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專訪﹞《旭山動物園》牧野雅彥導演訪談

位於北海道旭川市的「旭山動物園」是日本最北端的動物園,由於採用「行動展示」這一革命性的展覽方式而大受歡迎,每天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人潮絡繹不絕。不過在1990年代初期,「旭山動物園」曾經因為遊客冷清而陷入關門大吉的危機,幸虧動物園園長以及負責餵養動物的員工們的努力奔走,才使得動物園重現生機,而他們與園裡的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也成為大眾媒體的熱門焦點話題。

老牌男星津川雅彥對於認真思考動物的命運以及動物園經營之道的全體員工大為感動,「一定要把它搬上大銀幕!」因此花了三年的時間籌畫、執導這部《搶救旭山動物園》。

Q:透過《搶救旭山動物園》,導演想傳達給觀眾什麼訊息呢?

導演:在我以旭山動物園相關人士為題材拍攝的過程中,逐漸清楚了一些事情。首先,既然是所謂的野生動物,便具有弱肉強食的本質。強者生存下來,對於繁衍後代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使命。弱者遭到淘汰,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然後全部歸於塵土。我想要以這種野生動物的尊嚴為背景來描繪,同時強調人類的優點。因為只有人類具有一種睿智,會幫助弱者生存,將他的弱點當成個性來教養,然後讓他獲得偉大的成就。這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Q:導演剛剛說的「人類的優點」,具體來說是什麼呢?

導演:這些都出現在《搶救旭山動物園》這部電影裡。主角吉田強是以旭山動物園的坂東副園長為藍本所設定的。他因為少年時代受盡欺凌,因而討厭人類,但是對於昆蟲和小鳥卻充滿好奇心。那看來醜陋的蛹是怎麼變成蝴蝶的?在他覺得不可思議的那一瞬間,就確定對昆蟲著迷了。我採訪他的時候,他問我「你知道燕子從雛鳥到長大,母鳥要餵牠幾次餌嗎?」答案是「2,600次」。也就是說,這段期間他一直目不轉睛地觀察。非常有耐心。

佛教把人類的本性和本質稱為「根器」。這也就是耐心。坂東副園長因為對於昆蟲和鳥類的好奇心而產生專注力,因為專注力而產生耐心,因而培養了那種優秀的觀察力。這種觀察力透過旭山動物園的小菅園長的帶領而得以發展,最後構築出旭山動物園的行動展示,才有今日成功的開花結果。
這種針對弱者的能力而加以教導的事情,野生動物絕對無法做到。因為違反定律去解救弱者,讓弱者傳宗接代,這會導致物種滅絕。但是人類的睿智,讓弱者成為人世間的美與力量成為可能。
人類的這種優點和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形成對比,我希望觀眾在感動之餘也能覺得開心、有趣。

Q:經過詳細的研究調查後才完成劇本,也不使用專供表演的動物,而且不使用電腦動畫,這樣追求真實的理由是什麼呢?

導演:娛樂事業之中,也有像奇幻或是科幻類型那樣,全部都是假造的趣味。迪士尼樂園之類的主題樂園就是很好例子。另外環球片廠把真正拍攝電影的布景、道具,兼用於娛樂事業,確實是聰明的作法,而這部電影也是在描寫真實的動物們所存在的旭山動物園。我認為只要能夠呈現出真正存在的事實,這就是趣味的基礎。我想讓觀眾本著對真實事物的信賴感,同時也能夠被這部電影所打動。「享受真實事物所帶來的樂趣」,這個原則是不能打折扣的。
旭山動物園結合了「生命的尊嚴與平等」、「破壞自然」以及「動物滅絕」等等訴求,是現在走在世界最前端的主題樂園。

Q:最後,請就作品精彩的地方,跟觀眾說幾句話!

導演:我想大家都已經有在電影和電視裡,看過很多大自然的動物影片。但是,在動物園拍攝到這麼多動物豐富的表情,《搶救旭山動物園》還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二年的拍攝期間,我們拍攝了好幾百小時的底片,也捕捉了很多奇蹟似的畫面。例如,公黑猩猩拿食物給母黑猩猩吃、大象互拋雪球,以及交配的畫面,有許多平時難得一見的的珍貴鏡頭。而且,我們秉持對待旭山動物園內動物的一貫政策,堅決不使用訓練用來表演的動物,這就是我們覺得可貴,並且引以為傲的地方。

旭山動物園裡的動物,就好像身在大自然之中展現了神采奕奕的身影,我希望大家帶著孩子們,全家來戲院觀賞這部電影。
除此之外,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平等,必須和平共存。唯有如此,地球的未來才有希望。

如果大家能夠覺得旭山動物園比起迪士尼樂園更加有趣、好玩,那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