發展來說,不一定是個好現象。

「現行規範操作的結果,可能會導致受監管的投信業者無法發行虛擬資產 ETF ,但不受監管的場外交易欠缺規範!」楊岳平因此認為,為創造一個投資人有保障且公平的投資環境,台灣會需要一套虛擬資產的資產管理業者規範,將體制內、體制外的虛擬資產 ETF 全都納進框架內,讓業者守一樣的規矩並公平競爭。他並且具體建議比照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將虛擬資產的資產管理業者規劃進虛擬資產專法中的其中一章節,來處理虛擬資產 ETF 乃至各類基金的議題。

虛擬資產期貨 ETF vs 現貨 ETF ,哪個可能先在台通過?

楊岳平進一步指出,目前並不確定美國 SEC 對比特幣現貨 ETF 是否放行,但即使美國 SEC 真的在明年初核准比特幣現貨 ETF 申請案,對台灣的虛擬資產監管帶來的影響可能仍然有限,但政府勢必會觀察 SEC 批准與否的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楊岳平認為台灣現行法制相對存在一個可以容納虛擬資產期貨以及虛擬資產期貨 ETF的框架。他指出金管會今年 9 月發佈的「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第十二條「本事業不得非法經營以虛擬資產為標的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業務,或具證券性質之虛擬資產業務」,強調監管單位使用「非法」的用語,其實是符合既有《期貨交易法》的規範架構。

既有期貨交易法就規範虛擬資產期貨等衍生性商品、乃至此類期貨的基金以及 ETF 而言,其實存在相對相容的法規架構,授權主管機關決定是否許可,因此相較於虛擬資產現貨 ETF 在台灣的法規規範不足而需要立法完善,虛擬資產期貨、期貨基金、期貨 ETF 相對存在對應的規範,關鍵在於主管機關是否願意開放此類商品。

*詳細報導請見:金管會正式發布 VASP 指導原則!帶你速覽 10 大重點

加密貨幣 ETF 的魔力究竟在哪裡?

針對加密貨幣 ETF 究竟為何備受討論?而美國這波加密貨幣現貨 ETF 的影響力將會持續到何時?楊岳平首先指出,ETF 本質上其實就是一種基金,是幫別人代管資產的一種產品。若投資人本身對虛擬資產不夠瞭解、但仍希望投資此市場,可以透過投資信賴的基金公司發行的ETF,讓基金公司替其做投資;因此若加密貨幣 ETF 順利通過,確實有潛力讓虛擬資產整體交易市場的資金規模更加擴大,協助虛擬資產有效「出圈」,因此的確有其價值。

然而楊岳平也特別提醒,近期仍需要觀察兩個重點,第一是比特幣等許多虛擬資產因欠缺內生價值,相對來說沒有基本面,所以其價格走勢取決於市場供需與預期,無論上行或下行都有道理,投資人切勿追逐利好消息而貿然投入身家。

第二是監管因素,美國以及各國監管者是否放行虛擬資產 ETF 仍未可知;即使明年 1 月美國 SEC 真的放行虛擬資產 ETF ,也要觀察其對於虛擬資產 ETF 的開放與容許程度,這些監管面向也都將直接影響到此金融產品能不能夠有效發揮其作用。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