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串接海外僑民 建構全球台灣

台灣地處東亞大陸外緣第一島鏈的中心,不僅在前現代時期即有匯通南北的貿易及人員的往來,十七世紀西、葡及荷蘭等首批殖民帝國來到東亞時,也為台灣搭建了全球貿易網絡。以當時最繁榮的台南來說,它與紐約在一六二四年,分別成為荷蘭東西兩路的貿易商隊,在離開歐洲後所建立的據點。二○二四年的今天,台灣除了以半導體連結全球,繼續串接荷蘭的ASML及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之外,它還是自由民主面對威權中國的最前線。不過,雖然在納入世界體系的四百年間,台灣的地位變化不大,但在此一現代文明化的歷程裡,台灣不僅經受了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也隨著自身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厚實了它與海外間的連結。於是,自約四十年前開始的民主轉型,讓台灣人能決定自己命運的開始,到接下來四年裡新政府的挑戰來說,串接海外僑民、建構全球台灣,成為一個切中時勢的重要政策。

當下台灣所面對的挑戰,最直接的是來自於中國的威脅。不過,中國在同時也為台灣創造了機會,這不單單因為自由民主與威權獨裁的競爭,成為當下新冷戰的基調,致使台灣成為自由陣營面對獨裁國家的第一線,並因而推高了台灣在全球的曝光度之外,其實也不能忽視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將「自由中國」建立為「海外華僑」之祖國的政策結果。當然,其實「自由中國」並不自由,它是個威權政體,並在一九七○年代的外交戰場上節節退敗,也失去了「中國代表權」。但是從東西陣營對立的冷戰期間,到如今自由與獨裁的競爭再度出現之際,在自由國度裡的華僑,不僅得面對再次選邊的處境,如今他們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並不需要虛幻的祖國紐帶及民族正統的召喚,而是強調了政治上的自由民主,與經濟上的去風險及深具未來性的產業網絡。並且,正如孟子所說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中國威脅確實存在,但在威脅裡不能恐懼害怕,而是直面它並激發出更飽實的審慎,而這正是台灣活力十足之自由民主的原因與表現。

當然,僑民所涉及的不只是海外華人,還有認同台灣的「台僑」。在自由與獨裁的競爭之間,相對於認同益加多元及分殊的海外華人來說,台僑對台灣的認同卻是與日俱增、日益鞏固。而且,華人認同分殊化及台僑認同更鞏固的趨勢,不僅會隨著新冷戰的深化而強化,也會由於台灣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之地位的消長,而持續發展。有鑑於此,在海外華人與台僑之間的串聯,勢必更加緊密,而其實兩者間的鑲嵌並非過去幾年才發生的現象,甚至更早於戰後的冷戰期間。這一串接了西方、連結著台灣與中國華南地區的商貿網絡,始於明清時期,進一步因戰前日本帝國的擴張,及戰後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出口替代而快速發展,不僅成就了東亞的奇蹟,也是中國崛起的助力。這是四百年來的基本結構,而四十年來的民主化,則是強化了海外台僑對台灣的認同。那麼,未來四年的重要工作,也就是串接海外華人與台僑,進一步地建構全球的台灣。 (作者為國立金門大學教授兼主任、台灣教授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