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陳潔瑤以拍片找回泰雅身份 TaiwanPlus《追尋電影夢》上線

陳潔瑤的第一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也是以金岳部落為拍攝地點。(TaiwanPlus提供)
陳潔瑤的第一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也是以金岳部落為拍攝地點。(TaiwanPlus提供)

台灣國際影音公共媒體TaiwanPlus今(30)日《追尋電影夢》(The Pursuit of A Cinematic Dream)釋出本系列最新集數、也是本季最終集,邀請到以《哈勇家》獲金馬獎最佳導演、也是台灣首位原住民女性導演的陳潔瑤(Laha Mebow)擔任主角。

陳潔瑤提到,當年以《只要我長大》拿下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等多項大獎的隔天,竟有媒體報導寫說:「得獎的是一部講部落的電影 」,連片名都不寫,讓她覺得「原住民題材很邊緣」,「所以我覺得更要一直拍下去,讓觀看台灣原住民故事成為一個習慣」。希望透過自己的角度,讓台灣及國際觀眾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

本次製作團隊跟著陳潔瑤回到她的原鄉—宜蘭金岳部落,走訪她多部電影的拍攝場景,深度探尋她電影的創作靈感與源頭。提及自己一路走來的電影路,「像是自我尋根的歷程」。她在片中笑說:「是姊姊幫忙填大學志願」。進入世新電影系,然後跟著張作驥、蔡明亮兩位名導拍片,再從原民台開始用族名Laha Mebow,透過創作開始找回自己文化。

「其實看我拍的電影就可以知道,我了解自己的文化到什麼程度。」陳潔瑤從小隨著父母離開部落,在都市生活成長,因此對自己泰雅族的文化逐漸生疏。陳潔瑤提及第一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認為「劇中老人回到故鄉的故事,其實也是自我的尋根歷程」。她因《哈勇家》奪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寫下第一位台灣女性與原住民獲此肯定的紀錄,她說「金馬獎不是終點,我本來就是要繼續拍下去的」。

陳潔瑤持續拍攝的紀錄片《泰雅巴萊》以來自南山部落的張祖鈞為主角。(TaiwanPlus提供)
陳潔瑤持續拍攝的紀錄片《泰雅巴萊》以來自南山部落的張祖鈞為主角。(TaiwanPlus提供)

她笑說,幾部電影下來,「發現我拍了滿多小男孩」。其中一位是在《哈勇家》中表現亮眼、首次演戲就就入圍金馬最佳新人獎的泰雅演員張祖鈞 (Yukan Losing)。她從張祖鈞12歲起開始拍他,都在《泰雅巴萊》紀錄片中可見,陳潔瑤去年也應美國Nia Tero組織拍了短片 《男孩奇幻夜》,張祖鈞一樣是主角,兩人去年也一起參加北美最大原住民電影展imagineNATIVE。

影展中許多國外觀眾看了陳潔瑤電影,很驚訝台灣也有原住民。陳潔瑤則回應:「其實台灣人也不見得瞭解,所以我要不斷地拍,讓它成為一個習慣被觀看的故事」。國際影展經驗豐富的她也談到,「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與理解的話,面對國際是不會擔心的」。

陳潔瑤表示,自己從小沒有生長在部落,卻意外用電影認識自己的文化,很開心這次能透過TaiwanPlus,也讓外國觀眾知道在小小的台灣島嶼上,還有原住民的電影工作者,用自己的角度拍攝電影,不放棄介紹台灣原住民的生活與故事給世界。陳潔瑤說,許多外國人認識的台灣大多是台北這個電影城市,卻不知道台灣有原住民,更不知道源自南島語族,然而「台灣是多元族群,這件事應該被珍惜!」

「看台灣原住民的故事,要變成一種習慣」陳潔瑤也說,多數台灣人不知道擁有16族原住民的台灣是南島語族發源地,台灣電影應該要有原住民發聲的位置,不再只是囊括在華語電影的角度中,「原住民不該因為是少數,而不被重視」。

本系列導演黃靖閔表示此次拍攝陳潔瑤的紀錄片,幾乎「全外景拍攝」,由於環境和天氣條件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增加拍攝的難度,然而過程卻非常順利。她對此表示感謝,「部落裡的大家都很熱情可愛,謝謝祖靈保佑」

《追尋電影夢》系列的TaiwanPlus製作人高偉豪表示,原住民議題具世界性,從北美到紐澳都是重要文化,本次透過陳潔瑤的分享,希望讓全球觀眾認識這位優秀台灣導演,也讓世界對台灣原住民文化與電影有更多理解。

原創紀錄片《追尋電影夢》第二季於5月16日起上線,本次共推出3集,主角分別為演員林柏宏、《咒》導演柯孟融及《哈勇家》導演陳潔瑤,目前全球觀眾已可透過TaiwanPlus官網、YouTube 頻道TaiwanPlus Arts & Culture 收看全三集。

更多鏡週刊報導
陳潔瑤助陣民族誌影展 開幕片《愛戀排灣笛》 緬懷胡台麗
50大國際華語短片影展 逾30位導演與影迷線上直播交流
部落拍片鄉親好熱情 選舉、喜慶群演跟著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