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傷口大學問:正確處理割傷、擦傷與刺傷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意外導致小傷口產生,像是割傷、擦傷或刺傷。雖然這些傷口看似微不足道,但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有效預防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

割傷是否需要縫合?

割傷是否需要縫合,取決於傷口的深度和外觀。如果割傷深度僅限於皮膚表面,通常不需要進行縫合。但若是傷口範圍較寬、不規則,或深入皮膚,則可能需要縫合或使用特殊的皮膚膠來封閉傷口。

如何自行處理小傷口?

遵循以下步驟,可以幫助您正確處理小傷口:

清潔傷口

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傷口,確保沒有殘留的污垢、玻璃或其他異物。若無法完全清除異物,則應就醫治療。

止血

若傷口仍在出血,使用乾淨的布或繃帶按壓傷口20分鐘,並盡量將傷口抬高至心臟以上位置以減緩出血。若20分鐘後出血仍未停止,應立即就醫治療。

使用抗生素藥膏

在傷口上塗抹薄薄一層抗生素藥膏,以防止傷口感染。

包紮傷口

使用繃帶或紗布覆蓋傷口,並保持乾淨和乾燥。每天更換繃帶1到2次,直到傷口癒合。

注意感染跡象

每次更換繃帶時,觀察皮膚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紅腫加劇、疼痛加重或持續有溫熱感。傷口癒合過程中,可能會有少量清澈或黃色液體滲出,屬於正常現象。

避免浸水

在傷口癒合前,不要游泳或將傷口浸泡在水中。

什麼時候應該就醫治療?

出現以下任何感染跡象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 發燒

  • 傷口周圍的紅腫、溫熱或疼痛加劇

  • 傷口出現異味

  • 傷口出現濃稠的黃、綠或灰色膿液滲出

  • 皮膚出現紅線,或紅線延伸至手臂或腿部


正確處理小傷口能有效預防感染並促進癒合。若傷口較深或可能需要縫合,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持續觀察傷口癒合情況,並注意感染跡象,有助於確保傷口能夠順利癒合!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