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2018年全面實施

為提高國內國產稻米的品質,農委會從2016年(民國105年)第2期作開始,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經過3期試辦結果,有超過6成的農友願意參與稻作直接給付。農委會今天(9日)表示,從2018年開始,將全面實施此雙軌並行制,另外也調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只要農友不種植稻米,且生產進口替代或是外銷主力作物,獎勵金還會再加碼。 農委會為鼓勵農民生產優質稻穀,於2016年第2期水稻試辦「稻作直接給付」政策,生產優質稻穀的農民可直接販售至市場,並領取最高每公頃新台幣1.5萬元直接給付金,不繳交公糧。 農委會9日表示,這項政策在試辦區吸引超過6成農友願意參與,因此從今年開始,將全面實施。不過,直接給付金沒有如試辦期間多,今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稻作的給付金,會降至每公頃13,500元和1萬元。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說:『(原音) 會有超過35萬公頃的農地,超過30萬個農民,有超過70萬種作物,包括稻米,雜糧,以及各縣市的特用作物,都會含蓋在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裏面,因此每個農民,大概每公頃每期可以增加的收益,可以從5千至1萬5千元不等。』 陳吉仲也表示,實施「稻作直接給付與公糧保價收購」雙軌並行,是「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政策的其中之一,主要是鼓勵農民「農地農用」,且生產高品質的稻米,避免稻米最後總成為公糧,不過,如果農友不種植稻米,改種進口替代作物,像是黃豆、小麥和玉米,或是外銷主力作物如毛豆,獎勵金還會再加碼,至於如果是種植有機或友善環境耕作,獎勵金就會更高,呈現堆疊式給付獎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