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柴聯「自強號」功成身退 台灣鐵道傳奇的世代交替

台鐵DR2800(左)、DR3000(右)行駛超過30年,在4月底除役。(圖:台鐵局)
台鐵DR2800(左)、DR3000(右)行駛超過30年,在4月底除役。(圖:台鐵局)

台鐵在民國71年到79年間購入的DR2800、DR2900和DR3000等3款「柴聯自強號」列車,行駛超過40年後,今年4月26日隨著台鐵改點新班表上路,正式除役,象徵台鐵柴油動力車輛卸下輸運主力的角色。接下來台鐵只剩下柴電機車頭、支線使用的DRC1000型和民國87年購入的DR3100型柴聯車等少數柴油動力車輛。

由於這3種柴聯自強號曾經長期奔馳於北迴線、花東線和南迴線等「非電化區間」,隨著南迴線電氣化在民國109年底通車、以及台鐵新購EMU3000系電聯車陸續服勤,這3種柴聯車從去年下半年起就陸續減少營運班次,也引發鐵道迷的關注搶拍留下歷史的影像;4月25日結束最後的定期車班後,台鐵也特別在26日特別開行2班紀念專列,紀念象徵世代交替的一刻。

這種「柴聯車」和一般人印象中由火車頭(機車頭)牽引一長串車廂的運轉方式不同,由車廂本身配有柴油引擎靠自力行駛,可以在車廂兩端都設置駕駛裝置,不需調頭就可在鐵路線上運轉,早年適合用在單線、運量需求不高的支線鐵路,之後隨著聯結控制裝置的引進,可以進行多節車廂的聯掛行駛,因此也可用在主線鐵路,同時靠著多節車廂都有引擎的動力分散式設計,可大幅提高行車速度,台鐵在戰後引進曾是兒歌主角的「飛快車」和光華號,都曾風光一時。

民國69年2月北迴鐵路全線通車,相較於西部縱貫線鐵路電氣化引進的自強號電聯車,行車速度快並裝有冷氣,提供最高級的服務;為了平衡東西部的服務水準,台鐵向日本東急車輛訂購首批DR2800柴聯車,同樣命名自強號。

DR2800的設計基本沿襲同樣由東急設計製造的前一代DR2700「光華號」柴聯車(民間另習稱「白鐵仔」),車體以不鏽鋼浪板打造外殼,塗裝也大部分保留金屬原色,剛服役時閃閃發亮的外觀有別於當時其他車種。

特別的是,DR2800和DR2700同樣是東急向美國Budd公司取得設計授權,車底柴油引擎排出的廢氣經由車身中段的排氣管引到車頂的大型散熱裝置排出,也成為外觀的另一項特徵,同時為了隱藏排氣管,車廂正中還設計有東方園林風味的拱門,成為前後一系列柴聯車最讓乘客印象深刻的內裝。

台鐵柴聯自強號為隱藏排氣管,在車廂中設計拱門,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圖:李人岳攝)
台鐵柴聯自強號為隱藏排氣管,在車廂中設計拱門,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圖:李人岳攝)

DR2800設計以3節車廂為一組,頭尾兩節為動力車並設有駕駛設備,中間車廂雖也有引擎但是專供冷氣所需的發電機之用,稱為電源拖車,營運時最多可聯掛5組15列車廂。

由於是柴油引擎,因此當列車出站起步或加減速時,乘客可清楚聽到引擎加油甚至換檔變速的聲音,與安靜平穩的新一代電聯車相比是相當不同的體驗,「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形容「比較有搭乘的感覺」,但缺點便是噪音和廢氣空汙問題。

不過在民國70年代初期的北迴線及稍後完成拓寬的花東線,DR2800自強號的加入獲得東部民眾高度歡迎,出現一票難求情況,為此台鐵又再增購相近規格的DR2900,車殼改用較平整的不鏽鋼板,並改為較方正截面,同時將空調機改裝到前後車頂,使車廂可多設置一組車門。

DR2900自強號最為台鐵老員工津津樂道的故事,就是民國76年初交車前夕,火車還在來台的船上,台鐵局已經開賣春節加班車票,因此這批新車是一下船、趕緊進廠裝妥座椅、冷氣就上路做生意了!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笑稱,這也代表台鐵對於自強號柴聯車的保養使用已經得心應手,也說明這批柴聯車的可靠、穩定度高。

日後隨著東線鐵路運量需求提高,加上民國80年南迴鐵路通車,台鐵繼續購入相同規格的DR3000系列自強號,3型車總計引進47組141輛,成為這30年間台鐵在東部幹線及非電化區間最高級、運行速度最快的主力車種。

鄭銘彰分析,台鐵引進這3款柴聯自強號的民國70年代,只有西部縱貫線完成電氣化,等於占台鐵營運路線一半以上的非電化路線,都是靠這批列車滿足冷氣化提升服務的需求,以當時的條件而言只能以這種方式達成目標,事實也證明,柴聯車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隨著台鐵幹線鐵路電氣化的趨勢一路推進,從宜蘭線、北迴線,到後來的花東線,象徵「最後一哩路」的南迴線也終於在民國109年底通車,環島鐵路幹線電氣化的目標完成,這批柴聯客車自然成為優先評估淘汰的對象。

取而代之的預計將是台鐵已經陸續上線的EMU3000型電聯車,總計採購達50列、600輛,除了柴聯自強號外,包括舊型自強號電聯車和莒光號等車種,也都將是陸續被取代的對象,EMU3000也成為目前台鐵採購數量最多之單一車型電聯車。

台鐵柴聯自強號(右)退休,由新購的EMU3000電聯車(左)取代。(圖:台鐵局)
台鐵柴聯自強號(右)退休,由新購的EMU3000電聯車(左)取代。(圖:台鐵局)

面對外界最詬病台鐵的準點率、妥善率和安全性等質疑,古庭維認為,EMU3000的投入營運,應該可以有助於改善現有問題,一方面近期引進的火車比較相近,數量規模大,比較容易制訂標準化作業流程,對維修有幫助。

對準點率而言,其實台鐵容易誤點的原因很多,包括過去車種多,行駛速度有快有慢,假如統一為EMU3000型,對調度順暢和提升行車速度有一定優勢。同時列車的加減速性能提升,對準點也有幫助。

古庭維並指出,還有一種誤點原因是通勤尖峰時段的上下車人潮所影響,由於新進的EMU900和EMU3000等電聯車採取較大較長的編組,對於分散人潮應該也會有幫助。不過古庭維也坦言,雖然火車性能提升,不過牽涉到人的組織文化是否也能改善,就是台鐵另一項要努力改革的方向了。

3款柴聯自強號除役,象徵台鐵列車的世代交替,也見證30年來環島鐵路網的完成與電氣化演進。如今車廂裡的拱門,只剩支線列車上還找得到;銀白閃亮的不鏽鋼車身奔馳在北迴、南迴大山大海間或花東縱谷田野間的身影,以及「還沒下船就賣票」的故事,就成為另一頁台灣鐵道傳奇了。(李人岳報導)

柴聯自強號曾是台鐵東部幹線及非電氣化區間的運輸主力。(圖:鐵道迷三貂石提供)
柴聯自強號曾是台鐵東部幹線及非電氣化區間的運輸主力。(圖:鐵道迷三貂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