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賣餅嬤 竟是諜戰引線人

中國時報【呂昭隆╱台北報導】

「少康專案」是90年代軍情局最倚重的大陸情報來源,之所以能搭上這條線,發展成諜報網,也是一連串的巧合,其中一位關鍵人物叫做孫佩霞。孫佩霞偶然得識代號「少康一號」的解放軍大校邵正忠,再將邵介紹給與軍情局淵源極深的同居人張志鵬,遂發展成一場震驚兩岸的諜報戰。

尋常賣餅嬤 竟是諜戰引線人
少康專案要角孫佩霞,在台北公館巷弄賣蔥油餅20年。(呂昭隆攝)

1999年少康專案失事,邵正忠與解放軍少將劉連昆遭槍決後,孫佩霞即埋名隱姓,在台北公館巷弄賣了20年蔥油餅,從未公開談論劉連昆案。

孫佩霞是台商,也是張志鵬的員工。張志鵬是少康專案的第一任「交通」。

孫佩霞說,她與邵正忠在深圳到澳門船上認識,邵再介紹她與劉連昆相識,孫佩霞與劉連昆曾在廣州見面。她說,劉連昆個性溫和,邵正忠個性四海,兩人正好相反。孫佩霞說,劉酒量不錯,張志鵬和劉碰面,有時帶她去,喝過5次酒。

尋常賣餅嬤 竟是諜戰引線人
解放軍大校邵正忠。(金燦偉翻攝)

伯仁已死 夜半內疚痛哭

孫佩霞說,軍情局多少人因少康專案升官,但她和張志鵬在大陸的公司卻拿不回,有功,卻無賞;世新畢業的孫佩霞說,她在公館賣蔥油餅,遠遠地看到同學,臉都會別過去,怕被認出來;自己午夜夢迴,有時會痛哭,覺得虧欠了邵正忠與劉連昆,希望能去大陸向他們家屬致意,畢竟伯仁已死,內心覺得虧欠。

孫佩霞說,這些年她仍與張志鵬同居,直到張前年過世,沒有婚姻名分。孫佩霞說,她不是情報員,仍怕出事,軍情局利用香港張志鵬的帳戶給少康案經費,戶頭還有20多萬港幣,她也不敢去領。

怕出事 戶頭經費不敢領

不過,孫佩霞很感謝軍情局長劉德良,前年2月,94歲的張志鵬過世,後事都是軍情局出面安排的。

張志鵬本是軍情局外圍,在大陸經商,1992年因同居人孫佩霞結交邵正忠而吸收邵,進而吸收劉連昆。少康專案失事前,自大陸先逃往美國,請孫佩霞找香港《亞洲周刊》將全案曝光。張志鵬後返台,軍情局不理會他,張氣得揚言去大陸投案,把知道的全說出來,連機票都買了,在機場被攔下。軍情局後即照顧張志鵬,直至過世。

張志鵬被情治單位吸收重出江湖,年歲已逾70,考量之一是認為「老人」是情報極易矇混的身分,而其逐步建構的諜報網,的確成為台灣90年代最倚重的情報來源。

★ 更多追蹤報導

坐監、流亡 3諜報花晚景淒涼
少康專案失事!2情報員明年獲釋放
臥底變共諜 前軍官王宗武判18年
被色誘當共諜 退役中校不敵粉味露餡
兩岸諜報戰沒停過 台少校臥底遭策反

--------------------------------------

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