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電維修所 以修代買不浪費

線上通路大戰,不少家電品牌動不動就丟出破盤價,讓很多民眾一時腦波弱就剁手下單,代價卻是製造出一堆家電垃圾。見到這種現象,幾個年輕人組成小家電維修所,只要付材料費,他們就會幫你維修,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比照醫院制度,每個成員都是「醫師」,壞掉的家電就是他們病人,鼓勵大家「以修代買」,對環境友善。

操勞了一輩子,該是進廠維修的時候了。這場看診活動很不一般,大家口中的病人,全都是「非人哉」。

小家電電扇科醫師 蔡亞軒:「(小家電)實體的維修,我們大概是開了2個小時就爆滿,我們大概收25件左右。」

小家電家醫科醫師 黃子晏:「那這個電表就是我們家電醫生的那個聽診器,那它其實會有兩個探棒,其實就跟現在醫生去觸碰你身體的那些零件是一樣的。」

罷工的老家電,就躺在手術台上,來到這裡,大家各有各的故事,像這台循環扇不轉了,換台新的1000元有找,但她就是捨不得。

民眾 毛相文:「對物品比較執著吧,我可能會把它(家電)變成,就是擬人化吧,就可能它可以陪我多久就到多久。」

為了加快看診速度,這群「家電醫師」分工仔細。

掛名家電醫師,但白天他們的工作都跟電器八竿子打不著。

小家電主治醫師 王奕仁:「工作其實跟維修小家電沒有什麼相關耶,對啊,就是一般的業務性質的工作而已。」

小家電家醫科醫師 黃子晏:「我們平常都是有正職,那我們投入維修這個活動跟這個工作,主要是每一個月一場跟一次(維修)。」

小家電維修所2016年創立,經手的電器有1200多件,比起上千起跳的「原廠維修」,這裡只酌收50元起的材料費,完全是佛心經營。

小家電家醫科醫師 黃子晏:「傳統的電器行,他們基本上還是需要永續地營業嘛,所以他們可能會站在營運成本的考量之下(維修),對我們而言呢,我們其實是有個非營利的組織,所以我們常常會做一些教育訓練、教學的工作坊。」

能用,何必丟呢?好多被認為病入膏肓的家電,其實都還好好的。

小家電主治醫師 王奕仁:「我們其實維修,大概有三成左右,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做一些清潔,甚至只要簡單螺絲起子拆掉殼,清潔就可以,所以還不需要動用到(維修)證照,其實你就可以處理好,可能超過一半的電器。」

一半,多麼驚人的數字。環保署統計,2021整年,國內回收廢棄家電就有12萬3千多公噸,很顯然,有些原本是不用丟棄的。而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剁手買的家電,越來越不耐操?魔鬼,就包裹在電器裡。

小家電維修志工 曾安立:「不是要給你做維修用的,所以他會用一次性的,就是一次性裝上去OK,但是你再拆再合,就會有料不夠或是斷裂的問題,它(烤箱)這邊設計就主要採這種,所以就變成我們在維修上就比較困難,他們特意的設計,因為這才有辦法賣。」

便宜,讓家電成了「消耗品」,消費者圖個新鮮感,交換的代價是環境,你還覺得划算嗎?

小家電主治醫師 王奕仁:「因為價錢壓低嘛,那東西(家電)品質可能就會相對地變差,那品質差的情況之下容易壞,那壞了你修又划不來的情況下,大家最後就是壞了就買,壞了就換新。」

小家電維修所想要做的就是,打破買跟丟這個死的閉環,「以修代買」,留下你的家電,跟環境達成和解。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看見改變|挺過謾罵更勇敢 藝術探索自信的我
九旬媽親手下廚 招待志工圍爐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