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習近平歐洲行 暗藏全球風險

習近平本週出訪歐洲六天,對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三國進行國事訪問,在歐中經濟緊張以及對中「去風險」的政治陰影下,美國大選以及烏俄與以巴戰爭的喧囂聲中,這次久違的正式訪問並沒有受到國際輿論的太大關注,習近平雖然和地主國簽署形形色色的協議,在實質成果與國際形象上卻沒有獲得正面的評價;習近平此行看來只是疫情過後的公關宣傳,對全球戰略、區域政治的影響似乎波瀾不興,但是站在全球民主價值陣線第一排的台灣(當然還有烏克蘭),還是難免感受到威權擴張的波滔洶湧。

中國扭轉全球秩序與改變權力格局的企圖,表現在出訪行程的時間點、路線、對象安排與佈局,穿針引線的連結地主國的親近性、特殊性關係雖然吸睛,更突出的則是展現中國遠交進攻合縱連橫的制霸圖謀,既有插旗固樁歐盟內部的目的,更有鬆動影響全球格局的效應;時間正當中東、東歐兩場戰爭膠著,歐洲經濟徘徊低檔走弱不振,美國大選變天山雨欲來;伺機佈局介入與轉化「大西洋特殊關係」,路線貫穿了舊歐洲與新歐洲的不同陣營,對象涵蓋歐洲西緣的老牌民主國家以至東歐的後社會主義國家。

英國脫歐後的大西洋特殊關係,在歐洲主要的支撐只剩下「核心歐洲」的德法兩國,法國政治立場向來奉行自主的「戴高樂主義」,加上近期的一些諸如澳洲採購潛艦毀約事件,美法的磨擦以及對中經濟貿易的期待,法國不顧烏俄戰爭立場相左,仍然樂意接近並討好中國,總統馬克宏還堅稱「我們需要中國」,具體成績就是雙方簽署多達十八項協議;做為歐盟的核心之一的法國的對中軟弱立場,即使不致淪為歐盟政治的破口,也難免削弱大西洋兩岸的密切合作與共同利益,並提供中國借力使力建構「多極化全球(權力)秩序」的敲門磚。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不顧國內外反對聲音,是歐盟第一個也是最積極的「一帶一路」國家,中國對匈的投資合作也最為大方和全面;匈歷史上與現在都是維謝格拉德集團成員,在歐洲形成一個相當份量的中歐國家集團;同時匈也是後冷戰歐盟(也是北約)東擴的「新歐洲」國家,他們經歷社會主義的痛苦經驗,追求歐盟的民主人權法治,支持美國的安全部署並反對俄羅斯,同時是支援烏克蘭抗俄的急先鋒;唯獨歐爾班政府的轉向成為異數,是歐洲集體安全也是歐洲化(認同)的一大敗筆,不吝扮演中國利益在歐盟的影子代理人,可說是讓習近平的中國夢撿到槍。

前南斯拉夫國家塞爾維亞向來是中國威權價值的啦啦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轟炸二十五週年紀念會正是這次訪問的高潮,習還鄭重其事在塞國媒體發表專文論證兩國關係,「中塞命運共同體聲明」則是這次訪問的具體成果;習近平的歐洲三國訪問只是展現中國精細佈局的一小步;核心歐洲與大西洋特殊關係的板塊移動,是重構全球權力格局與建構多極化全球秩序的關鍵;一個親中的新歐洲國家可以牽制歐盟對中俄的態勢,歐盟對烏俄戰爭與台海關係的決策難免制肘扭曲;一個激進支持威權體制與修正主義的國家,恐怕將是歐洲區域發展、全球和平、民主價值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隱憂;所以我們不得不說,習近平的歐洲行暗藏著全球風險。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台灣教授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