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中美糾葛難解 台灣穩步向前

美中競爭關係在密集頻繁的互動溝通後,是不是已經真的降壓、緩解了呢?答案還在未定之天。美中之間的科技與經濟競爭就像火山熔岩庫,滾燙的岩漿時常在擠壓噴發;美中的亞太盟主與全球霸主爭奪就像板塊擠壓,不時會有毀滅性錯位的危險;美中關係最可怕的還有核戰與價值制度競爭,核戰的「保證相互毀滅」可玉石俱焚,價值制度競爭就像地球暖化與冰河期,成敗之間可以覆蓋整個地球甚至改變地球的生機。

台灣本來是美中之間的一個小小變量,可是中國宣稱台灣是他們的利益與命運,美國也認知台灣是全球秩序的支撐,是關鍵科技與民主價值的櫥窗與發動機;美中台三角關係可說是「雅爾達體制」的產物,這個關係在韓戰進一步明確化,現在更成為美中雙方的「心頭肉」;台灣的存在就像是一條斷層帶,一舉一動都牽扯美中關係的起伏,所以台灣成為美中交涉的必修課,最近拜登在拜習通話中循例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拜登與岸田會談一樣重彈此調,北京則一貫主張美國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現在進一步要求美國以行動落實「反對台獨」;台灣的角色與壓力似乎與日俱增,實際上美中激盪水漲船高的結果,可能使台灣擁有更加鞏固、更為安全的地位。

上週「經濟學人」週刊罕見的批判習近平,一針見血的指出習迷信科技烏托邦、中央集權、安全掛帥,企圖藉此振興中國、翻轉世界,最終將會激怒全球而以失敗收場;習自信以為「新質生產力」策略可以為中國打開一條生路,將進一步拖垮搖搖欲墜的中國經濟;本週「外交事務」季刊發佈「勝利無可替代:美國不是控管,而是必須贏得對中競爭」,指出美國歷來的「威懾」策略失效,目前拜登政府錯誤的以控管為目的展開對中競爭,注重管理卻忘了勝利才是目的;必須仿效雷根總統致力贏得冷戰的策略,如果只是停留在對話、控管,未來將在資訊戰、武器化供應鏈、宣傳戰的戰場吞下失敗苦果。

美國政學界已經不滿意牽扯不清的低盪、共管,主張一決雌雄的二次冷戰、新冷戰倡議可能成為主流,這是我們台灣需要面對的新形勢;在新冷戰的形勢下,保衛台灣就是防衛全球秩序的起點,是維護民主自由價值制度的必經之路,所以美國必須大舉增加編列東亞軍費,提供盟邦及台灣精準先進武器,興建部署前進軍事設施,並與台灣建立緊密的經貿協定,這既是美國的目標也是台灣生存發展的責任;美國要確保長期優勢,還要在科技與財政領域與中國脫鉤,並培育新世代的尖端人才以及喚醒全民備戰的決心。

美中的難分難解關係使得問題複雜化;提出美中「修昔底德」競爭關係聞名的艾利森教授,最近解釋中國做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最大的系統化的長期競爭對手、第二大的經濟體,使得美中既是對手也是雙胞胎連體嬰,這種關係造成亦敵亦友的複雜局面,雙方有必要避免誤解、失算、誤判的擴大,避免重演歷史上霸權免兵戎相見的下場;面對中國稱霸亞洲及世界的企圖,只能以國家生存為底線與競爭對手做最大限度的合作;這些是美國的戰略目標與智慧,也是台灣生存發展的保障,更是我們難以推卸的責任與課題。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台灣教授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