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放棄清零+寒流來襲,台灣也掀搶藥潮?7種藥物及用品有備無患

中國放棄清零,隨著疫情升溫又進一步引爆民間搶藥潮。這股搶藥潮會吹進台灣嗎?國內藥局會不會出現缺藥的情況?週末即將迎來一波寒流及歲末佳節將至,民眾可以先備好哪些藥物有備無患?

面對新冠疫情,中國大陸最近終於取消嚴格封控措施,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可以居家隔離,卻也使疫情快速升溫,當地民眾大肆搶購藥物囤積。這波搶藥潮似乎悄悄牽動台灣,這兩天有藥局發現,購買退燒止痛藥的民眾變多了,有人說是要寄到對岸給親友。不過藥師指出,中國對藥物進出口都有嚴格管制,台灣民眾即使要寄藥物給親友,也難以大量寄送,民眾不必投入搶購行列。

重啟小三通恐讓對岸民眾來台搶藥?退燒止痛藥銷量增加

台北市71恩典藥局藥師洪增陽表示,昨天(13日)到藥局購買普拿疼的客人異常多,一天下來有10多人,有人自用,也有人是要寄到對岸給親友。他與藥局同業交流,發現多家藥局都出現這個現象,推估跟昨天行政院長蘇貞昌憂心重啟小三通,恐造成對岸人民來台搶藥的新聞有關。

「今天銷售就正常了,」他指出,從台灣寄藥到對岸很麻煩,要申報價值及數量之外,中國對藥物通關管制還非常嚴格,某家做兩岸物流的業者幾乎不收寄藥物的郵件。

他表示,台灣疫情平穩,目前各項確診症狀的用藥,包括退燒、止痛、止咳等藥物,都沒有大缺貨情況,民眾不必囤藥,稍微留存一些備急用藥即可。

(因應中國民眾搶藥潮及週末寒流來襲,可能造成國內藥局缺藥,醫師建議可先備妥一些家中常備藥。圖片來源 / photoAC)

寒流來襲、年節將至 家醫科醫師公布常備藥及用品清單

雖然不必大肆囤藥,不過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綸表示,最近國內流感疫情穩定上升中,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也還在增加,加上連日低溫、週末將有寒流來襲,過往每遇一波寒流結束,1~3週內就會爆發新一波的流感高峰;此外,歲末將迎來許多節日,都可能讓民眾用藥需求大增。他建議,以下幾種常備藥及用品可以先備著,遇上無法看醫生時,可以及時派上用場:

‧ 解熱鎮痛藥:也就是普拿疼(乙醯胺酚),單純退燒止痛,可調節體溫設定的功能,不含消炎成分,副作用較少。但要留意成人和兒童的劑量不同,需根據體重而調整服用劑量,黃彗倫表示就曾遇過家長記錯孩子的體重,因劑量不足而導致藥效不彰。

‧ 消炎藥:前陣子國內新冠疫情大爆發,普拿疼缺貨,不少藥局建議民眾改買消炎止痛藥,黃彗倫指出,這類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主要在抑制發炎,雖然也有鎮熱止痛的效果,甚至效果更快、更強,但可能有較多副作用,腎功能不好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要小心使用,以免造成腎功能惡化、胃痛、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等。

如果清楚自己的症狀或需求,甚至是長期使用的消炎藥,例如關節痛、肌肉痛或容易喉嚨發炎腫痛,才建議可先備著,否則醫師一般並不建議輕微發燒或頭痛就使用消炎藥,可能會遮蓋身體更嚴重的問題。例如曾有病人肚子痛吃消炎藥,結果更傷胃;也有病人一直吃消炎藥壓制症狀,身體沒發燒、卻隱約肚子痛,後來才發現是闌尾炎,黃彗倫說。

‧ 抗過敏藥:也就是抗組織胺成分的藥物,能緩解鼻塞、流鼻水、咳嗽、打噴嚏等感冒及過敏症狀,除了可能是中國民眾搶購重點之外,不少國人有過敏困擾,且秋冬溫差大、容易引發過敏症狀,國內民眾需求可能更大。因此,若容易鼻過敏、皮膚過敏、長蕁麻疹、氣喘體質者等,無論長效或短效抗組織胺藥物都可先備妥。但要留意,這類藥物可能影響小便解不出來、嗜睡、精神不佳等。

‧ 止咳化痰藥:若持續咳嗽造成不適,例如耳朵不舒服、胸痛、喉嚨痛、聲帶腫脹講不出話,就需要止咳藥抑制咳嗽;但黃彗綸提醒,必須找出咳嗽原因,例如鼻涕倒流、喉嚨癢、有痰等,假如是喉嚨或氣管有痰,必須使用化痰藥才能緩解,尤其家中有兒童氣管不好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長者。

‧ 腸胃藥:「很多人說,準備胃藥『打通關』,其實不正確,胃藥絕不是打通關。」黃彗倫說,不少人擔心假期吃壞肚子,且每年12月、1月常見諾羅病毒感染,許多人會先備妥腸胃藥。不過,光是吃壞肚子、上吐下瀉,就可能有止吐藥、止瀉藥及胃藥等3種不同藥物,建議民眾可根據過去經驗準備適合自己的藥品。例如有些人前一晚吃濃郁的火鍋或重口味,隔天容易噁心嘔吐,就要吃胃藥,因為胃在發炎;如果是容易肚子絞痛的人,則可準備具抑制腸胃蠕動的藥或止瀉藥。

‧ 體溫計、血壓計、血氧機:雖然Omicron變異株侵犯肺部的機會較小,但如果家中有老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或高血壓等患者,最好還是確認血氧機、血壓計等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咳嗽咳到有點喘、心臟不舒服、頭暈,就要隨時監測血氧狀態,能具體確認體溫、血壓、血氧、心跳都正常,比較安心。

‧ 維生素B、C:另外,有些營養保健食品雖然比較沒有急迫性,但維生素C可幫助預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預料也將是囤貨的重要品項之一,因此民眾如果平常有在補充相關維生素,也可事先儲備,以防不久後可能缺貨。

黃彗倫強調,這些常見藥物或用品在藥局都能買到,但建議民眾還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根據自己的症狀及經驗用藥,也可以詢問常看的醫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藥品購買;假如是複方的藥物,例如綜合感冒膠囊或腸胃藥,由於不只含有單一成分,也要看清楚、問清楚,選擇適合自己的症狀再購買。

延伸閱讀:

快篩試劑哪裡買、怎麼用?有免費快篩?居家快篩8大問

為「萬一」輕症在家做準備 這4樣東西囤起來

2歲重症兒童亡 選購兒童防疫常備藥有訣竅:劑量、劑型都要注意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