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看守內閣」,看守什麼?如何看守?
準總統賴清德已經陸續宣布新內閣的閣員名單,有些新面孔,也有些換位子的熟面孔,舊閣員留在新政府裡的很少。由於今年大選日期提早在一月,舊閣員在五二○之前的看守期特別長,更明顯暴露每四年一次政府重組的尷尬。
賴清德在大選中雖然得票並未過半,卻順利勝選,讓民進黨獲得了換人接棒,繼續執政的機會。由於民進黨繼續執政,所以即將卸任的內閣並不同於政黨輪替的看守內閣,不過大多數的官員此時要準備打包離職,若非看守,還真不知如何形容。
立法院裡,新委員面對舊官員,問什麼、答什麼,似乎都無關重要,宛如一場漫長的等待。偏偏我們的立法院會期定於憲法之中,第一會期從二月到五月底。新內閣上任後到立法院還來不及打招呼,委員們就要放暑假去了。台灣雖然實現了民主政治,但這樣的政府交接與監督機制,顯然並不理想。
事情可不會等新政府就緒之後才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接連發生,甚至出了人命,衛福部官員證實起因為細菌毒素,卻在記者會上宣告已經查不到任何來源,請民眾放心。殊不知沒找到來源就等於沒抓到真兇,民眾怎麼可能放心。花蓮發生震度七級以上大地震,而且餘震不斷,全台都受影響,然而因為重大傷亡與災情都在東部,被當成地方災難處理。別說沒有動員國軍支援,就連其他縣市救災人員幾乎都沒動。果真是後山有事,只有日頭先到,還是該怪地震來的不是時候?
看守內閣本就應該盡好看守的責任,更何況現在是民進黨繼續執政。照理說,發生事情正是新舊內閣聯手處理危機的時候,準總統與閣揆也可以趁機會考驗一下閣員的能力與心理準備。如果政府用的人都只顧做官不會做事,連看守都做不好,接下來的執政也很難樂觀。
過去的事就不說了。眼前兩岸旅遊的僵局出現一線轉機,對岸政府日前宣布局部開放來台旅遊的限制,此舉或許是回應我方之前做出限制團客赴大陸旅遊的「禁團令」,抑或是對新政府的小小善意,立即引起台灣旅遊業者的樂觀期盼。不料,隔日現任交通部長王國材的反應是認為對岸的作法開放有限,暫時不考慮撤銷「禁團令」,即將接任的新部長回答媒體時,只盛讚王部長任內表現優秀,這讓旅行業者感嘆,若想真正有所突破,只能等到五二○之後。等吧,我們都在等著。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