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照2.0好不好用?張曼娟給獨力扶養父母的「未來長輩」老後生活備忘錄

現代社會獨力撫養父母的單身族群越來越多,張曼娟分享照顧雙親的心境,以及給「未來長輩」的老後建議。(攝影/徐岳鋒)

作家張曼娟在新書《自成一派》自序中描述,從父親確診思覺失調後,她的世界再也沒有「理性」兩個字,「只有不斷的招架、被打倒、被撂倒在地,努力爬起來,再應聲倒下。」

在父親生病後,不只面對身心的壓力,「我的手足也開始一直找麻煩,平常都不出現,一出現就要找醫師對談,我就覺得事情不對了。」張曼娟在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吐露心聲。

張曼娟提到,最開始也嘗試使用長照2.0居家喘息服務,但都沒碰到理想的居服員,她心想,這樣下去不只父母接不住,連她都可能會撐不下去,「所以我申請了外籍看護,從父親生病到外籍看護來差不多3個月,第一個外籍看護來了一年半後返國結婚,阿妮是我們第二個外籍看護到現在。」

照顧雙親這8年間,張曼娟也和阿妮培養出極佳的默契,「現在父母多半時間還算平穩,不過像是父親前陣子摔跤,或是母親身體又出現一些問題時,我自己的時間沒辦法安排,隨時都要應付他們的突發狀況,確實會變得比較焦慮。」

不過張曼娟仍充滿感恩,有這樣的機會回饋對父母親的愛,又有得力助手阿妮的幫助,她沒有怨言。

但現代社會單身獨力撫養父母的族群越來越多,有許多照顧者經濟條件也不允許額外請外傭,便身陷照顧雙親及工作兩頭燒的窘境......究竟現在政府推動的長照2.0是否實用?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完備?單身族又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老後生活?

送母親到日照中心,從失能等級5進步到4

問到長照2.0服務是否實用,張曼娟分享,每個人狀況不一樣,「對我來講最好用的是母親現在使用的日照中心,它還是有一個自費額,不是負擔所有費用,費用會隨被照顧者級數而有不同。」

她提到,母親最早失能等級是5,需要自付的費用比較少,自從母親去了日照中心狀況改善,變成4級,自付額就變多了,「但這是好事,我願意多付一些,像現在自付額一個月是一萬多,早上8點到下午4點,包含接駁車、午餐、下午茶、課程,我覺得很不錯,很像幼兒園。」

張曼娟回想去年10月,母親每天抱怨在家很無聊、沒事做,讓張曼娟也很苦惱。

「後來一位做長照領域的老師告訴我,可以考慮把媽媽送去上日照中心。我那時心想:『這不是丟包嗎?我是不是不想負擔照顧母親的責任才把她送出去?』」但後來有次張曼娟跟母親聊到住安養院的話題,她以為母親在講氣話,結果母親說自己看到人多就開心,「我才想說如果是這樣,為什麼不送她去上日照看看?」

後來張曼娟問母親想不想去日照中心上課,母親爽快答應且興奮地說,「太好了!從此以後我就不是無業遊民了。」

從去年10月到現在,張曼娟笑說母親每天起床都很快樂,「因為每天都去上課,她待人和氣也很有禮貌,到日照中心大家都很喜歡她。雖然我每次問:『媽,妳去上課的感覺如何?』她都會說:『我有去上課嗎?』但當下她是很享受的,我問她有沒有認識同學?她都說沒有,有沒有認識老師?她說當然有,但是記不起來了。」

張曼娟說母親對於以前的事比較記得,最近的事大多記不得。「可是我覺得這也無所謂,她開開心心地去、開開心心地回來,這樣就好了。」她也分享,自從母親去日照中心上課後,也減輕了阿妮和她的負擔,「大家都比較放鬆一點,家裡的氛圍也會比較好。」

張曼娟分享,自從母親去了日照中心後,每天都很開心,失能等級也從5進步到4。(圖片來源/張曼娟提供)

長照2.0現況:復康巴士不好叫、居服員良莠不齊

至於長照2.0的居家喘息服務,張曼娟苦笑說可能自己手氣不太好,都遇到一些很奇怪的居服員。

「像我之前跟對方說媽媽有認知症,千萬不要放她一個人,結果他把我媽帶出門迷路了,就把她一個人放在河堤邊去找路,找了很久才回來。是後來母親跟我說:『今天坐在河堤邊等了很久,他都沒有回來。』我才知道......可能這只是個人狀況,但後來我就沒有再使用這項服務了,現在用日照就非常好。」

而復康巴士看來似乎是政府的德政,但桃園市市長張善政過去受訪時曾表示,照顧母親多年來,復康巴士從沒叫成功過,張曼娟也認同,「對,復康巴士的確不太好叫,因為他要比較早就先預約,但有時候老年人會有比較多突發狀況,也會有很多臨時需求,就只好叫那種無障礙的計程車。」

是否想給政府長照政策一些建議?

張曼娟認為,在宣傳上還需要再大力推廣,「我現在已經不知不覺變成長照代言人了,因為我常在書上或臉書分享,都會有人問我,我就跟他們分享可以用什麼項目,還有很多照顧者不太清楚長照在做什麼、能幫到他們什麼忙,這是目前更需要做的事。」

她也提到,目前長照2.0的居服員良莠不齊,所以後來轉而使用照護平台,「但價格不便宜,8小時就要3千多元,照顧者如果在經濟方面沒有足夠的能力,該怎麼辦?」

她分享,聽到好多成立居服員的公司不久後就倒閉,「那些居服員會同時接兩個案子,可能該出現的時間沒出現,因為上一個地方還沒弄完,或是幫你做的時候很急,因為要趕去下一個地方。我跟個案管理師、社會局專員都有講過,他們都知道,但也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張曼娟認為長照居服員良莠不齊、復康巴士不好叫,都是目前實際遇到的問題。(圖片來源/張曼娟提供)

給獨力扶養父母的「未來長輩」老後生活備忘錄

問到現在單身獨力扶養父母的族群越來越多,如何規劃老後生活?

張曼娟分享,當她開始成為一個「獨力」照顧者後,「我就在想說上天這樣安排我的命運,應該是想給一些獨身子女一個sample(樣本)吧!我就漸漸覺得這是我的使命。」她提到,在《自成一派》裡寫了一篇「給未來長輩的備忘錄」,「其實也是給我自己的,因為我也即將變成長輩,我就是未來長輩。」

她認為第一,在心境上「保持喜樂、常常笑」這件事非常重要,「像我們這代父母親的教育比較嚴肅,但當你常笑就會變成一個喜樂的人,而不是因為你喜樂所以常笑,你看到人先笑臉迎人,別人也會笑臉對你。」

第二是「自尊」,張曼娟認為,一個有自尊的人,不會一天到晚等待別人帶幸福給他,「他能夠學會做一個自給自足的人,很多長輩都在等別人來滿足他,但我覺得一個有自尊的人不會這樣做。」

第三是保持自己在身體跟心靈上的「乾淨」,「在心靈上,他不會是一個非常市儈的人、不會動不動就談到錢,很多老人跟年輕一輩會發生不愉快,都跟錢有關,年紀越大越沒安全感,覺得只有錢是最實在的東西,就會發生很多不愉快。在身體上也一樣,很多長輩讓照顧者受不了的部分就是,身上總有很多怪味,例如不愛洗澡、不想換衣服,有時有大小便失禁問題,身上可能就會有大家所說的『老人味』,成為一個乾淨的長者,這部分也需要做好。」

張曼娟分享給「未來長輩」老後生活備忘錄的第一點,就是在心境上要保持喜樂、常常笑。(攝影/徐岳鋒)

最後就是,年長者要有意識自己已經老了,「年輕時我們真的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呼喊錢、呼喊名,但等你老了就要有意識:『我老了,現在就是站在世界的邊陲而不是中心』,一定要有這個認知,你可以找到你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希望貢獻這個社會,也有很多志工的工作可以做。」

張曼娟強調,當人活到年老邊陲時,就不要再與年輕人爭利,「我覺得讓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每一代生生不息、後浪推前浪,要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前浪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什麼都跟年輕人去爭,如果可能的話,多給別人一點,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觀音山創作歌手林助家 用歌謠傳遞地方情感
暮氣、黑暗、秘密:糾纏愛爾蘭的歷史冤魂──專訪中山大學林玉珍教授
如何避免初期腎臟病引發「尿毒症」?中醫藥介入輔助治療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