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化衝擊!陽台面積也縮水 這一都陽台最迷你

高房價與小宅化,連帶讓新屋陽台面積一併縮水。台灣房屋提供
高房價與小宅化,連帶讓新屋陽台面積一併縮水。台灣房屋提供


隨著小宅化趨勢的興起,陽台的面積普遍縮小,尤其在北部地區更為明顯。根據房仲業者統計,今年前五個月的實價登錄交易顯示,高雄市的陽台佔有率最高,達到99.1%,其次是台南市的98.6%和桃園市的97.7%;反觀台北市的陽台佔有率最低,僅有86.3%,然而,陽台面積最小的並非台北市,而是新北市的1.8坪,成為七都中陽台面積最迷你的都會區。

全台陽台面積平均約3坪左右,與疫情前並無太大差異,但在七都中卻觀察到陽台面積有所縮水的情況,尤其是雙北市、新竹縣市和台中市。以台南市為例,2019年疫情前平均陽台面積有4.3坪,是七都之最,但今年僅剩3.5坪,減少0.8坪,成為減幅度最大的都會區。

觀察七都新屋交易的陽台面積,以高雄市平均3.6坪為最大,陽台面積最小的並不在台北市,而是新北市的1.8坪。台灣房屋提供
觀察七都新屋交易的陽台面積,以高雄市平均3.6坪為最大,陽台面積最小的並不在台北市,而是新北市的1.8坪。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根據建築法規,陽台屬於免計容積項目,與梯廳合計面積可以達到該層總樓地板面積的15%,但陽台面積縮水的主因是小宅產品的興盛,這類單層多戶的社區需要更多的電梯和梯廳面積,導致陽台面積被犧牲。

張旭嵐表示,陽台可以分為景觀陽台和工作陽台,多數前陽台用於觀賞,後陽台則用於洗曬衣服或放置冷氣室外機,一般住家工作陽台需要2到3坪才比較實用;過去許多人會將陽台外推作為室內空間使用,屬於違建且容易滲漏水,現在新社區的管委會多規定陽台和鐵窗不得隨意改裝,讓陽台回歸原本的功能,保持社區的美觀。

觀察七都新屋交易的陽台面積,南部的陽台面積較大氣,以高雄市平均3.6坪為最大,其次是台南市的3.5坪,而陽台面積最小的並不在台北市,而是新北市的1.8坪。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分析,陽台計坪也計價,從購屋偏好來看,七都房價越北越高,對民眾而言,錢要花在刀口上,較不偏好大陽台物件,空間夠洗曬衣服就好,尤其新北市近年首購風潮盛行,使得新屋的陽台坪數也相對迷你。

李家妮說,反觀南部房價水位親民,對有陽台的物件接受度相對高,同時,中南部新興重劃區相比北部來的多,重劃區土地面積大、地價成本相對低,加上高雄市因推廣「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最大特色均為鼓勵建商打造景觀綠化大陽台,可享有容積獎勵,都是推升南部新案陽台面積因素之一。

更多太報報導
【央行理監事登場2-2】抑制房市升息有望? 學者:利率15年新高、不升仍是緊縮
【央行理監事登場2-1】下修豪宅門檻降溫房市? 全台恐陷入「小宅化」現象
高房價、小宅盛行 台北市6成民眾都愛買「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