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為何爸媽不懂我 ? 專家「3妙招」增進親子關係

暑假期間,父母可跟孩子安排時間親子閱讀。(圖:簡妙娟校長提供)
暑假期間,父母可跟孩子安排時間親子閱讀。(圖:簡妙娟校長提供)

每年到6月的最後一周,有些家庭是否會感受到一股暑假風暴或者壓力正準備襲擊而來?放暑假對小朋友是滿懷期待的可以放鬆,但是對於需要工作的上班族父母卻是頭痛擔憂的開始,必須面對漫長暑期照顧問題。其實,長假對父母不一定要假定是惡夢,其實也可以和孩子共享、分享,留下美好的回憶。

相愛容易、相處難,以往暑期家人之間相處時間較多,反而衝突增加,桃園市生命線協會主任張翠華表示,生命線提供各項服務,無論是成人或青少年,排除情緒因素外,家庭關係不佳與衝突,經常就是不快樂的最要因素。COVID-19疫情期間,孩子停課、父母在家工作,就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哏圖寫著「你在家14天,我減壽14年」也是父母親壓力的最好的寫照!

要如何調整家人互動或照顧壓力難題,張翠華主任表示,或許父母先從照顧好個人壓力與情緒的調解開始。做好個人減壓,不僅可以增進自我身心健康,也是減輕家人緊張關係的好方法!個人的減壓小撇步,有維持生活規律、適度運動、適度舒壓,讓自己的情緒健康流動或發洩出來,感受到心理的舒暢感。

暑假期間,孩子在家時間較長,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提供孩子高品質的陪伴,創造親子間的美好回憶,增進彼此關係。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彭韶竹說,有許多家庭反而會利用暑假,規劃一趟家庭旅遊,旅行除可以吃喝玩樂之餘,還能有所學習與記憶點,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就特別錄製「旅育」主題的Podcast節目,介紹親子旅遊的好書,讓家長從規劃旅遊開始,邀請孩子共同參與,讓旅行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也為親子關係加溫。

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科王紹丞主任醫師表示在暑假期間,家長和小孩可以一起度過愉快的時光,增進親子關係,促進孩子的成長同時增進良好的情商。首先,可以一起規劃戶外活動,如野餐、郊遊、或是到海灘享受陽光和海浪;在規劃活動的同時鼓勵開放的溝通,建立一個平等且尊重的溝通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可以自由表達情感和想法,並且家長也需以開放的心態聆聽。其次,共同解決衝突。當出現爭執或分歧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並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找到解決方案。接著,一起培養同理心。參與義工活動或觀看感人的電影,鼓勵孩子從他人的角度感受情感,培養同理心和關懷他人的能力。最後,鼓勵情緒表達。讓孩子知道情緒是正常的,並學習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有助於增進情商並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這些互動將幫助孩子在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和解決衝突方面發展良好的情商。家長和小孩共同度過愉快的暑假,不僅可以創造美好回憶,更能在互動中培養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讓他們茁壯成長。

樂善國小校長簡妙娟以家長的身分,提供暑假增加親子關係策略,包含下面幾個方式:

一、 與孩子共同規劃:暑假長達兩個月,孩子往往沒有特別的規畫時,時間就此流逝。家長們可以陪同孩子們一起討論暑假期間,可以完成的任務,包括暑假作業、閱讀、運動健身、學習外語、旅遊或是培養第二專長等。透過行事曆計畫等方式,共同討論想完成的事及如何完成,哪些部分需要家長陪同參與來共同完成,可以讓彼此更了解,也享受目標達成的成就感。

二、 與孩子一起旅遊:108課綱強調孩子的素養能力,因此親子之間可以透過共同規畫一場旅行,包括旅遊行程的安排、交通的部分、餐廳的選擇等,讓孩子蒐集資料再與家人討論可行性,或是透過家人們分工共同規畫一場旅遊行程,會讓家人感情增溫並凝聚家人間的情感。

三、 共同完成一件有挑戰的事:親子之間的活動日益多元,雖然平日也都會一起進行簡易的活動,但如若在長假當中,親子可以規劃一些平時比較無法接觸的挑戰,例如:登百岳、騎車環島、攀岩挑戰、露營或是學習攝影、學韓語日語等,讓親子都能共同合作或是一起完成有趣的挑戰,也能在過程中讓親子關係更加凝聚。

暑假家人規畫一場旅遊行程,感情增溫並凝聚家人間的情感。(圖:簡妙娟校長提供)
暑假家人規畫一場旅遊行程,感情增溫並凝聚家人間的情感。(圖:簡妙娟校長提供)

暑假可以提出家庭成員喜歡討論話題,避開可能引起衝突的談話,今年剛從龜山區幸福國中畢業的王姓學生表示,家庭成員在家中,可以找出一些彼此都非常有興趣的談話,比如家中曾經就為了出遊計畫,大家彼此快樂、熱烈的討論,確實增進家人間的情感交流,而且也能從話題進一步瞭解家人對某些事的看法。如果遇到談話有不愉快時,先離開,不會繼續討論,過一陣子再出來跟父母說一下,自身的看法。其實彼此間談話口氣格外重要。如果父母問到很細小的事情時,也可以在晚餐時候好好說明,讓父母安心,相信之後,不會再加以追問,更不會出現爭吵等局面。

在學校任職的徐維廷諮商心理師則建議暑假期間,親子間不論是衝突或合作,都可以學習認識與靠近彼此。共同參加活動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信,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關愛;共同閱讀可以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進而提供更適切的陪伴和支持,也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世界;創造共同回憶,可以為孩子帶來正面的自我認同;共同參與家務,培養孩子責任感和自理能力,幫助孩子為自己的家負起責任。

徐維廷心理師認為提升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鼓勵情緒表達,孩子常常在情緒上需要家長的支持和理解。鼓勵孩子表達情緒,父母則可以好奇核對孩子的想法與困擾,有助於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困境,同時幫助他們學會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樣的陪伴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增強應對困難的能力與心理韌性。

面對孩子放暑假,張翠華主任提醒家長,可以調整一下對放假不合理的想法與擔心,讓假期成為家人間彼此連結的好時機。尤其,現代人的生活步調快速,造就出我們講效率的生活節奏。透過與孩子共同的暑假生活放慢腳步,如親子旅遊、辦訪親友、學習新技能、親子閱讀、義工活動等,相對的也讓父母的生活更有趣!除了共同活動外,也需要有個人專注的時間,父母和孩子都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興趣,例如閱讀、寫作、繪畫、音樂等。這樣的獨立時間可以促進個人成長,同時讓你們有更多的話題可以分享和討論。

讓孩子快樂過暑假,家長也可以享受當父母的快樂,更可為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精神科醫師蘇柏文提醒,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再是提供豐厚的物質生活,當代的孩子更可望的是被接納、理解、認可與尊重,父母親工作之餘,固定一個家人對話分享的時間,給孩子期待的關注和溝通,建立開放、尊重和支持的家庭環境,用心聆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讓全家人心靈更靠近,身心更健康!。(李明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