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主人與奴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歐洲勢如破竹,英國之所以能保得住,是因為英吉利海峽的隔絕,加上邱吉爾在國際社會的斡旋,邱吉爾算是英國的偉人,在歐戰結束期間正好碰上英國大選,對英國貢獻相當大的邱吉爾卻下野,令全世界感到震驚,可是邱吉爾卻說,對政治人物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表現,為什麼?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主人要用哪一個公僕,不必講理由。

韓國的前總統朴槿惠因閨蜜問題下台,若是在台灣這是小事一樁,必定會有很多人奮力捍衛朴槿惠,大喊政治迫害,韓國並不如此,更奇異的是朴槿惠在其故鄉的民意支持度趨近於零。為什麼?韓國的民主水準遠高於台灣,人民是國家主人,不是政治領袖的奴才。若是人民扮演奴才,政治領袖必定獨裁。行政首長可以左右立法權或司法權就是獨裁,台灣人有沒有扮演奴才?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與台南市前議員謝龍介同台,謝表示沒選上市長,否則就依侯的方式推公托時,侯脫口說「台南人沒目睭(眼睛)啦」。侯友宜對外致歉,他說,當時是一時心急,要對用語不夠精準來衷心道歉。數年前高雄豪雨成災,藍營有政治人物大喊老天有眼,顯現對高雄偏綠的怨恨。國家主人本來就有權力選擇公僕,可是有些政客卻將人民當奴才,不支持自己者就是不聽話的奴才。

民進黨為特定人士延展政治版圖,擬將新竹市升格,因而推展縣市合併,後來發現就算縣市合併,還是不到直轄市的人口,因而規畫將苗栗併入,不過有人提醒,若併入苗栗,簡直替中國國民黨創造一個新的直轄市,因而改變主意,只併半個苗栗,此舉引起苗栗人反彈,最後決定修法,人口不足也可以升格,荒謬的舉動引發民憤,不得不中止。事實上連蔣經國都未必敢如此胡搞,將人民當作甚麼?

兩次總統大選民進黨打得很漂亮,可是兩次地方選舉卻輸得很慘,其原因是民進黨沒有抓到選民的轉型。帝王年代,皇帝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扮演「奴才」,在「奴才」眼中,「主人」永遠是對的,才會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政治民主化之後,人民變成國家主人,只是有很多人還不能適應新的環境,還是將政治領袖當作「主人」,自已繼續扮演「奴才」,既然「奴才」眼中「主人」永遠是對的,政治人物就為所欲為,也就是有多數「奴才」必定催生獨裁。然而近幾年來台灣多數選民由「奴才」轉變為「主人」,也就是由非自主性選民轉型為自主性選民,例如高雄是民進黨的鐵票區,可是二○一八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可以躺著選卻選到躺著。很多人誤以為高雄由綠轉藍,可是高票當選的韓國瑜卻在短時間內又被高雄人以超高票罷免掉,代表選民的自主性很強,沒有被政治團體綁架,可惜藍綠政黨竟然沒有察覺到選民轉型,誤以為票投自己的選民就是自己的人。

政治人物之所以會認為選民會跟著自已走,是被一些「奴才」所誤導,當多數選民由「奴才」轉型為「主人」時,有些人還繼續扮演「奴才」的角色,繼續捍衛「主人」,會咬批評「主人」者,雖然人數少,聲音卻相當大,讓政治人物誤以為多數選民還是扮演「奴才」,所以可以為所欲為,因而政策會衝撞主流民意。

多數選民已由奴才轉型為主人,可是兩大黨還將他們當作奴才,造成被主流民意唾棄,有不少選民流向柯文哲,造成民眾黨甚麼都沒做也可以獲得大批選民,有不少投機政客早已衝到柯陣營。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