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建構台灣「政治文化」的話語權

二○二四年台灣總統大選三角督,雖然賴蕭配在全台多數縣市得票數都高於對手,但得票率也僅四十%,而且立法委員的席次掉了十四席。二月一日立法院選舉正副院長歷經兩輪投票,韓國瑜、江啟臣以未過半數票當選正副院長,民進黨正副院長大位拱手讓出,游錫(方方土)院長請辭不分區立委。

為何作為台灣民主自由價值意義締造者的民進黨,在歷經陳水扁、蔡英文共十六年的執政之後,逐漸失去地方的基層的支持;二○二二、二○二四地方與中央的選舉顯現疲態江河日下,緊接著二○二六年地方選舉危機迫在眉睫?

台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英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公佈二○二二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台灣在一六七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全球前十名都贏過美國,亞洲第一的殊榮,為何本土政權選舉常輸給「親中、投共」的國民黨?雖然原因錯綜複雜,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意識」權淹沒了「台灣意識」的話語權;換言之,台灣選舉就是一場中國、台灣在政治文化「話語權」的爭奪戰。

所謂「話語權」(discourse power)就是說話權,指一個信息傳播主體潛在的現實影響力、控制輿論的權力;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裡,誰就能決定社會輿論的走向,進而影響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例如民進黨過去以「民主自由」對抗極權主義的「反攻大陸」;現在紅藍白高舉「和平與戰爭」對抗民進黨「捍衛台灣」,一消一長之間瓦解了台灣意識。因此即使再好的政績,都抵不過鋪天蓋地國共設定的政治話語權而崩解。甚民進黨不敢喊「抗中保台」改以「和中保台」作為討好選民時,依然難抵國共控制輿論的話語權力!

構建國家強大的國際話語權,要認清話語權是一種權力,而強國和弱國之分,關鍵在於權力的強弱之別,不在於國家大小。換言之,主體有無話語權、話語權大小,取決於主體的實力,與台灣大小無關。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總統普丁對烏克蘭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從喜劇演員到戰爭領袖,堅定強調「烏克蘭人不會向俄羅斯屈服」,並堅信「生命終將贏過死亡與黑暗」。權力無疑是一個核心因素,也是衡量國家強弱的一把標尺。

台灣位處東北亞航運貿易的要衝,一年有五十%貨櫃輪通過台灣海峽;台灣是全球半導體業超級巨星,如果台灣的生產因為中共併吞危機而受影響,那麼全球就會面臨經濟倒退危機。可見台灣不是弱國,而是在面對內外強敵環伺、圍剿下,本土政權逐漸失去建構台灣「政治文化」的話語權而瑟縮退怯;政府再多的振興三倍券、福利補助也被淹沒在這股強權之下的操弄。

二○二四年總統選舉,台灣選民一月十三日依然拒絕中國,讓民進黨破除八年政黨輪替的魔咒獲得第三個總統任期。則此亡羊補牢猶未晚,民進黨應當重新建構屬於自我的話語權,而不是以中華民國台灣、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作為語焉不詳的權謀之計,這些都不是台灣「政治文化」的話語權。

因此,當「台獨」成為民進黨亟欲撇開的政治負擔的時候,國共兩黨得意的笑了!不敢掙回台灣「政治文化」的話語權,揭穿國共所謂客觀公正、正義背後隱藏的「匕見」,民進黨過對抗極權主義理念的勇氣何在?缺少政治文化的話語權,民進黨所剩無幾! (作者為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台灣教授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