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權威李旺祚:不要輕忽抽筋,恐是Omicron致命腦炎前兆

這波Omicron疫情爆發至今,爸媽最害怕聽到的關鍵字就是「腦炎」,累計至5月24日,台灣有15個重症兒童,其中七例腦炎;六例死亡中,五例均為腦炎,腦炎已成兒童的頭號殺手。

不過,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李旺祚呼籲,家長不要驚慌,多謹慎注意、醫師又能即時用藥,孩子被救回來的機會很高。尤其,要特別注意這兩項:發燒、抽筋,千萬不要輕忽或誤判「抽筋」,這可能就是致命腦炎的前兆。

過去,台灣的兩波疫情,兒童確診數與重症案例相對少,政府也沒有想過要佈局兒童疫苗事宜。豈料,今年4月爆發第三波的Omicron疫情後,兒童重症、死亡問題日益嚴峻,讓許多加護病房的醫師、感染科醫師措手不及;由於兒童重症致死率高達四成,讓家有幼童的爸媽惶惶不可終日。

為何Omicron會導致兒童因腦炎而過世?家長要如何觀察孩子的變化?第一線醫師又該如何救治病童?

其實,兒童腦炎是屬於小兒神經科的範疇,小兒神經科醫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最了解兒童腦炎的症狀,《遠見雜誌》獨家專訪台灣小兒神經科權威李旺祚,他現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同時也是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

他桃李滿天下,近一個月來,分布各大醫院的學生不斷請教染疫兒童的案例,發現在精準診斷後快速給藥,孩子的生命跡象趨於穩定,猶如幫醫護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李旺祚。圖片提供/李旺祚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李旺祚。圖片提供/李旺祚


以下是李旺祚第一人稱的訪問摘要:

兒童是否引發腦炎?要注意這兩項症狀:發燒、抽筋

首先要呼籲家長冷靜,並非感染Omicron的兒童都會引發腦炎,也不是所有腦炎都會重症過世,很多輕症腦炎的兒童都被醫治康復出院了。雖然,目前台灣兒童因新冠得腦炎致死的個案,比腸病毒或其他疾病引發腦炎而過世的案例稍微多一點,這主要是分母變大(確診者),以及很多兒童並未施打疫苗的關係,目前累計染疫兒童近30萬,占比達二成。

根據國外的報告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的症狀,主要是發燒、痙攣(抽筋),這些合併發燒與痙攣的個案,原始的武漢病毒株比例是1.3%、Delta為3%。到了Omicron變異株,這兩種症狀明顯增加,香港是11.6%、日本為9.4%。台灣雖還無研究報告,但觀察臨床的案例,應該也在一成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並無兒童腦炎死亡案例報告,今年2至3月,香港疫情爆發後,累計至今有八個兒童死亡,多數是腦炎;台灣目前是六例,五個是腦炎,預估死亡個案數還會增加中。

為何香港、台灣的兒童腦炎死亡案例會比較多?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Omicron主要侵犯上呼吸道,透過MRI(磁振造影檢查),發現Omicron在早期已造成腦幹細胞的傷害,顯示Omicron會直接攻擊腦幹,而腦幹正是中樞神經系統,掌管心跳與呼吸,這也是兒童如未能即時救治,會急速惡化死亡的原因。

還有,推估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與華人的基因有關,但,必須等日後的研究調查,才能找到答案。

Omicron會直接攻擊腦幹,醫師要特別注意有無腦炎前兆

最近,小兒神經科界普遍推論,為何Omicron會導致腦炎?可能與這株病毒主要攻擊上呼吸道有關,這裡有很多神經都會與腦幹神經核連結,導致Omicron很容易攻擊到腦幹。建議醫師接到新冠染疫幼童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出現腦炎的前兆。

其中,熱痙攣(抽筋)是最容易被疏忽的症狀。熱痙攣是常見的兒科急診狀況,好發於5個月至6歲孩童,因幼兒腦部尚未成熟穩定,一旦發燒(38度以上),很容易引發全身抽筋,不過抽筋時間不到5分鐘,24小時內僅發作1次。一般不太會有事情,6歲以後就不會再發生了。

正因為抽筋是熱痙攣最常見的症狀,如果醫師警覺性不高,很容易輕忽、誤判。假設孩子退燒後,逐漸恢復活動力,這才是一般的熱痙攣,如發現人懶懶的、會嗜睡,就要往「腦炎」思考;還有一個觀察腦幹功能的重點是注意「眼睛」,看眼睛的靈活程度,以及心肺功能是否有異常,這些都是比較容易被疏忽的腦炎徵兆。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時,醫師應提早用藥,否則等惡化時再投藥,已經來不急了。如有疑慮,可以透過驗血以決定施予什麼藥物。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孩子,更要即早給藥。根據臨床經驗顯示,第一天、第二天用藥,治療結果天差地。最近,有一個五歲腦炎兒童即時用藥後,精神活力明顯轉好。

建議政府制訂明確指引,讓醫師能儘速投藥救治病童

不過,目前第一線醫師比較棘手的是,政府的用藥政策,以及哪些醫院才備有藥物?建議政府制訂明確的用藥指引,讓醫師無後顧之憂,能儘速投藥。除新冠抗病毒藥物外,要特別提醒還有兩種公費藥物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Tocilizumab(免疫調節劑),這些藥物如能運用得當,可避免孩子轉為重症。

醫生是救治者,但家長才是兒童最重要的守護者。不過,切莫過於慌張,以下幾個準則,供爸媽參考。

疫情前,家長不太會24小時關注孩子,其實,多數嬰幼兒睡覺時都會出現「肌抽躍」,這是一種突發性、快速且短暫的肌肉不自主抽動,通常很快就會結束。全身很多部位都會出現,尤以手腳最常見,發作頻率不規則,睡覺時居多,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家長一有風吹草動就很緊張,該如何分辨肌抽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白天孩子清醒時,是不是持續出現肌抽躍,此時就要注意送醫。

總之,當兒童符合施打疫苗時,家長千萬不要遲疑,一定要帶孩子去注射;再來是,孩子如是早產兒,或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腦性麻痺、神經、腎臟、或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的幼兒,如果出現發燒、抽筋,活力又比較差時,趕緊到醫院治療。健康的孩童也一樣,如出現發燒、抽筋,退燒後,懶懶得又嗜睡,也要送醫觀察。

特別要強調的是,Omicron確實會造成兒童腦炎,但並非人人都是重症,很多都是輕症,如果台灣的藥物充足,有明確的用藥指引,醫師謹慎診斷後,能即時決策給藥,確實可有效降低兒童重症的機率。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家長快看!Omicron對兒童的傷害比想像還大
一夜完成綠色通道搶救染疫兒童!北榮院長陳威明如何做到?
可能要對疫情絕望?研究發現:新冠肺炎要確診多次才可能流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