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綠電救星 台灣地熱潛能有多大?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地熱蘊藏豐富,地熱發電潛能相當於11座核電廠!而且地熱屬於基載電力,發電比太陽能、風能穩定,也更適合地少人稠的台灣;但直到2021年11月,第一座地熱發電廠才終於商轉。看得見的台灣地熱寶藏,卻難以大放電,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台灣地熱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著迷研究台灣地熱資源,長達15年。

台灣地熱發展協會秘書長 王守誠:「造山帶型的地熱資源,從瑞穗這一帶到大武這邊,火山型的地熱資源,是大屯火山群。我們可以說是國際上少數,同時兼具這兩種地熱資源的國家。」

地熱發電原理,是透過深入地表2千到3千公尺的地熱井,取出熱水和水蒸氣,藉由熱交換 ,推動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過程不排碳,所需土地面積僅太陽能發電的百分之一、風力發電千分之一。在台灣,發電潛力高達33GW,相當於11座核電廠。經常攜帶儀器探測地熱的王守誠說,全球地熱發電量名列前茅的國家,地理條件類似台灣,2020年底發電量都已突破10億瓦,我們呢?

2021年11月,宜蘭清水全台第一座地熱發電廠終於商轉,發電量4.2MW,耗時5年,是外國的2到3倍。

能源開發公司總經理 林伯修:「這5年過程當中,在法規上面我們就耗掉3年。」

他口中的法規,溫泉法最關鍵,32條法令,規範溫泉開發、使用、費率,卻沒有一項跟發電扯得上關係。

台灣地熱發展協會秘書長 王守誠:「地熱電廠許多的組成,其實在溫泉法是不可能出現的,可是溫泉法卻授權地方政府一定要審。」

地熱發電無法可管,但土地、水土保持、建築、環保法規卻不能省略,行政程序繁複,國外怎麼做?首先收攏產業需求,訂立地熱專法,進一步完善促進發展、獎勵和財務的機制,降低風險和成本。反觀台灣,投資地熱發電,賭的成分很高。

再生能源公司董事長 黃天德:「(地熱)鑽得到就有,鑽不到就沒有,你要探勘,那個投資風險非常高。」

業者頂著風險燒錢,更難找到動輒數億元起跳的銀行融資,甚至民眾看到煙囪冒煙,抽地熱水發電,很擔心。由比爾蓋茲投資的瑞典地熱開發公司倍速羅得,來台灣花蓮籌設電廠,和當地居民溝通一年多,

總共獲得94%認同開發。電廠採用ORC發電技術,地熱水封閉循環,避免資源耗損,宜蘭清水電廠也運用相同科技。

能源開發公司總經理 林伯修:「現在看得到的,這個都是台灣本土的技術跟產業,分離器之後才是國外整組模組化進來的設備。」

中外團隊不約而同,攜手台灣製造加西方技術,為乾淨能源找解方。

放眼國際,地熱發電趨勢已是風起雲湧,當新興能源有機會解決傳統發電的痛點時,在台灣,誰來幫助產業打通任督二脈,讓我們專屬的寶藏能源大放電。

採訪撰稿:陳宏立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志工早會:感恩辭舊歲 虔誠迎心春
Omicron拉抬確診數 醫護人力大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