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軍演熱季第一手目擊 天馬、神弓演習接力

從屏東九棚港仔沙漠上雙聯裝系統發射出的刺針防空飛彈,幾秒鐘後在海面上空成功擊毀模擬敵方來襲的靶彈。(圖:張柏仲攝)
從屏東九棚港仔沙漠上雙聯裝系統發射出的刺針防空飛彈,幾秒鐘後在海面上空成功擊毀模擬敵方來襲的靶彈。(圖:張柏仲攝)

酷暑7月通常也進入國軍演習的熱季,在月底「漢光演習」實兵演練登場前,各類性質不同、規模較小的演習陸續展開暖身。

軍方3日和4日分別在恆春半島東西兩側:也就是西側面對台海的的屏東枋山加祿堂、以及東邊面對太平洋的屏東滿州九棚,實施「天馬操演」和「神弓操演」。前者的主角是「拖式反裝甲飛彈」:從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拿來打坦克或裝甲車的飛彈;後者則是在俄烏戰爭初期就揚名國際、專門拿對付空中目標的刺針防空飛彈。

3日下午在加祿堂海邊率先登場的是「天馬操演」,但原本大家印象中專門用來對付陸地上敵方戰車或裝甲車輛的這型武器,這次卻是對準海上目標發動攻擊。原因在於國軍這回嘗試以「海上靶船」來模擬共軍登陸船團可能會動用的「水陸兩用坦克」及「兩棲步兵戰車」目標;同一時間在射擊方式上也必須基於戰場爭威脅而做出相對應的機動調整。

裝置在悍馬車上的拖式飛彈對準海面上模擬敵方登陸船團的靶船飛去。(圖:張柏仲攝)
裝置在悍馬車上的拖式飛彈對準海面上模擬敵方登陸船團的靶船飛去。(圖:張柏仲攝)

包括陸軍裝甲和機步4個旅、花防部、部訓部外加海軍陸戰隊99旅,都參加了這次「拖式飛彈」的實彈射擊鑑測。每一波射擊都由3輛分屬不同部隊車載式復仇者系統,從不同方向幾乎是以全速衝上岸邊高地上的射擊位置,每輛車上的射手(射擊前連單位番號、職級、姓名全都亮晃晃公布)輪流接獲射擊指令後,朝前方約莫兩公里外的海上靶船啟動瞄準發射程序,在眾目睽睽下,打中或沒打中當下立判,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在每人完成5發射擊後,悍馬車再度迅速脫離戰場,轉往下一個目標。

由悍馬車執行車載式拖式飛彈系統的發射任務,具備高機動性、隨時打了就跑的優勢。(圖:張柏仲攝)
由悍馬車執行車載式拖式飛彈系統的發射任務,具備高機動性、隨時打了就跑的優勢。(圖:張柏仲攝)

過去透過媒體觀看演習片段,從來都不覺得外型和火箭筒相去不遠、只不過體積略大的拖式飛彈,在發射瞬間會有那麼大的震撼力。震耳欲聾的爆裂聲響迴盪在恆春半島山海間,就連屏鵝公路上路過的車輛都能感受到。那一聲發射瞬間的巨響,雖然比不上近距離體驗戰車砲或榴彈砲發射的那種像是會把人五臟六腑瞬間震到移位,但還是會讓人不由自主想逃離現場;而彈體在脫離發射器後從後方拖帶的烈焰,以及M220A2拖式II型飛彈獨具的線控導引方式,會隨著彈體射出、在後方牽出一條細細的導線,都讓拖式飛彈的發射與眾不同。

現場先由鑑測官公布射擊標靶、並下達射擊指令,再由射擊手依程序操作導航儀、光學瞄準具和方向機迅速鎖定目標,完成飛彈發射。發射瞬間只見到飛彈脫離悍馬車上的發射筒,隨著烈焰從後方噴出,彈體快速飛向大約兩公里之外的海上靶船,擊毀目標並在比目視延遲幾秒鐘後傳回爆炸聲響。

其實這項演習直到去年為止,都還是以裝設在地面上的三腳架來發射拖式飛彈;今年則改為可以「打了就跑」的「車載式拖式飛彈系統」來擔綱。根據在場解說的陸軍「步訓部」少校教官黃介宏分析其中的差異:車裝式飛彈最大優勢當然是載具的機動性高,能夠快速轉移陣地、並提早預警敵方的攻擊。

至於3日的演習現場還是有少部分出現脫靶未命中,黃介宏研判原因可能出在「平衡翼」或「陀螺儀」作動失效、導線斷裂,這些都可能導致射擊失準,其實以當時海面上4到6級的風浪,參演射手必須面對靶船在海上不停晃動的干擾,這都會增加他們操作光學瞄準和追蹤目標的難度。另外,還有少數人「瞄錯靶」,他認為這是因為今年所有射手都是第一次實際執行飛彈實彈射擊,心緒上難免會容易緊張,但他強調整個程序都按照步驟和要領執行,相關訓練應該都沒有問題。

7月4日早晨的「神弓操演」,則選在恆春半島東側的九棚港仔沙漠舉行。(圖:張柏仲攝)
7月4日早晨的「神弓操演」,則選在恆春半島東側的九棚港仔沙漠舉行。(圖:張柏仲攝)

隔天早上的「神弓操演」則是在恆春半島東側的九棚港仔沙漠一代實施,主要是以兩種刺針飛彈系統:包括裝置在悍馬車上的「復仇者飛彈系統」和「雙聯裝刺針飛彈」,都是針對敵方來襲的低空戰機或直升機發動攻擊和反制。

和前一天「拖式飛彈」對準兩公里外的海上移動目標相比,操作「刺針飛彈」的難度當然就更高了!空中假想敵目標有兩類:包括從後方山頭起飛的飛行靶機;以及從更遠處灘岸發射的靶彈。射擊手只有短短幾秒鐘機會去完成操作程序、展開對敵攻擊。根據擔任評鑑的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主任教官陳郁文中校的說法,對空接戰在時間上十分緊迫,因此先前進行射手訓練的時候,軍方就要求必須在靶彈發射7到12秒內完成追瞄、鎖定和發射的程序。而實際擔任射手、並操作雙聯裝刺針飛彈成功擊落靶彈的陸軍東引指揮部防空連中士班長潘祈翰透露,在發射前夕他心臟急跳、雙手顫抖,那是一種壓力和興奮感同時交雜的感受,但他還是克服這些問題冷靜完成任務、命中目標。

首先由鄰近部隊先發射靶彈(如圖)或靶機,再由復仇者系統或雙聯裝刺針飛彈射擊手,在短短7到12秒內完成追瞄、鎖定和發射程序,過程十分緊迫。(圖:張柏仲攝)
首先由鄰近部隊先發射靶彈(如圖)或靶機,再由復仇者系統或雙聯裝刺針飛彈射擊手,在短短7到12秒內完成追瞄、鎖定和發射程序,過程十分緊迫。(圖:張柏仲攝)
升空後的刺針飛彈在外海上空成功擊中來襲的靶彈。(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升空後的刺針飛彈在外海上空成功擊中來襲的靶彈。(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被問起採用的「紅外線追瞄」會不會因為現場逆光、面對太陽而在瞄準上出現困擾?他強調面對這類「朝陽」問題平時訓練中都會練習在第一時間改以肉眼完成追瞄鎖定並完成發射;至於如何掌握短短的7到12秒完成所有準備?潘祈翰則解釋,他們為確保鎖定好的目標不被其他更大的熱源帶走,其實早在7秒之前就已經完成鎖定、實施射擊的程序。由於雙聯裝必須搭配副射手兩人一組操作,潘祈翰透露從狹小的觀景窗內鎖定目標真的不容易,兩人也必須密切配合,射手一旦發現敵蹤就會設法讓目標鎖定在框框內,此時副射手如果發現還有其他目標出現、或不慎追丟目標,他就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射手確切方向,以利於快速找回目標。

首次擔任實彈射擊手就成功擊落靶彈的陸軍東引指揮部防空連中士班長潘祈翰難掩興奮,透露在發射前一刻他心臟急跳、雙手顫抖,那是一種壓力和興奮感同時交雜的感受。(圖:張柏仲攝)
首次擔任實彈射擊手就成功擊落靶彈的陸軍東引指揮部防空連中士班長潘祈翰難掩興奮,透露在發射前一刻他心臟急跳、雙手顫抖,那是一種壓力和興奮感同時交雜的感受。(圖:張柏仲攝)

不管是「復仇者」或「雙聯裝」刺針飛彈,都是拿來對付一些低空來襲的敵人慢速定翼機或懸翼機(像直升機)這類的飛行器,因為它具有機動、靈活、易於藏匿這些不容易被發現的特性,經常可以帶給敵人極大的威脅。

說來這款在俄烏戰事上曾經讓俄軍飽嘗苦果的實戰利器,隨著今年5月下旬第一批美方援台的FIM-92肩射式、或稱「單兵攜行式」刺針防空飛彈的低調抵台,我國擁有的「刺針飛彈」種類,被形容是全球最為齊備的「刺針飛彈家族」:除了肩射式之外,台灣還擁有三腳架雙聯裝的DMS系統、復仇者車載式刺針、甚至還包括可以從陸軍航特部AH-64E「長弓阿帕契」攻擊直升機上發射的「空射型刺針RMP飛彈」,其實早在2016年陸軍航特601旅,就已經證實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從阿帕契直升機上發射刺針飛彈的國家。

至於對付地面或意圖搶灘登陸目標的「拖式反裝甲飛彈」,現任十軍團司令章元勳去年底在他陸軍參謀長任內也證實:我國像美方採購更新式的拖式2B RF飛彈,即將在明(2024)年大量到貨,比起現有的拖式2A,發射後彈體後方那條牽引的細長銅線不見了,這是因為飛彈改採「無線射頻」模式導引,這將使得飛彈的射程從3公里延長為到4.5公里,還能採取「頂攻」模式,也就是到達敵方目標前拉升高度,再從上而下、垂直攻擊敵方戰甲車最脆弱的頂部,更能有效殲滅敵軍戰力。

而除了「天馬」和「神弓」這兩項操演之外,國軍同一段時間還有另外兩項演習也在屏東一帶上演:這是包括由航特部攻擊直升機擔綱的「神鷹操演」;以及陸軍「雷霆2000多管火箭」當主角的「雷霆操演」,可見得軍方在恆春半島上的備戰腳步確實綿密而未曾停歇,這點,不論站在什麼樣的政治立場,只要是長期在國軍保護下安居樂業的所有國內民眾,都不能不予以支持與肯定。

(天馬操演國軍發射拖式2A飛彈擊中海上靶船,張柏仲攝)

(張柏仲報導)

美中台三邊關係
拜登:我曾提醒習近平「小心」 中國需要西方投資
訪中會李強 葉倫:美國尋求公平競爭 而非「贏者全拿」
AIT主席:美國支持自由公正的選舉 反對外部勢力干預台灣選舉
共機13架次擾台4架逾越海峽中線!國防部:嚴密監控與應處
解放軍會選松山機場進犯台灣?退役少將爆出驚人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