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人生70才開始 長者捐血行不行?

年輕族群捲起衣袖捐血。(圖:捐血中心提供)
年輕族群捲起衣袖捐血。(圖:捐血中心提供)

捐血有益身體健康,幫助身體做環保,不少人成為快樂捐血人,固定時間捲起衣袖捐出熱血助人助己,然而現行規定65歲至70歲民眾,身體沒有出現不適反應,捐血前須由醫師每年面談一次評估,在捐血量、次數上也有所限制,70歲以後則不能再捐血。

國內面臨少子化,對捐血帶來什麼衝擊?對此,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血液是醫療現場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必須仰賴全民主動捐血支持;少子化是整個年輕族群捐血量下降的最大因素,同時由於人口高齡化,以致用血量也隨之提升;種種原因積累,將會是未來捐血、供血平衡的最大隱憂。台灣血液基金會侯勝茂董事長進一步指出,雖然台灣國民捐血率世界第一,但當前步入高齡化及少子化社會,全台年輕族群捐血量卻逐漸下滑;17至20歲的捐血率也從民國102年的15.61%來到了111年的11.19%,人數更是從102年的201,682人跌到111年的99,738人,跌幅高達50%。

血液基金會表示, 根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捐血者人數不多,但對於捐血認同高,年平均捐血次數達2.85次,居各年齡層之冠;不過關於外界呼籲放寬相關規定,血液基金會經討論後表示,為保護逾齡捐血者健康、降低捐血後發生不適風險,相關限制目前暫不放寬。目前基金會頒定作法為65至70歲之逾齡者每三個月捐血一次,每次捐血為1單位250CC,年捐血量為男性1000CC、女性750CC,且每年捐血前至少須有一次醫師面談。

從民國76年就開始捐血,目前累計捐血次數達到1069次的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鼓勵大家都成為快樂捐血人,同時也會一直捐下去。陳世偉說「當時捐血人一定要年滿18歲才可以捐血,我在滿18歲之後就是在高二階段,民國76年便開始第一次的捐血,以前的捐血大概都是全血,全血大概每兩個月才能捐250cc,我會固定兩個月之後就再去捐血,因為我相信捐血可以讓自己的體內的環保、血液做一個循環跟代謝的功能。後來有所謂的分離術捐血,也就是捐血小板的部分。如果身體健康非常良好的情況之下,血小板數目也非常高,就可以捐雙倍數的血小板分離術。在知道血小板分離術後,我就放棄捐全血,改成每兩個禮拜就來做血小板分離術雙倍數捐血。捐完之後只要回去休息,喝足量的水分之後,第二天或第三天血小板自然而然就可以恢復、再生、再造,我認為血小板分離數是對自己體內環保非常有益的一個選擇。我目前累計捐血次數達到1069次,捐血是我最快樂、最能夠幫助人,也能讓自己體內做環保一件事情。」

目前累計捐血次數達到1069次的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鼓勵大家都成為快樂捐血人。(圖:陳世偉提供)
目前累計捐血次數達到1069次的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鼓勵大家都成為快樂捐血人。(圖:陳世偉提供)

許多民眾並不清楚捐血其實對身體健康有益,桃園市聖保祿醫院家醫科主任高慶雲醫師指出,捐血對身體的好處,包含:一、捐血後,血脂和膽固醇隨之減少,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釋血液,使血液流速加快,改善心、腦等器官供血的作用。由於血脂、膽固醇降低,血流加速,血液中的脂肪、重金屬等物質就不容易沉積、粘附與血管壁,可預防血管硬化、高血壓、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捐血也可以降低血壓、血糖、糖化血色素,對現代文明病(如代謝症候群)預防及矯正有助益。二、降低人體儲存鐵的量,而鐵過量本身就是氧化來源,捐血可以降低身體氧化壓力,對慢性病及身體的慢性發炎有預防緩解的效果。三、捐血後,血液血球細胞數量減少,對骨髓產生回饋作用,刺激骨髓造血組織,促使血球細胞生成。四、自助助人的捐血,亦有助心理健康。鼓勵大家挽起衣袖,加入捐血的行列。

對於年長者捐血的限制方面,高慶雲醫師表示,根據最新版台灣血液基金會的資料,捐血者年齡須介於17歲至65歲,年齡過高的長者須請醫師評估是否可捐血,另有特別傳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懷孕、特殊流行疾病近期旅遊史、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情況,則不適合捐血。年長者雖然有一些捐血上的限制,然而如想助人,也可以運用其他方式來達到助人的目的,也能有助健康的作為。

捐血次數已經達到1300次的桃園市議員林政賢服務處主任陳明祥,因為已經受到年齡的規定無法再享受捐血帶來的益處,陳明祥表示,對於現行70歲以後就不能再捐血,其實,隨著醫學發達,建議相關單位可以研究70歲後的長者,如果本身沒有三高、重大疾病等情況,蒐集大量數據下,若仍適合捐血,不妨已成為快樂捐血人的捐血者,可以適度次數捐血。

有關年長捐血人捐血,台灣血液基金會表示,年長捐血人需先經醫師評估確實有其必要;目前捐血中心研議更友善的捐血流程,讓逾齡者可就近至捐血車捐血,不需再特地到捐血室或捐血站捐血。

國內捐血的年齡層從以往集中在20-30歲的38.81%,轉移至31-65歲之間,尤其以51-65歲成長比例占最高,呈現出捐血人年齡隨著人口高齡化趨勢產生相當程度的變化。為了鼓勵民眾踴躍捐血助人,不少民間團體也都會主動連結捐血中心、地方衛生局合作,提供精美的宣導紀念品,號召民眾一同捲起衣袖,投入捐血助人的行列。臺灣血液基金會也企畫了系列活動來吸引年輕族群加入捐血行列,今年更打造了台灣第一本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血液知識科普圖文書「小大人的血液課」,期望能藉由向下扎根,讓捐血的種子在青少年們的心裡發酵,未來能養成定期捐血的習慣。

臺灣血液基金會認為年輕族群捐血減少的原因與阻礙,包括作息時間不正常易造成捐血不適症狀、另刺青與霧眉等項目依規定需暫緩1年捐血、同時,捐血車進入校園不易、以及部隊兵源減少。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同時參考國際衛生組織對於捐血年齡的建議,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以健康傳播的觀點建議,捐血校園教育要向下扎根,同時選擇年輕族群喜好的代言人鼓勵捐血,重新建立年輕族群認識捐血對於身體健康的益處,期待有更多年輕人願意為社會投入夠多「新血」。(李明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