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外交困境 這所南台灣大學做到了!

文/田孟心

全台最多外籍生的研究所,前10名幾乎是台清交,唯有排行第二的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不在頂大之列。屏科大熱農系所究竟有什麼特殊之處,令全球46個國家的400多位學子,搶著來台灣就讀?

圖片來源:王建棟
圖片來源:王建棟

10月,康寧大學外籍生成非法黑工一案震驚教育界,外籍生們在教育部前聲淚俱下地控訴,一時之間成為人們對外國學子最強烈的印象。但在一波波衝突的新聞畫面之外,仍有學校與系所長期不遺餘力地培育外籍生,養出世界級的優秀人才。

座落於台灣南隅的屏東科技大學,其中的熱帶農業系所是全台第一個國際專班,從這裡畢業的外籍生,有的任職於聯合國、有的回國擔任國家政要,與濫招外籍生的學校成鮮明對比。

畢業後到聯合國上班,或當上部長、議員

步出屏東火車站,豔陽令人備感南台灣的盛情。乘車半小時,來到台灣校地幅員最遼闊的屏東科技大學,兩旁的農場、畜牧場、林道與山巒,讓人恍惚間有股錯覺,「一來到這裡,就覺得這是我夢寐以求的天堂!」從小對農業有濃厚興趣的屏科大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助理教授卡雷納說。

卡雷納15年前從故鄉尼泊爾來到屏科大熱農所念書,而後落地生根成為該系教師。在那之前,他是尼泊爾當地少數能接受農業研究教育的菁英,大學畢業後在尼泊爾農業部工作了一段時間。目前,他在屏科大熱農系發展病蟲害相關研究,開發出的產品「bait」專門對付紅火蟻,已取得台灣專利,並被視為解決紅火蟻危機的功臣之一。在他自製的YouTube介紹影片下,國內外學者爭相留言請益。

隔壁間辦公室裡,爆炸頭、嘻哈風格的熱農系副教授邱亞伯,給了我們一個加勒比海式的燦笑作為開場。原本在西印度群島大學學農業的他,畢業後拿獎學金來屏科大熱農所深造,「我的國家沒有錢做食品相關的深度研究,台灣政府對這方面卻很支持,」來台18年,他的研究專注在食用塊根植物與避免癌症之間的關聯,獲得國際製藥廠商關注,也受邀在印尼的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今年不到40歲,已準備升等教授。

除了幾位留台或回國擔任學者,撐起國家學術研究的梁柱,熱農系畢業生還有任職於聯合國農糧組織的Molengar NgoundoBelembaye Tongongar、密克羅尼西亞農業部部長Gibson Susumu、索羅門群島國會議員Selwyn Riumana,以及不久前才回台領教育部第一屆「全球留台傑出外籍校友獎」的諾魯國會副議長皮里斯。

來自46個國家的400多位外籍畢業生,在各自崗位擔綱重任,舉手投足對當代農業領域皆有莫大影響。

研究智慧農業,全球指名屏科大

為什麼屏科大熱農系如此吸引外籍生?這得從台灣的農業與政治兩個面向說起。

屏科大的前身為創立於日據時期的屏東農業高級補習學校,當時與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並列為重點農業發展學府。隨著時代的演進,三校紛紛轉型,只有屏科大延續創校的路線,成為台灣現今應用農業的主力。其中,熱帶農業更因具有歷史與環境利基,成為經營重點。

台灣熱帶農業究竟有多強?由於從日據時期打下根基,後有農業試驗所、農業改良廠、水產試驗所等專門機構的資源投注,應用方面的不斷突破,像是黑珍珠蓮霧、金鑽鳳梨,都是其他熱帶地區如東南亞、中南美洲國家取經的對象。在研究方面,每年發表的熱帶農業期刊論文數量,也是全球前段班。

該校在育種與智慧農業的成就,更是國際公認的模範生。

屏科大熱農系所擁有這麼多外籍生,研究所的在學外籍生人數更排名全台第二多,不只因為技術發展令外籍學子趨之若鶩,還有歷史與政治因素。

不只是學術棟梁,也變外交橋梁

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在國際的地位日漸風雨飄搖,台灣具國際水準的農耕隊、魚技團時常前往扶持邦交國,鞏固友邦關係。20年前,屏科大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合作,創立全台第一個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專班,便是如今的熱帶農業所,「相較於出使技團,不如把邦交國的學生們都招來台灣好好學,更有效率,」屏科大熱農系系主任鄭達智回顧。

因此,第一批外籍學子來自當時的邦交國──中南美洲、非洲等地,邱亞伯便是多明尼克的第一屆來台學子。但來台灣的第二年,母國即宣布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那時候很掙扎,好險我的指導教授資助我在台灣繼續完成學位,」邱亞伯說,為感念台灣這塊土地以及師長的栽培,畢業後他選擇留下貢獻所長。

卡雷納選擇留在台灣的原因則不同。「我在這裡,能幫助尼泊爾的反而更多,」他解釋,台灣的農業技術比尼泊爾高出數倍,像是灌溉系統、監測系統等等,「尼泊爾有很多農夫,但研究資源稀缺,我留在這等於是搭建了一座橋梁,傳送最新的知識和技術給他們,」卡雷納說。

在屏科大熱農系眼中,外籍生不僅是教育層次的問題,還牽涉外交與國安層面。「外籍生是創造一種連結,」鄭達智說,呼應當初1997年開辦熱農研究所的目標,但也因為了解經營與培育外籍生的使命,對於日前爆出的黑工醜聞就更難以接受,「為了求生存而走偏,影響的是整個台灣在國際的形象與關係。」

但他認為,教育部不該因噎廢食,只要確保把關嚴謹,應廣納更多外籍學子,讓橋梁能觸及更多地方。

雖然當前外籍生被某些辦學不力的學校,視為少子化困境下的救命丹,但屏科大熱農系卻將他們看作百年樹人和國民外交的種子。…(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官網)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管中閔過關了!又是王金平在喬
經濟成長,薪水為什麼不漲 中研院突破盲點解密
梅根凱特惡鬥?這是真的嗎?
17歲當歌手、31歲生子唸史丹佛,教育博士陳美齡:你不喜歡今天的自己,明天就可以改變
進入婚姻,先學會「放棄」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今日熱門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