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來來來,來校隊;去去去,去美國」 NCAA:台灣選手的機會之地

到美國NCAA念大學參加校隊,或許是改變台灣選手生涯的契機。(圖:資料照)
到美國NCAA念大學參加校隊,或許是改變台灣選手生涯的契機。(圖:資料照)

台灣各級學校的體育班跟校隊,過去半世紀是培養運動人才的核心,但是只有極少數頂尖菁英一路無傷無痛順利升上大學研究所甚至入選國手比國際賽,其他選手在大學畢業前就面臨生涯轉業轉職的抉擇,尤其現在少子女化,最穩定的體育老師缺額只會變少不會增加,如何藉由運動表現累積未來人生資本,成為選手家長最頭痛的問題。

在台灣各種體育績優保送生往往被貼上不讀書沒前途的標籤,但運動文化風氣鼎盛的歐美國家,各級運動校隊選手都是學校最重視的人才,在校時給予最好資源培訓為校爭光,而運動員在比賽中培養出面對失敗挫折的意志力,出社會後也是企業老闆最喜歡聘用的新鮮人,跟台灣選手畢業就失業完全不同。

曾經替台灣拿下杜哈亞運金牌的高爾夫名將潘政琮,就在國中畢業後隻身赴美,申請到名校華盛頓大學獎學金,並且培養出職業高爾夫選手的能力,在美巡賽站穩腳步,又拿到了東京奧運銅牌。潘政琮成名後不斷鼓勵後輩出國「越級打怪」,成立基金會出資舉辦AJGA比賽讓台灣選手到美國打球磨練比賽經驗也在NCAA大學教練心目中留下印象,現在每年都有五到十位高中生到美國大學繼續高爾夫生涯。

除了高爾夫就是網球,跟大滿貫青少年冠軍楊宗樺同屆的陳摯當年在台灣18歲級排名前十並不特別出色,但他到美國就讀亞利桑那大學也參加校隊,畢業後成為專業網球教練,近三年還成立織程運動顧問公司,協助有意願挑戰美國大學的網球選手申請學校。陳摯分析近年來台灣青少年選手的身體素質跟家庭社經背景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國內的訓練方法跟觀念卻跟不上國外,國際賽成績或者世界排名反而下滑。除非家長特別督促,選手普遍對學業成績沒有自信,但與其留在國內繼續念體育校院,不如到美國一面念書一面打球,畢業後或許還能找到工作拿簽證。

最頂尖的前三前五選手直接打職業,會出國的主要落在該屆前十到30名的水準,陳摯憑藉長期在美生活工作的機會,過去三年跑了全美30州131所大學累積人脈建立管道,他估計目前在美國大學網球校隊的台灣選手大約40位,一年也有十個機會。但美國大學光第一級校隊就超過340間,選手跟家長必須從自身跟學校學術水準、網球成績、學校提供獎學金以及地理環境等條件綜合考慮做出選擇,整體來說女子選手出國機會比男子選手多,拿到獎學金的機會也比男生大,但想要完全不花錢以台灣高中網球水準來說不太容易,女子選手一年可能還是要負擔台幣45萬、男子甚至60到70萬的經費,四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就目前的案例觀察,這些網球選手在美國大學畢業後,通常都不會轉為職業選手,前年加入德州基督教大學的世青國手蔡侑岑目前持續雙線作戰或許是唯一的例外;但是除了大學專業科目的知識以外,至少球技進步的空間一定比留在台灣大,相比國內場地少人多,教練跟在後面叮,練球時間拉長、打到球的機會卻少,到美國剛好相反,球場用不完但沒有人送球,校隊團練時間也不多,但是運科知識豐富而且技術領先,所以選手自己必須調整心態,而這也剛好培養選手自律自發的能力。

德州基督教大學一年提供最多七站的職業賽機會,善化高中畢業的蔡侑岑目前已經取得職業積分。(圖:織程運動)
德州基督教大學一年提供最多七站的職業賽機會,善化高中畢業的蔡侑岑目前已經取得職業積分。(圖:織程運動)

除了陳摯以外,在國內輔導高中運動員的蓬勃運動執行長徐正賢則表示,團隊運動跟個人運動要求不同,譬如籃球、足球、排球項目選手,最好是國中畢業就出國,解決適應環境培養語言能力,最少也要在暑假去美國參加大學舉辦的訓練營。但個人項目如游泳跟田徑有客觀成績參考,一年國內也有六到八人的出國機會,但還是要盡量讓美國大學教練眼見為憑,比較容易獲得青睞。

雖然現在出國的仍以高爾夫跟網球居多,但徐正賢過去舉辦青棒訓練營,邀請美國大學教練來台講習時卻發現,這些有過美國職棒經驗的教練都給予台灣選手極高的評價,大聯盟球團花上百萬美金簽下的頂尖高中生不提,即使高中聯賽打不進全國前八,九到十六名球隊的先發球員能力都足以進入NCAA第一級大學打球,但關鍵是棒球是團隊運動,選手除了球技以外還必須跟隊友溝通,而學業跟語文能力剛好是國內高中棒球選手最不利的一環。另一方面,團隊運動人數多,每個人能分到的獎學金額度比較低,一年讀書加生活費可能還是上看百萬,這在國內普遍拿體育班當社會安全網、家長送孩子給球隊養的情況下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徐正賢也指出,目前運動彩券基金每年持續回饋各項運動已經達到60億,而且其實都沒有用完;如果體育署能從中撥出5%也就是三億元成立種子基金,每年提供300位、一位100萬給各項目有意願出國的選手從出國前的英文學習、申請學校流程到赴美後的生活補貼,有系統的持續輸送小選手去美國,短期目標是請NCAA幫台灣培訓國手,五年十年後就算結束運動生涯,也能培養上千位經過美國教育系統洗禮、具備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競技專業運動知識的人才,回國成為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的生力軍。(陳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