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幽探秘 精選北臺灣特色古道

記者李佩玲/專題報導

北臺灣有多條特色古道,如坪溪古道、金字碑古道、小粗坑古道,以及保甲古道。這些先民為了生活或貿易之便開闢出的道路,不僅擁有前人所留下的歷史遺跡,且大多平緩好走,漫步在古道中可同時享受歷史人文與自然美景的洗滌。

金字碑古道 石階健行三貂嶺

位於新北瑞芳的「金字碑古道」原是平埔族人為狩獵而踏出的山徑,清領時期開拓淡蘭古道時,依此徑作為翻越三貂嶺的主要路徑。同治六年,臺灣總兵劉明燈率兵前往宜蘭巡查,有感於先民開疆拓土艱辛、步道雄偉險峻難行且常有濃霧,於三貂嶺岩壁上以篆字刻碑以鎮嚴峻氣候,並於碑文貼上金箔,因而得名。古道沿途風光清幽秀麗,可俯視基隆河之壯闊、群山之高聳、聆聽到平溪線火車的汽笛聲,且修建後多為石階路,屬於大眾化路線,腳力好的登山者,單程1小時內可走完,是不少喜歡寧靜與健行登山者的必走步道。

坪溪古道 山徑遠眺龜山島

位於新北雙溪與宜蘭頭城交界的「坪溪古道」,為百年前運送木材的林道,屬於淡蘭古道的中路,步道兩旁排列筆直的柳杉林與蕨類,伴隨旅人走過涓涓細流的坪溪。全長約1.5公里的坪溪古道,多為平坦寬闊的原始山徑,全程綠蔭遮蔽且途中有2次涉水點,溪水清澈且流速和緩,最深處至小腿肚,若想溯溪走完古道全程,建議攜帶溯溪鞋或雨鞋;古道的終點有一處視野良好的觀景臺,天氣晴朗之際,可遠眺龜山島與太平洋美景,陰天則能欣賞山嵐朦朧之美;如果時間充裕、裝備、水與乾糧齊全,還可從坪溪古道的終點,接續前往淡蘭古道的支線石空古道,一路直達頭城外澳。

保甲古道 聞茶走看客庄情

走訪古道向來是認識當地歷史的好方式。已有200年歷史的「保甲古道」,昔日又名為「挑擔古道」,是早期楊梅老坑地區還沒有聯外道路時,挑夫來往新竹新埔、桃園大溪的必經要道,主要運送柿子、柑橘、茶葉、苦茶油等農作物。古道原長20公里,但因年久失修荒廢多年,經在地居民以傳統工法修復為750公尺長的古道,重現當年運貨場景。保甲古道沿途設有導覽地圖、奉茶亭、解說亭、裝飾石雕等設施,來訪旅客不僅能感受茶園、苦茶油樹的濃濃綠意,也能體驗在地客庄文化,頗適合親子同遊。

糶米古道 近郊尋訪老礦坑

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底的泰和里山區,有一條早年三張犁農民通往文山地區賣米的捷徑「糶米古道」,先民為不繞遠路,便利用這條有500個石階的古道,翻山越嶺至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買賣米糧。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具有悠久挑米歷史的小路,不僅擁有眺望臺北城、觀賞101的好視野,同時也是早期「德興煤礦」所在地,德興煤礦約從1897年開始開採,1946至1948年間為開採高峰,後來礦脈枯竭,松山煤成了絕跡,留下礦坑口供遊客參觀,民眾走訪古道不妨順遊,親臨先民揮汗採礦時的場景。

坪溪古道終點有一處視野良好的觀景臺,天氣晴朗之際,可遠眺龜山島與太平洋美景。(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坪溪古道途中有2次涉水點,溪水清澈且流速和緩。 (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漫步在古道中可同時享受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美景的洗滌。(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保甲古道沿途設有導覽地圖、奉茶亭、解說亭等設施。(取自桃園觀光導覽網)

已有200年歷史的保甲古道昔日又名為「挑擔古道」。(取自桃園觀光導覽網)

具有悠久挑米歷史的糶米古道也是早期「德興煤礦」的所在地。 (取自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

糶米古道是昔日先民運送稻米往返文山、南港間進行交易的道路。 (取自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

精選北臺灣特色古道。

古道健行小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