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看與惡】林立書:《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大家,沒有什麼類型不能拍,只有拍不好的類型!

公共電視、CATCHPLAY與HBO Asia共同推出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21日播出完結篇。不僅第9集收視率2.91、第10集收視率3.4,當劇情走到宋喬安(賈靜雯飾)與李大芝(陳妤飾)再度相遇,並相視微笑的片段時,瞬間最高收視衝到了3.6,再創新高。

 

《我們與惡的距離》為社會大眾帶起「思辨」的氛圍。透過戲劇,讓觀眾反思,與自己不同立場的聲音就是錯的嗎?若在說出任何話、做任何事情前,再三思一下,這個社會是不是就能產生更多正能量與愛,減少許多痛苦及悲劇的發生呢?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又一部備受關注的類型戲劇誕生。「台灣首部」律政職人劇《最佳利益》將於5月5日播出,該劇透過各個不同的真實案件,探討人性、社會現況、職場冷暖、律師工作樣貌等,同樣也希望觀眾能透過這部戲,對於各種立場及人性善惡有不同的見解與感受。

 

 沒有什麼類型不能拍,只有拍不好的類型

 

《最佳利益》的導演林立書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感到既開心又振奮。過去不管是美劇、韓劇、日劇,都持續有各種類型題材的戲劇出現,但台灣在類型劇上,始終沒有「開出一朵花」來。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出現告訴大家,沒有什麼類型不能拍,只有拍不好的類型!所以不要再跟我講拍這個沒人看,只有你拍不好才會沒有人看!」林立書表示。

 

過去不管是要嘗試某種議題或類型,都很容易有聲音說:「這拍了沒人看啦!」「拍這個不會賺錢啦!」「這種題材不會有收視率跟點擊率啦!」種種投資方、製作方先入為主的考量,使得台劇的性質越來越雷同,進而導致許多台灣人也都不太愛看台劇了。

 

其實台劇在幕前幕後都有許多人才,但即使有心想做不一樣的事情,也容易因為現實考量而作罷。這也是為何在台灣拍攝類型劇如此困難重重。

 

觀眾其實是可以改變的

 

林立書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代表著只要有好內容、好宣傳、好行銷,什麼題材都會被買單!觀眾其實是可以改變的,所以不要先去預設立場觀眾能不能接受,《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觀眾就告訴大家,這件事情很難,但一定做得到。

 

林立書也大讚《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品質是台劇有史以來最優的。從臨演、場面調度、內容、美術、造型、表演等任何細節都沒有掉鏈子,這樣的品質足以在國際上競爭。他也從中強烈感受到這個劇組的團結及用心。

 

《最佳利益》即將播出,林立書表示,《最佳利益》探討了更多的「我們」。利用老鳥律師、菜鳥律師、當事人、法官、檢察官、輿論、一般民眾等各個不同立場,以交叉觀點的方式呈現給觀眾。

 

《最佳利益》跟《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沒有要給任何答案,只能盡可能試著讓大家從不同面向多反思,也期待這部戲能帶給社會更多正面的影響與能量。

 

(首圖為有意思國際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