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扁平足」找上你! 醫師:穿錯鞋易有足踝問題

記者王郁淳/台北報導

在台灣,平均約每10人有1人是扁平足,扁平足站立或走路時,內側足弓下陷,足底呈現扁平,甚至貼於地面,容易造成足部壓力不均;扁平足不只是先天性引起的,後天造成足弓下蹋的機率也相當高,呼籲國人需特別留意。

現任台灣足踝醫學會常務理事,行健骨科診所院長朱家宏醫師指出,關於後天性扁平足,好發在久站族群、肥胖、中年婦女身上,由於女性先天性韌帶、肌肉、肌腱等結構比較小,一旦發胖,肌腱、韌帶所承受的壓力就會更大,容易肌肉退化、肌腱退化,導致足弓下蹋。朱醫師建議,一般如有足弓下蹋或足部壓力不均問題的人,盡量不要做激烈運動如跑步等,如果腳的軸向偏斜,就必須要透過鞋子去做輔助,可先選擇適合行走的鞋子,以保護足踝為優先。

那麼針對後天性扁平足、足底筋膜炎、足跟內外翻、姆指外翻等狀況,要如何挑選適合的鞋子去做輔助呢?專家提醒要注意三大關鍵。一、穩定度高,選擇穩固的鞋子,如後跟內側加高加寬,有保護力,包覆性,更可以讓矯正鞋墊的成效充分發揮;二、寬鞋楦,東方人腳掌比較寬,扁平足的腳寬也比較寬,且腳長,建議可選擇寬鞋楦的鞋子,能讓腳趾平放和略微活動即可;三、足弓支撐,如果是功能性扁平足,鞋子和鞋墊如有足弓支撐,會很舒服,且能加強重心穩固。所謂功能性扁平足指的是,腳在無承重狀態時,足弓有出現。一旦腳在承重狀態時,足弓會呈現蹋陷、扁平。

專家表示,三層鞋墊可以減少摩擦力,鞋子座深加深,好處是可以有空間放調整型鞋墊,如內置三層鞋墊,可以視兩腳的狀況而抽換鞋墊,而且三層鞋墊可以減少摩擦力,摩擦的力量會被2ˋ3層的鞋墊吸收,行走時更為穩固、受保護。但是氣墊鞋並非所有人都適用,許多人會覺得鞋子越軟越好,朱醫師提醒大家,過軟的鞋子如氣墊鞋,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如果是足部壓力不均的族群,只會有短期的舒適,穿久了會更糟,支撐力不足,壓力越大的地方越往下沉,壓力會更大,長久下來會更不舒服;如人躺在很軟的床上,剛開始很舒服,但如果有腰部問題的人,睡久會腰痠背痛的道理一樣。

擁有30年醫療鞋經驗,旺昕貿易張總經理也表示,後天性扁平足,平衡感較弱,足部壓力不均,走路會往內偏斜,呈現外翻,也因此可能產生不同的慢性足部問題:如足弓痛、足底筋膜炎、姆指外翻、走路會腳痛等問題。因此這些族群,如果沒有選擇適當的鞋子穿著,更容易引起足踝問題,嚴重甚至會腳變形或受傷。也呼籲大家,當你覺得足部有狀況時,最優先的步驟一定要先給醫生診療,爾後再選擇一雙好鞋來輔助與保護足踝,避免過度的激烈運動,經常呵護與保養你心愛的腳才是最重要的。