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臺北年會:日本人權律師菅野志櫻里的現場報導

今年夏天,某個國際性議會組織於臺北舉行年度大會,並表明與臺灣政府密切合作。此組織向來敢於批評中國對於人權的壓迫等行徑。根據報導,中國政府對此次年會施加諸多壓力。本文為參加會議的菅野志櫻里律師的現場報導。

超過50位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參與年會

7月下旬,臺北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國際盛會。自29日至31日的3天期間,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位國會議員齊聚一堂。臺灣總統賴清德欣然表示,此乃「史上規模最大的訪臺議員團」,足見其重要性。記者會上雲集超過130位各國記者,顯示出此次活動備受矚目。

召開此次年會的是「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national 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簡稱IPAC)。該組織創設於2020年6月,緣起於對香港民主運動遭受不當鎮壓以及導入國安法的深切憂慮,初期由美歐日等8國議員共同創立。目前成員已擴展至4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位議員。

本人有幸於IPAC創立之際,與自民黨的中谷元眾議員一起擔任日本共同代表,至今亦擔任日本事務局長一職。此次臺北年會,日本代表團由9位跨黨派議員組成,在各國訪臺團中人數居冠。


參加年會的議員團體

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之活動宗旨可一言以蔽之,「匯集全球議員,透過協調對中政策,共同應對中國政府對國際秩序與人權問題造成之威脅」。

IPAC具備三大特色:其一,「不僅止於空談的行動派組織」;其二,其行動目的在於「致力改變各國的對中政策,而非企圖改變中國之政策」;其三,由於可能牽涉到各國政策,因此「事務局運作雖由民間主導,但仍以各國議員為主要核心」。此獨特性質使其有別於其他的人權團體。

此外,IPAC要求各國須有執政黨與在野黨各1名代表加入,方可成為會員。此規定雖然限制了會員數量的增長,卻顯示出組織自創立以來的堅持──不偏不倚的「跨黨派立場」。

在此方針之下,目前IPAC由11人組成的事務局運作,輔以12位來自全球各地的對中政策專家所組成的顧問團。日本方面由中谷元與國民民主黨的舟山康江兩位眾議員擔任共同主席,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特任講師井形彬則負責經濟安全領域的顧問工作。欲知詳情,可參閱IPAC官方網站,其中詳列會員國、會員議員、事務局成員及顧問團名單。

對聯合國決議2758之扭曲詮釋的反對聲明

本文接著將詳細報告本次臺北年度大會之具體成果。

IPAC自成立以來,先後於羅馬(2021)、華盛頓特區(2022)及布拉格(2023)舉辦年會。在臺灣舉辦一直是重要目標,一旦決定舉辦,便不容許在中國政府的壓力下失敗,必須確保有足夠韌性可以抵禦其巨大壓力。經過審慎評估,事務局全員一致認為時機已然成熟,遂決議於臺北舉行。此次有超過50位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議員與會,充分展現了「人多勢眾」的政治實力,堪稱一大成就。

本次年會的三項重要成果列舉如下。

其一,發表「關於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之IPAC聲明」。從提案國的國名來看,此決議亦稱「阿爾巴尼亞決議」,於1971年10月獲聯合國大會通過,成為「中國」代表權由臺北移交北京的依據。鑑於中國將此決議與「一個中國」原則掛鉤,阻撓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組織,IPAC聲明承諾各國議員將在本國議會倡議支持臺灣參與聯合國體系。此舉旨在各國合作以關於決議的正確解讀回應中國的「法律戰」,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

其二,IPAC成員國與地區的擴增。本次年會新入會的成員有臺灣、哥倫比亞、伊拉克、馬拉威、甘比亞、烏拉圭以及所羅門群島,證明IPAC並非中國政府所稱的「少數西方國家的反中組織」。臺灣此前因國民黨的親中立場,難以滿足執政黨與在野黨共同參與的條件。此次民進黨立委范雲與民眾黨立委陳昭姿的共同加入,實為一大突破。

其三,IPAC與臺灣關係更趨緊密。會議首日,臺灣副總統蕭美琴與IPAC議員進行1小時的深入交流。次日,臺灣總統賴清德親臨會場發表演說,強調「臺灣站在世界民主防線的最前緣,將與民主夥伴國家共同撐起民主保護傘」。

中國對參加年會的議員施加壓力

對於IPAC臺北年會的盛況,中國政府毫不掩飾地展現強烈敵意。

IPAC原先已因香港民主派媒體創辦人黎智英的案件,遭受中國政府不當的法律制裁。具體而言,來自英國的IPAC執行董事裴倫德(Luke de Pulford)與筆者遭指為黎智英的「共犯」,意圖顛覆中國政府。事實上,筆者從未與黎智英本人有過任何接觸。中國單方面將他國議員的言論與政治活動論罪,實為侵犯日本主權之舉。IPAC已向香港調查部門表明,願意為此案提供證詞與證據,但迄今未有回應。無視所謂「共犯」的聽訊便逕自進行審判,足見此案明顯純屬政治動機驅使的一場鬧劇。

如預期般,IPAC臺北年會遭遇中國政府的頑強干預與施壓。會前,至少6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波士尼亞、斯洛伐克、北馬其頓及另一亞洲國家)的議員接到電子郵件或電話,勸阻參與IPAC,備受干擾,甚至還有議員獲邀改赴中國訪問。這些干預和壓力不僅針對議員,還延伸至相關人士。

7月30日,中國外交部副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聲稱,「此次會議毫無公信力可言。我們奉勸有關議員停止利用臺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年會開始後不久,羅馬尼亞與會議員泰尼塔(Cătălin Teniță)的所屬政黨收到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的信函,要求「管制並約束所屬議員,禁止與臺灣進行任何官方接觸」。此舉本身即為赤裸裸的內政干涉。此外,由於中國政府施壓各國政府,多位與會議員亦遭受來自本國政府檯面上與私底下的施壓。8月6日,IPAC發表聲明,抗議所屬議員遭受中國政府的不當壓力。

日本作為IPAC創始成員,影響力舉足輕重。此次與會的國會議員包括自民黨的4位議員:中谷元、大岡敏孝、本田太郎、滝波宏文;立憲民主黨的櫻井周;日本維新會的3位議員:音喜多駿、岩谷良平、阿部司;以及來自國民民主黨的共同主席舟山康江。

日本肩負「人道國家」之使命

筆者亦列席參與日本代表團在赴會前的籌備會議。與會議員們展現出跨黨派的團結精神,精心安排每位成員的發言時間與內容。眾人深諳此乃國際舞台,故而摒棄黨派之見,向國際社會傳遞日本的立場與努力,其同心協力的作法與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議員團在飯店房間內全神貫注地協商報告內容

日本代表團努力地留下了諸多成果,在會議上分享許多積極措施,包含戰後首次與臺灣進行海上保安廳聯合訓練、太平洋島國峰會領袖宣言首次納入「堅決反對試圖改變現狀」之措辭、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的決議通過、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責任限制法的實施、將人權盡職調查指南納入公共採購流程。這些成就令人感受到日本在國內雖有激烈的朝野辯論,但在國際舞台上仍能團結一致,向世界表明日本的進展與挑戰。此舉不僅符合國家利益,更有益於國際社會。

在此次臺北年會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筆者與一位外國女性議員的對話。當筆者意識到來自中國的壓力,讚揚她「勇敢與會並發表演說,實在令人感動」之際,她回應道:「謝謝,這是因為我長久以來也與本國的政治奮戰不懈。」許多與會議員不僅面臨中國政府的壓力,還要抵抗受中國影響的本國政府所施加的巨大壓力,同時仍堅持參與IPAC以捍衛國民自由與財產的奮戰姿態,實在令人動容。

唯有掌握穩固的經濟實力與防衛軍力,方能捍衛國家主權並維護國際社會的人權。日本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人道國家」,支持普世價值或許正是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儘管從臺北炎熱的夏日會議帶回了諸多期待與挑戰,但筆者深信日本擁有相應國力以因應這些挑戰。

(本文圖片皆由筆者提供)

標題圖片:臺灣總統賴清德於IPAC年會上發表演說

菅野志櫻里 [作者簡介]

律師,現任一般社團法人國際人道平台代表理事。生於仙台,長於東京。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其後擔任檢察官。2009年起連續3屆擔任眾議院議員,任期長達10年,致力於解決待機兒童問題、皇位繼承問題、憲法修訂及人權外交等重大議題。現為「跨黨派人權外交議員聯盟」顧問,並出任「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日本區總監。著有《立憲的變革》一書(暫譯,筑摩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