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起源:在默劇電影裡永遠大笑的悲慘男人

小丑
小丑

小丑》(Joker)雖然是一部關於蝙蝠俠永遠敵人的起源電影,但與其說這部電影是一部超英雄相關電影,事實上它卻更像社會寫實電影。《小丑》裡沒有斗篷、沒有超能力、更沒有手上會放出光子能量的大英雄。如此絕望的一部電影,深受這部默劇經典電影的啟發。讓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相信你都會為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演的亞瑟佛萊克,有更深的了解──或是讓你的心情變得更差。

《蝙蝠俠》漫畫裡從來不曾明講小丑的身世,但是 1940 年誕生的小丑,卻有一個明顯的致敬對象:來自 1928 年的德國表現主義(German Expressionism)導演保羅萊尼執導的《笑面人》(The Man Who Laughs)。「德國表現主義」是個有點不祥的單字,這類作品中常常瀰漫著混亂激烈等情緒失衡的氛圍,角色表情與肢體動作極為誇張,呈現出人類最原始的極端情緒反應。我們可以先向您暴雷,這部改編自文豪維克多雨果 1869 年小說的電影《笑面人》,有個大團圓結局。但這部電影長達近兩小時的片長中,已經殘酷的劇情,在德國表現主義風格演繹之下幾乎令人難以卒睹,宛如一場凌遲馬拉松。

劇情從弄臣通知暴虐成性的英王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起床開始,這段短短一分多鐘的片段,就突顯了德國表現主義在視覺效果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性:一列高大雕像肅立在國王床邊,看起來已經夠詭異了,突然,其中一尊雕像慢慢移動,一張雪白醜惡的臉龐浮出。這股陰森之氣隨著下一秒鏡頭特寫怪人而更顯詭異──似乎擺明要驚嚇觀眾,在特寫醜臉的同時,配樂也順勢大響。這張白臉是個陰險的弄臣,他前來叫醒國王,背叛國王的貴族柯蘭夏里(Lord Clancharlie)已被捕獲。

潛逃國外的柯蘭夏里此次歸國無疑自找死路,但這一切都是為了與他的親生兒子關布蘭(Gwynplaine)見面。可憐的父親被捕後才知道,年幼的兒子早就遭到王室逮捕。為了拯救家族命脈,柯蘭夏里懇求國王放過兒子。而當國王正當享受仇敵跪求開恩的得意時刻,一旁奸邪的弄臣,拼命地用兩根食指將兩側嘴角往上提,似乎在提醒國王什麼事。國王突然想到了,得意洋洋地告訴苦苦哀求的柯蘭夏里,他已經割裂了關布蘭的嘴角,讓他一輩子都掛著那張不自然的笑臉,用來嘲笑他的父親膽敢抵抗國王是多麼愚蠢的一件事。

傷心欲絕的父親、殘暴無情的國王、慘無人道的外科手術、當然還有一旁奸笑的弄臣,這只不過是《笑面人》開場不到 10 分鐘的劇情,卻已經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不安感。而這一切不安,都在長大後的關布蘭出場時被放大到最高點──含冤茹苦、少時慘遭毀容的關布蘭,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被稱為「笑面人」的小丑。觀眾理應對這位國家暴力的受害者感到認同與接納,正如觀眾接納雨果著名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主角尚萬強一般。但是,被割裂雙頰的關布蘭的扮相,當真是讓觀眾「生理上無法接受」,無論他是喜是悲,那張不自然咧開的大嘴裡永遠看得見排列整齊的白牙,彷彿永遠準備攻擊的瘋犬。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ZANI(@zanionline)分享的貼文 張貼

觀眾視他如怪物,但也許全世界對他好的,只有馬戲團裡唯一看不見他的盲女迪(Dea)。他們兩人同有天生殘缺,因此同病相憐,但看得見的人比看不見的人更得顧慮外人的眼光。因毀容而極度自卑的關布蘭害怕向迪吐露心意。但關布蘭的苦難還沒結束,原本因父親之死因此離他遠去的宮廷紛爭,卻因為關布蘭的貴族血統被發現之後,發現他有繼承父親遺產資格的有心人,接近關布蘭打算誘騙他。這位無權、無財、無自信的顏面傷殘患者,活在一個只有自己的悲慘世界中。

永遠無法停止笑容、無法被外界接納、痛苦的家庭環境與永遠得不到的愛情,你也許無法在 50 年代起的漫畫小丑角色身上找到這些元素,《蝙蝠俠》漫畫掩蓋了這些形塑一個社會邊緣人的原因,反過來突顯放大了性格陰暗面──如果整部電影心存良善的關布蘭,真正情緒崩壞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就像將德國表現主義的濃度調整到爆表,《蝙蝠俠》漫畫裡的小丑成為了混亂瘋狂的極至,許多時刻你分不清他的意圖,似乎他自己也搞不清楚這些作惡的目的是什麼,他的惡作劇有時愚蠢可笑、有時惡劣地讓人笑不出來,他成為了一個永遠未知的變數。

小丑
小丑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看過《小丑》,你會發現《笑面人》與《小丑》的連結更加強大,甚至超越了元祖小丑:亞瑟有著嚴重的精神疾病、亞瑟無法被外界接納、亞瑟有著破碎失衡的家庭、亞瑟甚至無法在愛中做主。有趣的是,《小丑》導演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ips)在採訪時表示,他的確是以《笑面人》作為《小丑》的樣本,他與編劇甚至不清楚 1940 年漫畫小丑向《笑面人》致敬的歷史──不是漫畫改編電影的《小丑》,卻是一部致敬漫畫原著電影的電影。

小丑
小丑

「我想我們可以從《笑面人》談起,這是一部真正啟發我們創意的默劇電影。而且這部電影奇妙地對小丑這個角色的創作者們有非常大的影響,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是我們事前渾然不知的,聽起來很蠢對吧?」菲利普斯坦承。

1928 年電影《笑面人》的關布蘭、 1940 年漫畫的小丑角色、 2019 年電影《小丑》裡的亞瑟,這三個角色幾乎是同一個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關布蘭最終在電影裡與盲女修得正果、渡洋遠去──雨果原著小說裡更殘忍,讓這對天殘地缺在終於能團圓的那一刻天人永隔……人道主義代表作家維克多雨果,對角色下手可是毫不留情;而《蝙蝠俠》漫畫裡的小丑幾乎永遠不死、禍害留千年。

小丑
小丑

至於亞瑟呢?他似乎有了一個全新的人生──他是唯一坦承接受臉上那抹永遠不褪笑容的小丑。

※不加入Y!電影粉絲團,你就悶了!

movie_id:9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