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你、我、他

明年台灣舉行重大選舉,除了總統大選外,還有立委選舉,民代的特色是有權無責,掌握立法權外,還有對行政官員的監督權,尤其是立委,掌控國家政策的訂定。由於立委的地位特殊,有很多議員想升級變成立委,只是除了艱困選區外,屬自己政黨勢力的選區都已經有人佔據,沒有將舊人請走,自己就不可能升級,因而兩大黨都掀起世代交替的戰爭。水往下流,人往上爬是自然的現象,只要有機會,大多數議員會想變成立委。

由議員變成立委,是權力升級,所以世代交替的戰爭就是權力之爭,只是捲入權力之爭的人絕口不提他們所爭的是權力升級,而說是服務升級,表示為服務選民而爭,難怪有人說政治就是高明的騙術,將這一句話延伸,政治團體就變成詐騙集團。政治人物都會告訴你,他們是為國家、社會、選民服務,好像你投他一票還要感謝他。政治人物當然不可能那麼白癡表示為自己而努力,但也不宜像詐騙分子那樣說自己都為別人而努力。

有一位相當優秀的立委,離開政壇之後以撿破爛為業,一般人都認定她很落魄,不過筆者認定她對社會的貢獻遠比立委大,立委為爭權力,不得不以服務來換取選票,資源回收業不只收取垃圾,促使它變成有用之物,貢獻當然比立委大。垃圾車收垃圾期間,往往會出現回收資源的老先生或老太太,每次筆者給他們可回收垃圾時,都會對他們喊聲謝謝,這不是禮貌上的說詞,而是衷心感謝他們,他們不只自食其力,還收集垃圾,促使它變成有用之物,對社會的貢獻當然比立委大。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為「我」而奮鬥是很正常的事,只要為「我」而奮鬥時,堅持不傷害到「你」、「他」就已經很偉大。政治人物為「我」而奮鬥也是很正常,但要他們承認為「我」奮鬥是太過於苛求,然而大多政治人物會表示為「你」、「他」而奮鬥,真的太虛假,只是沒有人會承認為「我」而奮鬥,只有父母會將子女的事當作「我」的事來陳述。筆者相當幸運,遇到很多會關心學生的好老師,尤其是有一位老師將學生當作子女,稱學生的事為「我」的事。

現在是人找事,但以前是事找人,所以筆者獲得學位時立刻接到陽明醫學院醫學工程研究所的聘書,也分配到宿舍,內人在淡水國中教書,可通勤上下班,只要將讀國中及小學的小孩轉到石牌就讀,全家就可以過安定的生活。趁還未開學回一趟老家(屏東),順便拜訪擔任中山大學校長的老師趙金祁,詳談之後,老師極力反對獲得電機學位的筆者到醫學院任教,並立即安排筆者到中山大學電機系任教。

接受老師的意見之後,將家留在淡水,隻身到高雄教書,每星期五下午回淡水,星期一上午再到高雄教書,生活不安定,兩年後知道台灣師大物理系有缺,想回師大物理系,當時老師已在教育部擔任政次,筆者乃向老師報告要回師大物理系,剛開始老師非常高興,認為筆者出身物理,後來改學電機,回物理系會有很大的貢獻,但過了幾分鐘後立即改口。

「不對,我的學生在物理系教書者多的是,不在乎多你一個,但在電機系教書的只有你一個,你給我乖乖的留在電機系」,老師竟然將筆者的事稱為「我」的事。當時老師也想到筆者兩地跑不方便,因而積極協助將內人調到高雄市左營高中,小孩也立即轉學到高雄,一家在高雄落地生根。

筆者承受的師恩甚多,但特別感謝趙老師,他稱筆者的事為「我」的事,一般人只會稱子女的事為「我」的事,顯然的,趙老師將學生當作子女來看待。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