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只剩垃圾時間? 藍白如何善後

藍白談判頻頻觸礁,接下來會不會因為藍白決裂,而讓大選就如同NBA比賽一般,進入所謂的「垃圾時間」?現在任誰都說不準。(圖:臉書合成)
藍白談判頻頻觸礁,接下來會不會因為藍白決裂,而讓大選就如同NBA比賽一般,進入所謂的「垃圾時間」?現在任誰都說不準。(圖:臉書合成)

歷經幾輪接觸,藍白彼此不但沒有突破既有僵局,高層過招話還愈說愈難聽;基層群眾的情緒也愈聽愈憤慨。看似破局的藍白合,卻猶如拖棚的歹戲:剪不斷、理還亂。

有人分明都撂下「火車過站不等人」的狠話,偏偏有人急忙跑出來滅火:「火車根本還沒有到站」,平白便宜對手隨後再貼出「搭火車吃便當」的照片任人解讀。

回想每次藍白交手,每次都在達陣的臨門一腳前夕急轉直下,究竟是肇因於柯P的善變難測、還是侯朱的不願變通?抑或在現有台灣政治格局下,藍白這種「異類結盟」根本就是難以達成的奢望?

放眼看看藍白雙方過去一週以來的過招歷程,在藍營方面,確實多次重申並呼籲對手:別再糾纏於雙方過去對「全民調」與「民主初選」的懸念上,隨著侯柯陣營協商以失敗告終,朱柯兩位主席緊接著開啟的藍白政黨協商,理應帶來全新局面。但除了在「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的「起手式」頗具吸睛造勢成效外,接下來又都是接連不斷的拖棚歹戲。

即便柯營總是咬定國民黨提出的每項方案都不懷好意,總暗藏能成功偷渡侯友宜的密道,但藍營好歹還勞師動眾、傾智庫與學者之力,好歹也參酌國外民主先進國家的實際經驗,擠出自民黨解決黨內派閥競爭的日本模式、與相對能反映政黨實力並兼顧小型政黨利益的德國聯立制,還能形之於說帖,將利弊得失訴諸於選民。

相形之下,柯P和他的民眾黨猶如挑三揀四、等人上門提親的待嫁閨女:一下嫌鑽戒太小,一下怨聘禮不夠,有時還作勢拿蹺,揚言如果談不攏還有另一位富家員外等著搶親。除了屢屢上演「翻臉比翻書快」這項獨門絕活,似乎從來不曾主動提出可縮短雙方差距的具體建議──當然,除了反覆死抱不放、又始終說不清楚的「全民調」之外。

更糟的是柯P似乎永遠都管不住他的嘴。其實就算彼此心存芥蒂,也沒有必要把對方貶抑得如此不堪。那些歷次數落侯友宜的話,彙整起來足以編成一本「柯語錄」,但除了讓柯粉滿足自嗨,對實際政黨合作究竟會有哪些好處?連市井小民都深黯「買賣不成仁義在」的道理,一位可能登上總統大位的人,又怎能如此口無遮攔?

柯文哲的再三失言,已經讓國民黨內主和最力的朱主席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堆疊善意」,成為最反諷而無力的話語,更讓他在黨內一片憤慨聲中動怒回擊。

對於藍白接下來會上演的戲碼,政治學者普遍都不表樂觀。中山政研所榮譽教授廖達琪坦言,雙方只不過想把戲演得久一點,讓民進黨賴清德在新聞議題上相對被邊緣化;文大廣告系主任鈕則勳發現,國民黨侯友宜近來似乎先把炮口轉向賴清德,並未與柯P糾纏,或許設想配合民調同步走揚,可望進一步壓制柯文哲的氣焰;一旦藍白難逃破局命運,也可提前形塑「藍綠對決」的氛圍,更有助於「棄柯保侯」。但他也提醒,前提必須是侯的攻擊力道夠強,內容更須言之有物,否則底氣不足,最後就只會落得雙輸的下場。

不可諱言,侯友宜本身部分條件是否利於競逐國家元首這類性質的職務?過去或明或暗已經有過不少討論。今天民意之所以回流,坦白說很多人是基於看不下柯P對他的貶抑和羞辱言行而產生的反彈;更讓柯P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應具備的胸襟與寬容被打上大大的問號。但這不代表侯過去備受批評的言談應對短處,已經獲得長足進步,在很多公開受訪的場合,他還是經常答非所問、經常跳針,這或許也是他的對手們找到足以大作文章的軟肋。

話雖如此,台灣從李登輝以降連續歷經4位「台大幫」盤踞總統大位;也有過滿朝盡是學者、教授的「博士內閣」;當然更不乏一些狡辯成性,令人厭惡至極的倖進之徒。或許這次有機會選出一位儘管難以期待舌燦蓮花,卻能夠沉穩平實;沒有傲人的海外學經歷,卻可以放下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以同理心貼近民意的總統也未必。

接下來會不會因為藍白決裂而讓大選就如同NBA比賽一般,進入所謂的「垃圾時間」?現在任誰都說不準。但可以想見在幾近沸騰的民怨下,「究責論罪」絕對是必然上演的戲碼。綠營八年來千瘡百孔的執政表現,如果賴清德在過半民意反彈下,卻還能依靠「抗中保台」咒語延續既有政權,哪些人會變成「頭號戰犯」?大家應該都很有興趣收看結局。(張柏仲分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